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是《傷寒論》中的名方,由豬苓、澤瀉、白術(shù)、茯苓、桂枝組成,功能溫陽利水。本方主治有三大類:一是膀胱蓄水證,癥見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舌苔白、脈浮; 二是水濕內(nèi)停,癥見水腫、泄瀉、小便不利等;三是痰飲,癥見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眩或短氣而咳者。 中醫(yī)認為,參與水液代謝與調(diào)節(jié)的主要有肺、脾、腎三臟,其中肺有通調(diào)水道的作用,為水之上源;脾胃主運化,通過升清的作用,將水液輸送至肺、腸、腎、膀胱等臟腑; 腎主水,在腎陽的溫煦下,通過氣化作用,將其濁者排入膀胱,最終通過膀胱將其排除體外。而水液的代謝障礙一般認為是肺、脾、腎三臟的功能失?;騾f(xié)調(diào)性發(fā)生改變。 因此,在治療中,常需要從這三臟功能調(diào)節(jié)的角度入手,并依據(jù)各臟的特性以及寒熱虛實等病理改變進行辨證論治,基本立法主要有宣肺、健脾、利水三法。 接下來咱們用案例來說一下,五苓散在病癥方面的一些應用。 五苓散加味治療肥胖【案例分享一】 一名更年期肥胖女子來就診,要求減去大量脂肪,降低體重20kg,改變腰圍粗大,恢復較窈窕的身軀。即以本藥授之,命名消肥丸,囑咐長吃勿停,凡3個月,患者形體轉(zhuǎn)瘦,血脂下降、脂肪肝消失,體重減了13kg。 處方:虎杖、茵陳蒿二味,能提高功力。計豬苓,澤瀉,茯苓,桂枝,白術(shù),虎杖,茵陳蒿。將何首烏升至,碾末,水泛為丸,每次,日3~4服,連用2~4個月,可見明顯效果。 五苓散治療慢性腸炎【案例分享二】 一名慢性腸炎患者,日更衣數(shù)次,皆呈水樣,久療不止,十分頑固。 《傷寒論》五苓散原醫(yī)水逆,后世調(diào)理水腫。脾虛腹瀉、便溏,投予急慢性腸炎患者,均有明顯作用。若身體虛弱,以白術(shù)為君20~40g,茯苓居后;通利小便為主,豬苓、澤瀉為主10~15g,茯苓次之。桂枝開量多少,無關(guān)緊要,不能影響全局?;蜓怨鹬钛l(fā)汗,能“逆流挽舟”,實際和麻黃、荊芥、紫蘇不同,無力發(fā)揮這一功能。 處方:計白術(shù),豬苓,澤瀉,桂枝,茯苓。囑其堅持飲用五苓散,改作湯劑,計白術(shù),豬苓,澤瀉,桂枝,茯苓。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連續(xù)10天,患者二診自述病情好轉(zhuǎn),遂將此量壓縮一半,又飲30天,已徹底糾正而愈,且未復發(fā)。 案例分析 咱們先來說一下案例一,案例一中講,一名更年期肥胖女子來就診,要求減去大量脂肪,降低體重20kg,改變腰圍粗大,恢復較窈窕的身軀。用以五苓散加味,數(shù)月之后,女子恢復窈窕身材??梢娢遘呱⒂袦p肥功效。 接下來咱們分析一下,案例二,案例二中講一名慢性腸炎患者,日更衣數(shù)次,皆呈水樣,久療不止,十分頑固。用以五苓散,數(shù)月后病情好轉(zhuǎn),后期回訪已經(jīng)痊愈,可見五苓散除了,減肥的功效之外還有,調(diào)節(jié)腸胃的功能。 小結(jié)一下五苓散是張仲景的名方,為祛濕劑,具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效。主治膀胱氣化不利之蓄水證。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或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目眩暈;或短氣而咳;或水腫、泄瀉。舌苔白,脈浮或浮數(shù)。 中醫(yī)在認為,五臟不安就會導致:心腎不交,肝火郁結(jié),脾胃虛弱,血不足,痰熱上擾等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濕熱郁結(jié),痰濕不化,肝氣郁結(jié),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癥等五臟相關(guān)癥狀,調(diào)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亂投醫(yī)一股腦的出現(xiàn)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單一調(diào)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diào),方可事半功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