OK媽說: 文|阿夕 首先聲明一下,以下要寫的不是炫富經(jīng)歷,因為實在不算富,也和家庭理財沒什么關(guān)系,更多的是一些個人經(jīng)歷分享,每個人看了也許感受不同。但或許能從我的經(jīng)歷里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又或許能給到還在為房子、為生活發(fā)愁的你一些鼓勵和能量。 01 從畢業(yè)到結(jié)婚,4年搬了10次家 2005年,我從浙大研究生畢業(yè),24歲的我一無所有。聽說廣告行業(yè)是個高薪行業(yè),不顧實習(xí)雜志社主編的挽留,毅然去了一家在當(dāng)時據(jù)說是本地前三的廣告公司,從試用期工資1000塊的文案做起。 為了節(jié)約開支,和同學(xué)合租了一間房子。三室一廳的房子,客廳隔成兩個房間,我和同學(xué)租的是靠窗的一間,大約10平米吧,房租每月350。不到100平米的房子住了8個人,衛(wèi)生間卻只有1個,一大早端著臉盆排隊上洗手間仿佛來到了60年代的筒子樓。 因為離我和同學(xué)上班的地方都很遠,4個月后,同學(xué)在單位附近找到了房子,我也搬離了“群居房”。 第二處是一間農(nóng)民房,確切地說是間閣樓,房租300。地方有點偏遠,每次下公交車都要走一段兩側(cè)長滿荒草的泥路,但好在上下班有公交直達。 有一次隔壁租客說房間進了小偷,我檢查了下,確實有人進來過,但東西卻沒丟——大概也實在沒什么好搬的。 大約半年后,因為沒有空調(diào),杭州的夏季能把人熱死,重新找了住處,就在公司對面,小區(qū)房。和一群男生合租的三室一廳,單間房租600。 半年后,因為女同事要找合租就搬去和她一起住。再后來,因為換工作,前前后后又搬了許多次,期間住過月租300塊的農(nóng)民房,也遇到過剛租下不到一星期房東突然把房子賣了,也有公司提供宿舍為了省錢搬到宿舍住的。 算下來,四五年的時間,從城北到城東再到城西,到2008年住進自己的房子,剛好搬了10次家。 02 28歲,有了人生第一套房,為了湊首付一天打3份工 第一套:市區(qū)老破小一居室,43平米,總價47萬 大概這種頻繁搬家的經(jīng)歷給了我強烈的念頭: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 2008年,和先生打算結(jié)婚后第一件考慮的就是買房。一周內(nèi)看了3套老破小一居室,一套超預(yù)算,一套采光太差幾乎全暗,最終選定了第三套,43平米,市區(qū)的老小區(qū)。 收房的那天我哭得稀里嘩啦。40多平米的房子,搬空后滿地狼藉,破破爛爛的裝修,地板像是硬紙板一樣到處翻翹起來。唯一的家電是一臺一米多高的小冰箱,幾個合不上門歪歪扭扭的矮柜,是房東留下給我們的。 (20年的老房子,到處可見的裂縫。) “我就要在這里過完我的人生了嗎?就要在這里成為婦人、媽媽,迎接自己的孩子嗎?” 一想到這些內(nèi)心就覺得無盡悲涼。 然而我們也沒有錢搞得體面些了,買了兩桶乳膠漆路口領(lǐng)了一個臨時工花了500塊刷墻,收拾收拾干凈就算是“婚房”了。 (收拾干凈后的“新房”) 雖然房子又小又老,但買房的時候也是用盡了全力。 我和先生兩個都來自農(nóng)村,典型的“窮人家的孩子”,啃老是不可能。我因為工作幾年攢下的錢都貼補給了家里,決定買房的時候卡里只有1萬塊了,先生比我強點,5萬。加起來6萬塊就敢想在杭州買房,人窮膽大說的就是我們哈。 事實證明,當(dāng)行動跟得上你的想法,就會有“奇跡”發(fā)生。 不過我們也相當(dāng)有自知之明,不選對的只看最便宜的,所以很快定了下來。最終買下的房子房價47萬,另外稅費中介費加起來大約5萬。為了給我們時間湊首付,中介幫忙把房價合同做到45萬,其余2萬我們以“返租”的方式,給房東繼續(xù)住到她新房裝修完成。中介費和稅費5萬左右則在交房前慢慢繳清。 按照當(dāng)時的政策,最低首付3成,我們需要湊齊13.5萬。