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學(xué)禮堂訪談錄】古書、溫情與掌故——跟韋力先生尋訪古舊書店(四)

 聞道山人 2019-04-14


古書、溫情與掌故

——跟韋力先生尋訪古舊書店

 訪談?wù)撸和蹂?  

受訪者:韋力

時間:2019.2.24 

地點:南京先鋒書店(五臺山店)

欄目丨預(yù)告



本期內(nèi)容

古籍善本與藏書印 汲古閣刻本

王鍔老師在先鋒書店采訪韋力先生


七、古籍善本與藏書印

王鍔:我們剛才談這個古舊書的流通,已經(jīng)分享了很多。說到藏書家,古人往往會起堂號,比如說萬卷樓、八千卷樓等,今天的南京圖書館收藏了丁丙八千卷樓的藏品。我有一個特別好奇的問題,韋先生是我們國內(nèi)著名的大藏書家,韋先生能不能給我們透露一下,您收藏的古籍有多少卷?多少部?善本有多少?

韋力先生:首先,王鍔先生談到了關(guān)于卷數(shù)、冊數(shù)。這種換算,按平均而言,除了古代類書之外,大部分都是一冊兩卷。我一直在編自己的藏書書目,我是按照這種普、善一起編的,編到現(xiàn)在的話,大概編了九千多部,九千多部里面,就像您說的,有一些大部頭的書,這樣呢,綜合起來情況下,我覺得應(yīng)該不到二十萬卷吧。大概是這么一個數(shù)字。

至于這其中善本有多少呢?先說一下善本的定義,如果仍按照我們原有的“三性九條”來算,我覺得其中有四成左右應(yīng)該是屬于這個所謂的善本吧。關(guān)于善本,我給大家插進幾句閑話,新的善本定籍標準,我也是制定者之一,現(xiàn)在已經(jīng)公布了。以前的“三性九條”標準是由文化部制定的,我們經(jīng)過六年的修訂,現(xiàn)在升為國家標準,是由國務(wù)院頒布的,這個已經(jīng)在前年頒布了,一共有二十幾位修訂人,我是修訂人之一。其他的定籍標準,后來都停下來了,比如說佛經(jīng)的定籍標準、少數(shù)民族文獻的定籍標準等,因為國家文物總局對這個的事情進行了干涉,他們認為應(yīng)該由他們來定,不過這些都是他們爭論的問題,我們就不去管了。

總之,如果按照古籍定籍標準來定,這里有一個問題。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文獻,我們傳統(tǒng)的定法是以1795年為限,也就是以乾隆六十年為限,這之前的算善本,之后的不算善本。這個分法上有什么弊端呢?我們大家知道,在整個的中國學(xué)術(shù)體系中間,大約有三大學(xué)術(shù)頂峰,就是兩漢、兩宋、清學(xué),而清學(xué)一般認為乾嘉學(xué)術(shù)是最高峰。但是,我們稱為乾嘉學(xué)術(shù),其實不一定只存在于乾隆、嘉慶兩朝。由于他們很多是治學(xué)幾代,有的是多少年才治出來的,很多清學(xué)大家的著述是嘉慶、道光之后才出來的成果。如果按照原來的定級標準,這些全部都分到了普本的范圍之內(nèi),大家知道這個問題所在了吧?所以乾隆六十年之分這個問題到現(xiàn)在也沒解決,加上我又堅持我的觀點,但是總要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因為大家認為不定一個坎兒下來,不好操作。所以任何事情,任何標準,都是折中的結(jié)果。

但是當我給自己編目,進行分類的時候,我就有自己的觀點了。比如說王念孫、王引之“王氏四種”的初刻本,它雖然只是個嘉慶本,但是它極其難得,為什么?現(xiàn)在我們知道王念孫、王引之的“王氏四種”在經(jīng)學(xué)上多么重要,但大家不了解,在當時這個書很難賣。我們今天往前看,可以知道他們當年刻書、賣書是很不容易的,有的人是借錢印書,又很不容易賣出去,這樣往往會造成流傳不廣,可以見到的機會也就不多。但是這種無論是學(xué)術(shù)價值還是稀見程度都很高的書,卻被排斥在善本行列之外了。

那么我自己在編目過程中,劃分普本、善本時,我既參照了頒布的定級標準,也融入了我自己分類的方式,有著我自己的這個標準。我一直都在寫自己的藏書志,前前后后已經(jīng)搞了十七八年,還沒搞完。我是以書志的方式來解答我認為某本書應(yīng)當是怎么樣的,這就是我個人的觀點。因此說,應(yīng)該像您開頭問的,有多少確切的善本數(shù)字,我很難具體回答。第一,這個藏書志到現(xiàn)在還沒搞完;第二,也就是如何界定善本的問題,這個標準不好說。所以也給不出準確的數(shù)字來,只能這樣模糊地回答您。

王鍔:謝謝,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清代有萬卷藏書已經(jīng)號稱藏書家了。韋先生剛才據(jù)他不完全統(tǒng)計,他家里有二十萬卷,那是相當了不起,應(yīng)該是大藏書家了,對吧?

