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1、頤和園

在北京市海淀區(qū),距市中心約15公里。我國四大名園之一。原為清代的行宮花園。乾隆十年(1750年)建清漪園。咸豐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所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重建,改稱今名,做為避暑游樂地。全園由萬壽山、昆明湖等組成,占地面積約290萬平方米,計有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筑3000余間,可概括為勤政、居住、游覽三個活動區(qū)域。主要景物如佛香閣、德和園大戲樓、排云殿等均是清末木構建筑的代表作。其園林布局集我國造園藝術之大成,尤以西山、玉泉山群峰為借景,擴展了空間,氣魄宏偉,手法巧妙,為我國園林藝術中講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典范。園中山青水綠、閣聳廊回,金壁輝煌,在中外園林藝術中有極高的地位。由于慈禧、光緒等清代統(tǒng)治者在園內活動,頤和園與近代史關系密切,至今留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痕跡。辛亥革命后,于1914年開放,1924年正式辟為公園。建國后,經不斷修繕,面貌一新?,F(xiàn)園中主要殿堂,均按清末原狀陳列,有博物館公園之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承德避暑山莊

又稱德離宮,或稱熱河行宮。在承德市區(qū)北部。群山環(huán)抱,地勢高峻,氣候宜人,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30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竣工,建筑物達110余處,總面積564萬平方米,蜿蜒起伏的宮墻長達10公里,是我國現(xiàn)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宛。背山面湖,山戀起伏,草木蓊郁,宮殿亭榭掩映,湖沼洲島錯落,風光倚伲,巧奪天工。避暑山莊分宮殿區(qū)和苑景區(qū)兩大部分,苑景區(qū)又分湖區(qū)、平原區(qū)、山巒區(qū)三個景區(qū)??滴跻运膫€字題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以三字題名的三十六景散布其中,各景隨四時變化,取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觀命名,集中我國北方建筑布局的風格。煙雨樓、金山等建筑組群典雅明潔,構圖別致,一片江南景色,澹泊敬誠“松鶴齋”,“月色江聲”等建筑組群別具北方樸素民居形式;萬樹園富有草原風光;山巒區(qū)的雄渾山川,優(yōu)美俏秀的寺、廟、齋、軒、別具一格。使山莊成為我國各地勝跡的縮影。與山莊東面和北面巍峨雄偉、具有民族特色的外八廟一起構成遼闊的文物風景區(qū)。建國后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并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拙政園
拙政園在蘇州市婁門內。是全國四大名園之一。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時為大宏寺。明代正德年間(1505--1521)御史王獻臣辭職回鄉(xiāng),買下寺產,改建成宅園,并借用晉代潘岳《閑居賦》中鬻蔬---此以拙者之為政也的語意,取“拙政”二字為園名。1860—1863年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建國后經過整修,1954年又對外開放。初建時規(guī)模很大,除正宅外,園內有31景,包括現(xiàn)在的東花園(明時的“歸田園”)、西花園(清末的“補園”),以及北墻外大片土地?,F(xiàn)園內面積60多畝。此園以水為主,水面約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臨水。全園分中、東、西三部分。東部入園處是建國后在明歸田園廢址上擴建的,重建的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放眼亭、景物空闊。中部正中為水池、山石、樹木,建筑比較疏朗自然,其中進香堂是一座四面廳,四周景色呈現(xiàn)窗前。堂前假山,略有起伏,北面臨水月臺,池水林木蔥翠,有雪香云慰亭和待霜亭。沿池植垂柳,長廊北面有見山樓,樓二層,三面環(huán)水,西側假山一疊,登樓可至道盤山架閣,南軒與與香洲隔水相望,西部緊湊,主要建筑物有鴛鴦亭、是由三十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合成,四面有耳室,廳右宜二亭廳左留聽閣。此園水池面積很大,但有聚有分,山徑水廊起伏曲折,古木蔽日,富有自然景色。布局采用分割空間,利用自然、對比借景的手法,吸收傳統(tǒng)的繪畫藝術,因地造景,景隨步移,成為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園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留園
留園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為太仆徐時泰的私園,亦稱東園。清嘉慶三年(1798年)在東園舊址上筑寒碧山莊,因園主姓劉,又稱劉園。劉與留同音,后叫留園。面積50多畝,分東、西、中、北四部,中部以山水為勝,池居中央,四周環(huán)以假山和亭臺樓閣,長廊旋曲其中,廊壁上嵌歷代書法家石刻300余方,為“留園法帖”。東部以建筑為主,樓閣廊屋富麗堂皇。如五峰仙館、林泉耆碩之館,不僅建筑宏偉、內部裝飾等亦古樸精美。有著名的“留園二峰”,其中冠元峰是北宋花石綱遺物,高約9米,為江南最大的湖石。北部是小竹林和桃杏等樹?!坝忠淮濉苯ㄙ樘押妥咸偌?,頗有田園之意。西部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山上一片楓樹,山左云墻起伏,北面桃園稱“小桃塢”。山前小溪,兩旁桃柳。此園不僅建筑結構和裝飾別致多采,而且以連綿不斷的建筑群把景物分開,又使建筑物本身的窗樘溝通兩面,將景物連成一體,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園林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