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易公開課(ID:open163) 什么時候會感謝身邊有醫(yī)生? 前不久,一起突發(fā)事件把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頂上了熱搜。 3月25日,6名協(xié)和醫(yī)院的醫(yī)生正在東單體育館打羽毛球。 突然隔壁籃球場的一名中年男子一頭栽在地上。 幾位醫(yī)生迅速放下球拍沖了過去,經過初步觀察,判斷為心跳驟停。 其中一名醫(yī)生正在檢測該男子的脈搏,判斷病情 /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官方微博 迅速撥打120的同時,醫(yī)生們?yōu)樗M行心肺復蘇,并用球館里配備的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進行除顫。 在經歷了十余分鐘的急救后,救護車趕到。送醫(yī)院半小時后,該男子最終轉危為安。 醫(yī)生們正在為其進行心肺復蘇 /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官方微博 據了解,這6名醫(yī)生均是來自協(xié)和醫(yī)院不同科室的骨干精英。 事件被報道后,網友們紛紛表示:能遇到這種“神仙陣容”,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但與此同時,很多人也由此引發(fā)了擔憂。 發(fā)病地恰好有醫(yī)生,還有急救設施,這畢竟是一個極小概率事件。 這則新聞背后,還有無數家庭正在上演“悲劇”。 中國慢病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心血管疾病的總體患病人數,已經由1990年的4060萬上升到了2016年的9380萬。 其中,2016年的總體死亡人數為397.5萬。 近四百萬人因此喪命,接近一億人中招。 心血管疾病,是比腫瘤更可怕的“人類頭號殺手”。 1 全球每年1700萬人因此喪命 近半數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顧名思義,就是發(fā)生在心臟與血管上的疾病。 心臟與血管,都是人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 循環(huán)系統(tǒng)就像是人體的“高速公路網”,擔負著運輸營養(yǎng)物質與代謝產物、維持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的重任。 而心臟,就像一個泵,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是血液循環(huán)的起點和終點。 人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 / 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 就在剛才那條微博的評論區(qū)中,有一位網友,用自己家人的親身經歷,告訴人們心臟疾病的來勢洶洶,絲毫不給人猶豫的機會。 其實,只要留意,就會發(fā)現劇烈運動引發(fā)的心源性猝死,每年都在發(fā)生。 2004年4月,愛立信前總裁楊邁在運動時猝死,年僅54歲; 2011年7月,鳳凰網前總編輯吳征在游泳時猝死,年僅39歲; 2015年10月,南京大學一名大三男生在1000米體測時,突然暈倒在地,渾身抽搐。 雖然現場有校醫(yī),也及時送了醫(yī),但依然沒能挽回生命。 …… 心臟疾病的兇險,遠不止于此。 人們常說的“心?!本褪瞧渲兄?。 心梗,在醫(yī)學上被稱為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見病因。 光看名字,就已經能讓人感到一股涼意。 過年回家,和家里老人拉家常的時候,總能聽到誰誰誰因為心梗去世了。 據WHO估計,目前,全球每年有17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將近半數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上的血管——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 當心肌壞死,心臟也就瀕臨罷工邊緣了。 2005年7月,特型演員古月因心梗去世; 2007年6月,相聲大師侯耀文因心梗去世; 2019年1月,王府井董事長劉毅因心梗發(fā)作,搶救無效去世。 …… 另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等各種心臟疾病,也在侵蝕著心臟的健康。 心血管疾病,已經不足以用“兇殘”一詞形容了。 在中國,心血管疾病每天都在奪走無數人鮮活的生命。 它發(fā)病前不易察覺,發(fā)病時又非常迅猛,往往幾分鐘內就能終結一個人的生命。 但同時,人們又極易忽視它的存在,直到發(fā)病時才有所察覺,但為時已晚。 2 血管也有自己的年齡 影響著你的生老病死 那么,是不是只要心臟健康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 未必。 心臟存在的目的,是要帶動血液在全身血管內循環(huán)流動。 而血管,也愛出問題。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血管外科主任谷涌泉,在紀錄片《紅色通道》中曾提到: 下肢動脈的疾病可以引起截肢,甚至死亡; 腎臟動脈如果出現嚴重狹窄,就會造成全身的高血壓; 靜脈疾病會影響血液回流,同樣貽害無窮。 那么,為什么有些人能逃脫心血管病的魔爪,有些人卻會不幸中招呢? 這是由于,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和“血管年齡”都大不相同。 北京大學首鋼醫(yī)院血管醫(yī)學科主任王宏宇介紹了“血管年齡”的概念:人會隨著血管年齡的增長而衰老,血管年齡和人的年齡還并不完全匹配,如果血管年齡小于我們的年齡,那么身體就會充滿活力。反之,則會潛伏著健康隱患。 王宏宇醫(yī)生認為,血管年齡至關重要 / 《紅色通道》 年輕的血管,是光滑有彈性的; 而衰老的血管,則是僵硬的,脆弱的,而且內部粗糙,坑洼不平。 一段不健康的血管,血管內壁坑洼不平 / 《紅色通道》 如果一個人的血管年齡偏大,那么他的血管就更容易出現破損。 比如血管內皮受損,血液內攜帶有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進入破損處,就會產生粥樣硬化斑塊。 如果斑塊脫落,就會隨著血液流動,然后在狹窄處堵塞血管。 斑塊的形成過程 /《紅色通道》 一粒特別微小的斑塊,就足以將血管徹底堵住。 這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腦梗塞。 所以,很多表面上的心臟疾病或腦部疾病,實際的問題則出在血管上。 3 想要逆天改命 就要健康生活 那么,又是什么決定了我們的血管年齡呢?