兩個人現(xiàn)金加起來不到7萬,先生還有兩三萬的基金套了現(xiàn),又向最要好的朋友和親人借了一些,算是把合同簽了首付付了。 中介說如果我能付4成的話就可以用公積金貸款,利率會低很多。無奈我們實在沒地方可以湊到4成。所以也不糾結(jié),商業(yè)貸款慢慢還吧。因為房齡太舊,我們貸的是20年。 接下去的幾個月,省吃儉用開源節(jié)流,先生和我都開啟了“房奴”模式。我一邊上著班,一邊給朋友辦的雜志寫稿,又在朋友開的廣告公司接了兼職的活:5點在公司下班,6點趕到朋友的公司上班到12點。我自嘲:月薪過萬的感覺蠻爽的?,F(xiàn)在想想,年輕還是能吃苦些。 那幾個月,每收到一筆錢就跑去中介那里刷卡,“滴”一聲,卡內(nèi)余額就清零了。然后,下次再來…… 新房在一樓,有個院子,草木野蠻生長~ 院子里房東搭的簡易“大棚”,后因為違建拆除了。 因為房子老舊,格局奇葩,中間出現(xiàn)過各種問題,比如因為樓上沒有做防水,只要一用水我們臥室就“下雨”,到處用水桶臉盆接著。找樓上的商量,房東不肯出面,租客更是不愿花錢。當(dāng)時的我大著肚子,煩不勝煩,最后只好我們自己花了錢請租客住了一星期酒店,又出錢讓房東修了衛(wèi)生間,才算脫離了“水簾洞”。 女兒出生后,我們接來了公公婆婆,在客廳里隔出一間,五口人擠在40幾個平米的房子里,加上孩子剛出生,要有多一地雞毛就多一地雞毛。很多時候婆婆在隔壁房間打個哈欠我都能聽見。因為不通風(fēng),我們房間的門從來沒關(guān)過,什么隱私啊界限啊,遇上赤裸裸的現(xiàn)實都成了多余的“矯情”。 03 女兒滿月,我們有了第二套房,付完首付兩個人只剩下200塊 第二套:城北新小區(qū)小三房,89平米,總價105萬 從來沒想過我們那么快就有了第二套房。 2012年的春節(jié)剛過,杭州樓市出現(xiàn)變動,降價風(fēng)盛行。當(dāng)時距離我們買第一套房不到4年,我和先生攢了大概不到40萬現(xiàn)金。這些都是兩個人工資的節(jié)余,并無理財和其他收益。當(dāng)時的政策是二套首付6成起,我們這點錢想要再買一套其實遠遠不夠的。 架不住膽大,念頭起了就行動起來。聽說城北有樓盤直降6000,最低不到100萬。剛出月子的我跟著先生去看房,心里是沖著那套特價房去的。 路上司機師傅聽說我們是去看房的,問我們覺得這個房能不能買。我和先生說:反正覺得夠一夠還能買得上,那就買吧,而且100萬的新房,在杭州主城區(qū),有幼兒園有小學(xué),也沒別的要求了。 等到了地方,人山人海,沙盤前根本擠不進去。看來降價的事全城皆知了。先生有點急,我倒是樂得省事,拉著他直接交了錢報了名: “有啥好看的,買得起就行。” 回家等通知搖號。 第一次沒搖上,幾天后又加推了一幢。輪到進去選房的時候,我們對著滿墻的銷控貼,問售樓小姐: “哪一套最便宜?” “這套,10樓以下都沒了?!?/p> 看看總價超出我們預(yù)期5萬了——畢竟特價房只有1套。 “趕緊定,再不定又沒有了?!?/p> 我和先生面面相覷了五秒: “就這套吧?!?/p> (圖來自網(wǎng)絡(luò)) 簽完合同出了酒店大門,深夜的冷風(fēng)一吹,我們都不免打了個寒顫:真買了?首付還差二十萬呢,哪里湊? “回家睡一覺再想辦法吧。”先生說。 好在先生的姐姐借了我們一筆錢,我們又各自把能變現(xiàn)的能湊的錢都湊齊,按時交了首付。然后再一次體驗了一把什么叫“身無分文”:兩個人把口袋里的毛票都湊齊了還不到200塊。 到了發(fā)工資日才又“接濟”上了,不過日子依然是“能省則省還錢第一”,在交房之前把首付借的錢還清了,然后還有些余錢剛好裝修。 新小區(qū)雖然是低價房,但環(huán)境不錯,收房的時候我拍了許多照片,心里第一次對新房有了憧憬。 2015年,女兒3歲的那個夏天,我們搬進了第二套房子,我和先生,公公和婆婆,終于有了彼此能關(guān)上門的房間。 ↑因為客廳采光不好,我們把小房間做成了敞開式的榻榻米,算是書房,主要還是給小孩子玩的一個空間。但也留下了“隱患”:只有兩個房間,女兒的小床一直安在我們臥室。 搬家的那天,我發(fā)了條朋友圈:這輩子再也不買房了! 