再請教一個問題,就是古籍在流傳過程中經(jīng)過很多藏書家收藏,或者很多藏書單位來收藏,那免不了收藏者就會在上面鈐蓋上藏書印,尤其有名的書,越有名它藏書印會越多,那么多的藏書印,您如何判斷?蓋印有沒有順序,就這些印里面,哪個印蓋的最早,哪個印蓋的最晚,鈐蓋印章有沒有規(guī)律可循?

韋先生:對,您說得對,您說得很具體。其實古書蓋印也有它的規(guī)矩,正常情況下它大多是蓋在首頁,這個首頁不是書的第一頁,也不是指的扉頁,它指的卷首的第一頁的右下角。由下往上蓋,依次蓋起,它還必須在文字的縫隙之間蓋,不可以壓住書中之字。蓋完這一行之后,再從下另一行往上蓋。當然,這里指的是普通藏書家的做法。但乾隆皇帝不是普通人,對吧?他就不這么蓋,他是直接先蓋在卷首天頭右上角欄上,然后他的“古稀天子之寶”這個腰圓章是蓋在每一頁書首的最上面的正中,這就是他的特殊蓋法。那皇帝當然可以任性,咱就不談他了。咱就談藏書家,基本上走規(guī)矩的話,都是這樣由下往上蓋上去的。

那么從這個鈐印的順序,就基本可以知道某部書的遞傳??墒沁@里也會發(fā)生了一些問題,就是有些書商為了讓書增值,隨便往上亂打印,可是他又不了解規(guī)律,把這個順序全打亂了,摻雜在一起,變成這個中間沒有縫隙,那你一定知道這是后打的印,不過這也給你創(chuàng)造了一個鑒定是否是偽書的機會。

古書上的鈐章很是重要,為什么要強調(diào)這個問題呢。因為書上有印可以多賣出錢,比如說天祿琳瑯的“乾隆五璽”,我曾經(jīng)看過三套。當年我很傻,當年我曾經(jīng)看到過一套,是用舊石頭刻的,其實刻的也很好,一盒,就賣兩千塊錢。那當初我為什么不買它呢?因為我在故宮見過真印,我知道這是假的,而我家里也藏有天祿琳瑯的東西,我就想,如果我把這假印買回去,不等于說自掘墳?zāi)箚??等于告訴別人假印在我家,我家還有鈐著天祿琳瑯印的書。那你怎么證明你是真的呢?我就這么迂腐的把這事給錯過去了。其實如果當初買下來,如今也是很好的一個物證,因為我們今天再難見到當年天祿琳瑯仿造印是什么樣的。

仿造印很容易區(qū)別,因為印章是手工刻制,很難刻得跟原印一模一樣,這個太難了。就像一個人模仿另一人筆跡似的,無論你怎么模仿,會鑒定筆跡的人依然能夠看出來你是摹的,這個其實在鑒定上不成問題。最大的問題在什么上面呢?古語有一句話,叫“人死印不爛”,就是很多人故去了,他的印都整盒的在這放著,那么這就造成了一個麻煩,因為名人藏過的東西能增值,所以往往很多人拿到這個印之后往別的書上亂打,打上之后就可以多賣錢。琉璃廠很多書商在收某家書的時候,一定是要連印一塊兒收走的,號稱是說因為你沒打,我?guī)湍慊厝ゴ颍鋵嵥延∧米吡酥竽?,是把那些根本不是他的書也哐哐哐哐都打上印,也偽成了名家舊藏。

那么這種后鈐之章如何來鑒定呢?當然也有方法在。第一個鑒定方法,俞國林先生在這,他能知道,名家用的印泥都很特別,印泥是有顏色變化的,歷代的印泥都有個基本規(guī)律,因為涉及到審美情趣。這個規(guī)律基本上是這樣的:從明代以來到民國年間,這幾百年的變化是越變越淺,這是一個總的規(guī)律。這個淺是指的顏色,比如我們現(xiàn)在都往里面加雄黃,讓它變得近似于朱黃色。而我們看到明代的印璽,大都是深紅,這是一個基本的規(guī)律的變化。

