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虛弱會影響全身各臟器組織的營養(yǎng)吸收,從而降低人的抗病能力,經(jīng)常生病。大人脾胃虛弱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呢? 孩子脾胃虛弱,生活中常常會有一些表現(xiàn),傳遞給家長,例如腹瀉,大便中會有一些沒有被消化的食物殘渣;食欲下降,肚子卻總是鼓鼓的;臉色蠟黃,沒有精神,經(jīng)常疲乏無力,身體瘦弱,有口臭,易生病。 古人云:“土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yǎng)生之王”。因此,我們想要孩子健康發(fā)育,擁有一個好的資本,我們平日里應多注意調(diào)理孩子脾胃的健康,一旦孩子脾胃有損,身體發(fā)育的營養(yǎng)需求達不到,孩子怎么能不生病,更別說有個好體質(zhì),發(fā)育好了。 提醒:春季帶娃,莫貪“3食”,以免損傷脾胃 1.湯泡飯 讓孩子乖乖吃飯,有時候確實挺困難,但是孩子看到湯泡飯一般都會乖乖吃飯,因此很多家長總會給孩子準備湯泡飯。殊不知,孩子是吃飯了,但是卻不消化。 湯泡飯是湯和米飯混合在一起,幾乎不用咀嚼和唾液酶分解,直接下咽,增加孩子的飽腹感不說,還會稀釋孩子的胃酸,增加孩子腸胃的消化負擔,從而損傷孩子脾胃。 2. 肥甘厚味 老一輩的觀念里,孩子成長發(fā)育離不開營養(yǎng),所以總是大魚大肉的給孩子滋補,高熱量高蛋白食物跟流水一樣進入孩子的腸胃。但是肉類本就難以消化,孩子吃多了,脾胃超出承受范圍,堆積體內(nèi),造成孩子脾胃虛弱,孩子不僅吸收不到營養(yǎng),還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消化問題,抵抗力下降,從而經(jīng)常生病。 3. 寒涼之物 脾胃喜溫怕寒,所以像冰激凌等寒涼的食物,千萬不能讓孩子“貪嘴”,否則寒氣入體,影響孩子脾胃運化,導致孩子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營養(yǎng)缺乏,那么孩子生病就會是家常便飯了。其次,從冰箱取出的水果也盡量少給孩子吃,如果孩子是在想吃,像蘋果一類的可以給孩子煮熟后再吃。 平日做“3要”,幫助孩子養(yǎng)脾護胃,改善體質(zhì),發(fā)育好 1. 三餐定時定量 事實上,處于發(fā)育的孩子們,本就天生脾胃虛弱,要“三分治,七分養(yǎng)”。而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可以說是養(yǎng)脾護胃的根本所在,如此一來,有利于胃酸的按時分泌,幫助消化,保護胃黏膜。 更為重要的是,要孩子養(yǎng)成三餐定時定量的好習慣,可減輕脾胃負擔,有利于脾胃的運化吸收,是養(yǎng)脾護胃的最好辦法。 2. 經(jīng)常喝“溫水” “水是生命之源”,因此要讓孩子每天堅持定時定量的飲水,有利于身體健康。其次,可以多給孩子喝點“雙低聚乳清水”,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脾胃運化能力,提振胃氣,促進食物分解消化,使得孩子能得到充分的營養(yǎng)吸收,避免孩子出現(xiàn)積食、便秘、感冒、發(fā)燒咳嗽等問題,改善孩子的體質(zhì),促進孩子長個。 3. 常按中脘穴 《扁鵲心書》中曾講到:“人于無病時,常按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這是因為中脘穴是溫補脾胃的要穴。因此,孩子飯后,家長隔三差五抽出三五分鐘,幫孩子按按中脘穴,讓孩子有個好脾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