原因當(dāng)然是:累! 04 2018年,女兒6歲,我們搬進了第三套房子 第三套:濱江二手房,三室兩衛(wèi),總價600萬 沒想到現(xiàn)實很快“打臉”。 去年年初,有一天大半夜先生回來神秘兮兮地對我說:“誒誒,看了一套房,139方,毛坯的,就在公司附近?!?/p> “多少錢?” “600萬。” “哦,你看著玩啊?” 這一看就半年。我笑話他:拿著50萬敢看600萬的房子,心態(tài)真好。但換房的事情似乎開始變得“煞有介事”。 主要是因為先生上班的地方離家實在太遠,每天來回50公里,早上6:10分準時起床,6:30分出門,只要不下雨,就騎車5公里,到公司班車上車點,然后坐一個半小時的班車。而之前住的地方也不近。粗略算算,這十年,大約10000個小時在路上。 于我是“隱形先生”“喪偶式育兒”,于他是披星戴月風(fēng)雨兼程。 在手上有了一點積蓄后,看著杭州的房價三年之內(nèi)翻了幾番,加上現(xiàn)在的兩居室五個人住也局促(尤其是一個衛(wèi)生間很不方便),我們開始有了換房的念頭。 先是把原先那套“老破小”賣了換成現(xiàn)金,因為地段不錯,又是學(xué)區(qū)房,雖然房齡很老,還是很快就出手了,單價大概在4萬/平米。 然后又以最快的速度選定了公司對面的一處小區(qū)房。 “再晚孩子上學(xué)報名就來不及了!” (先生拍的家門口的江景) 簽約那天,我和先生坐在中介門店旁邊的小面館里拿著手機計算器算了半天,依然沒搞明白:買得起還是買不起呢? 最終在房東讓價、中介游說、自我麻痹的綜合作用下,我們簽了協(xié)議付了定金。同樣的“東拼西湊湊首付”的戲碼再度上演,不過感謝時代在進步,我們都有信用額度可以從金融信貸那里借到一部分錢當(dāng)首付。 接近600萬的房價,首付6成,老房子的房款加上這幾年的積蓄,又借了40萬的首付,才算齊了。 中介問我們貸款申請多少年的? “最長多少年?” “按照你們的年齡可以申請25年?!?/p> “那就25年吧?!?/p> 得,下半輩子有奮斗目標(biāo)了。 兩個月后,趕在學(xué)校開學(xué)前我們搬進了新家,就在江邊。 從第一套房的暗廚暗衛(wèi)暗室,到現(xiàn)在大落地玻璃窗360°采光; 從第一套房的“大通鋪”到現(xiàn)在三代人都有了自己的房間; 從蚊蟲出沒的老破小一樓到在家就可看江的高層江景房(盡管也還沒夠上一線江景); 我們都覺得很滿足。 (從新家客廳看江景) 05 于普通人而言,大抵有多努力,就有多自由 雖然回想起來,好像還蠻勵志,但大概也是得益于我們年紀大畢業(yè)早,那時的房價還沒現(xiàn)在這么離譜。 如果非要說有什么“經(jīng)驗”,一是我和先生一直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所以會有些積蓄。二是雖然每個月只拿著死工資,但只要好好工作,一般收入還是會穩(wěn)步上升的,我們沒有做生意的頭腦,那就認清現(xiàn)實,好好上班。先生在現(xiàn)在的公司已經(jīng)十年,工資也從原先的五千塊慢慢加到現(xiàn)在,而我工作雖然不穩(wěn)定,但一直保持著一定的收入水平,即便是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為了房貸也會去努力。還有就是,我們的幾次買房經(jīng)歷可能都屬于“說干就干”,主要的思考點就是:一是有沒有必要買,二是能不能買得起,兩者符合,就買,沒有糾結(jié)太多。說到底,房子和任何消費品一樣,都是為了讓我們過得更好。 特別是托先生的福,幾次買房都是他姐姐出手相助,不然純粹靠自己也是買不起的。當(dāng)然我們也是最快速度地還清,有借有還,再借的時候才說得出口吧。 好吧,看到這里你一定發(fā)現(xiàn)我其實是個“標(biāo)題黨”:原來一點不牛掰嘛,原來也是有借錢買房的嘛,原來現(xiàn)在還在還房貸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