第二個看明代內(nèi)府印的鈐是怎么弄的?它的印面很大,蓋的印泥也多,即便中間墊了一張紙也容易把另一頁粘上,他們當時怎么辦?他們往上撒滑石粉,這樣一下不就粘上就干了是吧,就不會粘到另一頁了。但是滑石粉隨著時間長了它會氧化變黑,所以明代官印它有一個特點,就是邊緣發(fā)黑的這個是真印。至于后世鈐上的,即便鈐的是明代的真印,但它沒有那么長時間來氧化,所以真印后鈐產(chǎn)生不了這效果,這就是鑒定的方法。所以大家就知道,古人用印很講究。還有一個就是我們今天制的印泥比較差,印泥是油調(diào)出來的,它會走油,古人是怎么防止走油的呢?他會把一壇子油,比如說蓖麻油,封上壇之后放在院里頭,正常情況下放三年。放上三年是為什么?就是為了讓它走性,今后再用這個來調(diào)制印泥,就好的多。

第三點是看細微之處,古人鈐印中間,好印泥中的艾絨會很長,當艾絨很短的時候它會出這種毛刺。名家的印泥相當講究,絕不會出這種帶毛刺的印。如果印是真的,而鈐蓋出來是這個效果,很可能就是后鈐的。

大家就明白了,鑒定是有一套內(nèi)在原則的,就是你還原歷史,還原當時的用法,而后來印證它符不符合那些現(xiàn)象,如果不符,就必然有造偽的痕跡。不知道您是不是想問的這個問題,拉拉地跟大家聊了些閑話。

王鍔:謝謝!您講的非常好!因為古籍鑒定,印章是非常重要的證據(jù)。剛才韋先生講的這個印章的變化,我覺得這也算是鑒定界隱私性的東西,讓我們了解了古籍鈐蓋印章和鑒別印章真?zhèn)蔚囊恍┲R。

韋先生:謝謝王先生!謝謝大家!

八、汲古閣刻本

王鍔: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聊了一個半小時了,時間過得真快!下面我們開放十分鐘時間,開放給在座的各位讀者,你們有什么問題可以向韋先生請教。

韋先生:好!大家隨便聊,我來這兒也是跟大家聊聊天。

讀者甲:感謝兩位老師!我想請教一下韋老師。我看您平時要編書目,又要進行尋訪活動,然后還要出書,還要搞研究,研究水平又很深,想問一下您平時這樣的生活和作息時間安排是怎樣的?希望沒有侵犯到您的隱私。

韋先生:您可能是想問我是怎么個活法對吧?其實大家都一樣,當一個工作不斷的重復(fù)時,就會有厭煩的時候。我是個凡人,愛恨情仇都會有,我也會有厭煩的時候,但我又是個執(zhí)拗的人,否則的話也不會把藏書這件事從十幾歲藏書弄到今天,并且這個愛好直到今天仍然沒有停止。那么為什么呢?我覺得自己性格里有一些東西很重要,總喜歡把一件事情搞到極端,你可以稱之為好勝心??傊?,我把任何事情搞到頂端的時候,可能就會覺得索然無味了。但是,知識是無涯的,書也是藏不完的,它們使得我永遠達不到極致,比如說像王鍔先生這樣的高度,我就達不到,那我就只好一路一路地繼續(xù)弄下去,所以一直弄到了今天。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間,當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坷,但是,我是這樣想,比如說,我不做這個了,那么去干什么呢?這又涉及到人生觀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一個人活在世上,主要是為了快樂。這個快樂是來自方方面面的,比如你今天得了一筆意外之財,或者是你遇到了一位很心儀的人,又或者是你取得了如何的成就,其實這一切歸根到底都是快樂。所以快樂只是你內(nèi)心的一個所得。你快樂了,就快樂了。我覺得快樂沒有統(tǒng)一標準。那么我現(xiàn)在干的這事兒,我覺得自己很快樂。所以一個人必須學(xué)會自欺,要學(xué)會境由心造???,我從事的事情多么偉大。你看,我坐在這兒侃侃而談,大家在這兒看著我,像看耍猴一樣的看著我,我覺得挺美。

