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家住北京東路,每年早春二月都要去雞鳴寺路觀賞那些怒放的櫻花。一晃,搬家城東南六七年了,解放門外櫻花夾道、連綿不絕的盛景,在記憶里似乎漸行漸遠(yuǎn)了。一個周末,風(fēng)和日麗,我坐公交轉(zhuǎn)地鐵,終于到達(dá)雞鳴寺站。走出地鐵口,我暢快地吸上一口夾帶香味的清新空氣,精神抖擻邁開大步,朝雞鳴寺方向走去。走著走著,人越來越多,路越來越擠,好容易隨著人流走到北京東路古生物博物館跟前。天哪,放眼望去,在那云霞飄逸、彩虹燦爛、飛雪迷漫的花霧之下,人山人海,人頭攢動,人聲鼎沸,讓我真正體會到什么叫舉步維艱、摩肩接踵、舉足不前。 看來大家都愛櫻花的美。 櫻花確實美艷絕倫,尤其是連片成排連綿不斷的艷紅、淺紫、緋紅、粉白的花簇,竟是那樣飄逸靈動,那樣鮮活迷離。自己雖年近花甲,沒了少男少女的激越情懷,但置身壯觀美妙的花境,卻也如夢如幻、如癡如醉,其趣盎然,其樂無窮。 據(jù)說櫻花是東瀛的國花,日本人把她奉若神靈頂禮膜拜的。日本氣象省每年都把第一枝櫻花開放,作為捷報上奏天皇、下告百姓。只是不明白,既然是喜訊是神物,日本人贊頌吟唱櫻花的歌曲,為什么總是那樣深沉委婉,聽起來有些凄楚和悲戚呢?一次,就這個疑惑專門請教文化學(xué)者。他的答案盡管是一家之言,但細(xì)細(xì)想來似乎不無道理。他說,櫻花雖美,但柔嫩脆弱,花期短,易飄落,來得熱烈,去得急促,可謂花開已是花落時。的確,那天我去賞花,微風(fēng)吹來,已是落英繽紛,如織的游人腳下盡是嬌嫩的花瓣,叫人好不憐惜心疼。至此,我終于體味到日本人吟唱櫻花的心境,憐香惜玉,哀婉凄切。 自古文人嘆春短。這讓我想起了稼軒夫子“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的詞句。然而,花開花落,乃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人也自有芳華,在依稀的記憶里,在滄桑的歲月里……只是,芳華不僅僅是物理年齡,更是氣質(zhì)、心態(tài)和追求的外在體現(xiàn)。一個人,只要心境平和、達(dá)觀開朗、起居靜逸,哪怕活到100歲,都能卓爾不凡,活力四射。 完 |
|
來自: 昵稱37581541 > 《B座西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