如果一個人有心血管病的家族病史,那么此人患病的幾率也會更高。 而遺傳基因無法更改,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有努力拖延發(fā)病,并在問題出現后積極治療。 文濤是一位中年程序員,他一直恪守健康的生活習慣。 他是一個太極拳愛好者,羽毛球甚至能達到專業(yè)水平;飲食清淡,基本素食,少油少鹽;不熬夜不抽煙不喝酒,沒有不良生活習慣。 但他的身體卻被檢查出三處接近100%的堵塞。 后來,醫(yī)生了解后才得知,在文濤的家族里,很多人都患有血管疾病。 家族遺傳病史 /《紅色通道》 也因此,文濤即使生活健康,依然會遭受血管病的侵襲。 看到這里,相信一部分人會感到絕望。 但這并非全貌。
除了遺傳因素,生活習慣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如果你有不良的遺傳基因,但是恪守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就有可能像文濤一樣,發(fā)病更晚、病情更輕微; 如果你并沒有家族病史,但是生活方式極不健康,那么同樣會增加患病風險。 吸煙、酗酒、高脂飲食、肥胖、熬夜,這些都是摧殘血管的常見方式。 這些不良習慣,會導致血管內皮功能紊亂,以及導致血管彈性降低。 最后,血栓就會找上門來。 王宏宇醫(yī)生曾攜科研團隊,對僧人血管健康狀況做過調查。 他們久居深山,環(huán)境清幽,空氣清新。飲食基本是純素食,而且雜念更少,心態(tài)平和,情緒波動較小。 在對僧人進行動脈功能和血液生化檢測后,結果令人驚嘆:他們血液中膽固醇水平較低,缺血性心臟病發(fā)病的比例明顯減少。 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生活習慣對心血管病的確具有重要的影響。
除此外,情緒同樣有影響。 愉悅的心情可以促進一氧化氮的合成,而一氧化氮則對維持血管彈性有益。 相反,如果你長期處于生氣、急躁的情緒中,那么交感神經張力就會增高,進而導致神經內分泌異常,血管收縮,血管僵硬度增加。 繼而誘發(fā)血栓等各種疾病。 《紅色通道》里,醫(yī)生谷涌泉在對貴州苗寨居民血管狀況的一次調查研究中,發(fā)現了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60多歲的大叔,血管內壁已經坑洼不平,滿是斑塊,情況非常危急。但他卻一直健健康康的,從未發(fā)病。 后來經過醫(yī)生們的分析,這位大叔雖然血管內壁有很多斑塊,可他長久以來心情穩(wěn)定,未有過較大的情緒波動。 所以斑塊并不會從血管壁上脫落,所以也就不會誘發(fā)血栓,堵塞血管了。 可見,從某種程度上講,愛笑的人運氣真不會太差。 最后,讓我們再來畫一波重點: 首先,了解家族成員的健康狀況,明確自己患病的幾率與風險; 其次,定期體檢,做到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心里有數;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生活習慣,規(guī)律、愉快地度過每一天。 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證血管的健康。 希望每一個讀過文章的你,都能身體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