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注釋 詩詞大意 這是一首詩,也象一幅畫.全詩僅以寥寥二十個字,便勾勒出一個嚴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個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詩一上來,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漫無邊際的靄暮籠罩著遠處的千嶂萬壑,曠野茅屋在凜冽寒氣的侵凌下顯得是那么孤零安謐.起聯(lián)不寫行人的兼程尋宿,而先寫他已找到安頓處后從遠處看到的 大約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歷八年)至公元777年(十二年)間的一個秋天,劉長卿受鄂岳觀察使吳仲儒的誣陷獲罪,因監(jiān)察御史苗丕明鏡高懸,才從輕發(fā)落,貶為睦州司馬?!斗暄┧捃饺厣街魅恕穼懙氖菄蓝?,應(yīng)在遭貶之后。 參考資料: 1、中國文學(xué)網(wǎng).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該詩釋義上的分歧主要有三:第一句“日暮蒼山遠”之“蒼山”是特指還是泛指,“遠”是尚遠還是似乎更遠;第二句“天寒白屋貧”之“白屋”是簡陋之屋還是覆雪之屋,“貧”是稀少還是感覺貧寒;第三句“柴門聞犬吠”之“聞”是詩人聞還找人聞。 在思想感情上的分歧是,一種意見認為該詩表達了 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fēng)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時間順序?qū)懴聛淼?。首句寫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進時所感,次句寫到達投宿人家時所見,后兩句寫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聞。每句詩都構(gòu)成一個獨立的畫面,而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 詩的開端,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jiān)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zhuǎn)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564篇詩文 猜您喜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