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器人學習實驗室的PieterAbbeel團隊近日發(fā)布了一款機器人BLUE。這款機器人的特點是“力控、低成本,由AI控制,可以在非結構化的環(huán)境中學習,執(zhí)行一些人類熟悉的日常活動。” 作者:Aliey 帶有鉗子的人形手臂,讓BLUE看起來像一個“健壯肌肉男”,又像一只“巨型螃蟹”。而工作起來的BLUE又可以萌得讓人忍俊不禁,比如用50秒時間疊好一個毛巾,像模像樣。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沾花惹草”這樣的事也做得“手到擒來”,仿佛是一個熱愛生活的美男子… BLUE內心OS:倒咖啡這個活兒好像不太適合我。 敢把咖啡杯捏爆也是咱的本事,但真不是故意的惹… 趁老板沒過來,趕緊把桌子擦干凈。 BLUE是被打造用來干家務的,先來扒一下它的技術參數: 自由度:7軸; 機械臂末端工作空間:0.7m(雙臂完全伸展情況下); 連續(xù)最大負載:2 kg; 峰值最大速度:2.1m/s; 末端定位重復精度:3.7mm; 位置帶寬:7.5 Hz; 可以看出BLUE對人類是十分友好的。下圖操作人員演示了機器人對外界較小的力和擾動較為敏感,可以避免對人的誤傷。 BLUE有一個帶有深度感應攝像頭的中央視覺模塊,其手臂由帶橡皮筋的電機控制,實現了其靈活性。 (BLUE的關節(jié)驅動器設計) 當然,即便Strong如BLUE,完成各種操作還是需要操作人員通過VR手持設備進行控制。而BLUE可以被訓練使用AI操縱物體,在機器人中還是比較少見的。 倒完咖啡,操作人員調皮地把紙杯直接甩出去,BLUE內心嘀咕:這個鍋我不背。 在BLUE的最初的設計中就帶有 AI 理念。BLUE項目的負責人Pieter Abbeel表示,人工智能越來越強大這一事實可以讓大家有機會重新思考如何設計機器人。 其實,前幾年 Pieter Abbeel 教授就曾在媒體報道中透露自己的團隊在開發(fā)基于 AI 的低成本機器人。 前些年,由Willow Garage制造的同樣面向家用的PR2機器人也有一對手臂和鉗子,而它花費了研究人員約40萬美元。 (PR2機器人) 歷經3年研發(fā)的BLUE在開發(fā)之初就被考量了制造成本,并委托給 Berkeley Open Arms 制造,以便后續(xù)批量生產。對于批量生產后面向最終用戶的價格,研究人員估計可以小于 5000 美元。 英偉達的機器人研究員Ankur Handa認為,“Blue的鉗子限制了它可以執(zhí)行的任務范圍,即使使用AI控制,它的精確度也會出現問題。總的來說,我不認為它提供了什么特別新鮮的東西,不過,這款機器人仍然是制造成本更低的機器人的良好開端。” 目前,BLUE的設計、制造、先期測試都已經完成。 BLUE機器人團隊還撰寫了一篇題為《Quasi-Direct Drive for Low-CostCompliant Robotic Manipulation》(低成本手性機器人的類直驅驅動)的論文。(論文鏈接:https://arxiv.org/abs/1904.03815)其中詳細介紹了BLUE 機器人的設計條件、符合上述條件的機械臂的設計和實現、機械臂的物理特性評估、制造過程設計以及生產成本分析。這篇論文也投稿到了 IEEE 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大會(ICRA)并被接收。 目前BLUE機器人正在小批量生產,正準備供給研究實驗室和大學。 (機器人主頁見 http://rll.berkeley.edu/blue/,可以申請?zhí)崆百徺I)。 現在的人類終于能看見黑洞了。但還有“家務黑洞”這樣一群人(比如小編自己)需要被解救,希望這類家用機器人快快發(fā)展,像小編這樣的藍(懶)莓(妹)子就可以安靜地做一個美少女了~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