所以你得有這種的心態(tài),你才能把一個事情做下去。那我自己就是這樣的。比如說我的編目工作,實際上是從2003年“非典”就開始做起了。大家知道,“非典”的時候,北京人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全國各地哪兒都不受歡迎,我也沒地兒去,于是就待在家里給自己的藏書編目。編目是一件很枯燥的事,以前總是編編停停,覺得很沒意思,所以總沒堅持下去。但這時候特殊的原因,我出不了門,那就編這玩意兒了,然后從那時候起一直干到了今天。你站這個出發(fā)點而言,你說我有堅定的意志嗎?好像也沒有。只是因為出不了門又沒事可干,才只好干點兒這個。我想我能夠把自己的愛好堅持到現(xiàn)在,大約也是因為習(xí)慣使然吧。關(guān)于具體的時間安排,最近這些年,我基本上是一個月大概有十天左右在外尋訪,另外二十天在家里查資料和寫作。

讀者乙:謝謝兩位老師!我比較無知,所以提的問題就比較簡單。我們知道后代有很多翻印汲古閣的一些東西,然后您有沒有就是對他們有一些評價?因為我剛好在搞這方面研究。

汲古閣

韋先生:好的,謝謝!很巧,因為今天中午我跟王鍔先生吃飯的時候,我們恰恰就聊到了汲古閣,我在他面前班門弄斧地講了自己的觀點。就是汲古閣是我們有記載以來最大的刻書家,刻了大量的書籍,但是后世名聲卻不好,不好的原因就是認為他刻的書比較粗糙,校勘不精,文字中間有著大量的錯訛,并且有很多的臆斷。比如他刻《說文解字》,別管他是四校還是七校,但是其中是很多臆改的,并沒有什么依據(jù),雖然他號稱見了多少本子,但我很懷疑他究竟見到了什么。也別管是毛晉干的還是毛扆干的,反正是他們毛家人干的,對不對?那么有這種現(xiàn)象在,毛家的本子就會受到后世學(xué)者的詬病。

汲古閣初印本《說文解字》牌記

汲古閣初印本《說文解字》標目

但是這里有一個例外,這個例外跟民國年間的大藏書家陶湘有關(guān)。陶湘專門搜集汲古閣本,他是我們已知第一個把汲古閣本作為專題來收藏的藏書家,就是他把一個書坊所刻的書,能夠收到的全部都收到,然后他編了個書目,寫了篇很重要的序言。建議你看看這篇序言。他在這篇序言中談到什么呢?他認為我們后世看到的汲古閣本有著那么多的錯訛,是因為見到的都是盜版書,我們根本沒有幾個人看到過汲古閣的真本,而他見到了汲古閣的初印本,他看到的初印本跟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本子完全不同。中國自古以來,法律意識一向淡薄,而那時汲古閣的名氣又大,所以陶湘認為,我們今天見到的號稱汲古閣的本子,絕大多數(shù)都是盜版書。

這種情況很令人無奈。西方有句“劣幣驅(qū)良幣”,沒有辦法,這叫“劣幣效應(yīng)”。盜版便宜,因為粗制濫造、降低成本,所以使得假東西風(fēng)行天下,真正的汲古閣本我們今天根本看不到。我不知道你在搞什么專題的研究,你可以想辦法看到汲古閣的真本。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汲古閣當年幾個最好的本子,因為特殊的原因,現(xiàn)在藏在了臺灣,他又沒有影印出版,你到臺灣去,是不是能看得到那個真的本子呢?

以陶湘的眼光,在他寓書無數(shù)的情況下,我相信他說的沒錯。他不會替一個隔著幾百年的與他完全無關(guān)的書商進行辯誣,所以我覺得他在序言中說的是有道理的,所以在這個角度而言,汲古閣刻書不像我們想象的那個樣子,只是為了牟利,為了去賺錢,所以粗制濫造。為什么?因為在任何的情況下,商業(yè)利益的追求,第一個在于增加售價,第二在于降低成本。但是增加售價很難,大家知道,書本來值100塊錢的,你定200就沒人要了。但是你想便宜,又要掙錢,唯一的就是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方式就是粗制濫造,用差的紙、差的刻工,不用請人???,這樣才能產(chǎn)生盜版書。

汲古閣后印本《隋書》

那么站在這個角度而言,汲古閣當年收書,在門板上貼出告示,說“別家出100,我出120”,他通過這種辦法,用比別人更多的錢來收書,他花了這么大的成本,然后去做出那么劣質(zhì)的東西,因果關(guān)系成立嗎?所以我認同陶湘的看法。這就是我對汲古閣的看法,謝謝大家!

讀者丙:我對韋先生一直很敬仰!不知道您有沒有對我們國內(nèi)的古舊書市場和日本的古舊書市場進行過比較?我感覺日本的古舊書一條街,感覺好像還是比較好的。但是,我們國內(nèi)的古舊書市場,好像逐步衰竭了。我不知道您對這個事情怎么評價?

韋先生:謝謝您!首先,我不知道您指的是日本的哪個市場,因為日本現(xiàn)在總共有兩個,一個是東京的神保町書店街,第二個是京都的。這兩條街上集中了大部分的舊書。相比較而言,神保町的這個為最大。它們的形成是有很特殊的原因的。首先這樣講,日本對中國文獻的崇拜是相當高的,只是“明治維新”之后才產(chǎn)生了變化,而在此之前,日本有一個專門的行業(yè),叫做“書船”。也就是說,整條船只販運書,你就可以知道有多少書了。

日本書最有名的版本,比如說“五山版”,相當于我們宋、元之交時期的版本。但是五山版的這個來源,其實以我的界定,它就是中國書。這并不是說我跟日本去爭這個名譽權(quán),是因為當年日本五山版刻書的時候,是日本人從中國請去的刻工,從福建運去的紙,而后這些人在日本刊刻了版片,再用中國紙印出來,所印書的內(nèi)容也是中國人所撰寫的典籍。這就如同我們出國旅游,常常會買一些小紀念品,等我們帶回來時,才無意中發(fā)現(xiàn)標簽上寫著“Made in China”,你覺得從哪國買來的東西就是哪國的紀念品嗎?當然日本人愛國,他們總覺得五山版是他們的書,那么說也可以,因為畢竟刊刻點在那兒。

日本留存下了大量的典籍,其中一個原因是日本沒有受到很強的外族侵略。當年元代成吉思汗橫掃世界,但是兩次攻打日本都失敗了。日本從中國運去了大量的典籍,他們又沒有受到戰(zhàn)火的焚毀,使得他們流傳下來大量中國的書。我們中國戰(zhàn)亂頻繁,就更不用說了。比如我們今天在的南京,太平天國的時候,曾經(jīng)設(shè)立了專門的“刪書衙”,這是一個專門負責刪書、燒書的部門,他們對典籍的損壞,我們就無法做類比了。出于這些歷史原因,所以日本留下了大量中國的典籍。

但是“明治維新”之后,他們開始放棄中國的這種學(xué)問體系,崇尚西學(xué),使得后來的日本人認識中國字的逐漸就少下來了,他們對這些書沒有了以前的珍惜,除了一些重要的版本藏在他們的圖書寮、內(nèi)閣文庫等,大部分書都可以賣出來了,這使得近幾十年來,日本成為了中國古舊書的主要貨源地。所以,在這個角度而言,您談到的日本書業(yè)的繁榮就一點都不奇怪。我只能說到這兒了,謝謝您!

王鍔:我們下午將近兩個小時,韋先生給我們談了很多與古籍收藏、古舊書店和古書流傳的問題。大致而言,分三個部分:一是韋先生跟我們分享了他自己收藏古籍的經(jīng)歷,介紹了“芷蘭齋書店尋訪三部曲”《書坊尋蹤》《書肆尋蹤》和《書店尋蹤》的內(nèi)容、特點;二是簡要介紹了他尋訪中國國營古舊書店、私家古舊書店和古舊書市場的經(jīng)歷,分享了他研究中國古舊書市場的成果和心得;三是講解了中國古籍善本的標準、古籍鈐蓋藏書印的規(guī)律以及對明代毛晉汲古閣刻本的看法,有一些新穎的觀點,很受教益。這一下午的座談,既證明韋先生的勤奮和努力,也展示了韋先生的博學(xué)和細心。讓我們最后用掌聲對韋先生表示感謝!

韋先生:謝謝!謝謝!


小編按:2019年2月24日,王鍔老師于南京先鋒書店采訪韋力先生。訪談由張琪、李佩、井超、李姣、侯婕、劉曉詠、陶曉婷、孫術(shù)蘭、劉婧恩、蔣林佳、金子楊、劉佳怡、葉靜燕整理,已經(jīng)韋先生、王老師審定。

微刊主編:子璋

文字編輯:越之 子昕 

版式設(shè)計:葉靜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