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衡陽日報》(2019年3月31日第四版) 百花中,我們最不應(yīng)該輕慢的是黃花!它有許多動聽的名字:萱、萲、蕿、諼、藼、忘憂草、安神菜、宜男、療愁、鹿蔥、丹棘、母親花、黃花菜、金針花…… “萱”是自古以來的通稱,其聲旁“宣”,甲骨文作 后院主要是女眷居住的地方,古代女性足不出戶,美麗的萱草往往成了她們傾訴情感的對象。《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伯兮》:“焉得萱草?言樹之背?!泵枋龅木褪且晃弧败娚保驗樗寄钸h(yuǎn)征的丈夫,嘆息道:到哪里去弄一支萱草來,種在后院呢?唐代詩人孟郊也吟道:“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北憩F(xiàn)的是母親對游子的牽掛。因此,名之為“母親花”,表現(xiàn)的是母親、妻子所思念的對象。《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中的“萱”,或作“萲、蕿、諼”,所共有的聲旁“爰”,商代金文作 黃花之名并不專屬萱草,菊花也或稱“黃花”,如李清照的《醉花陰》有云“人比黃花瘦”,講的是重陽賞花;那時的萱草花已謝,自然是指菊花;菊花開在秋天,傲霜怒放,凌寒不凋,故號稱為“花中四君子”之一。 其實萱草才是花中的真君子,它沒有菊花那媚俗的誘人清香,樸實無華,就像母親一樣。尤其妙的是它不但不會使人不忘,還會令人難忘?!对娊?jīng)·衛(wèi)風(fēng)》中的“萱”,《說文解字》引作“藼”,“藼”從“憲”聲。“憲”今簡化作“憲”,周代金文作 萱草花其實不只有黃色,西晉嵇含《南方草木狀》稱“有紅、黃、紫三種”。“丹棘”指的就是其色丹紅。不過,廣泛食用的是黃色,多種植于秦嶺以南,以我們湖南衡陽、邵陽為最,其中祁東的最為有名,號稱“黃花之鄉(xiāng)”。但不是那種只點綴于庭院的風(fēng)雅,而是遍布于粗礫山崗的作物。因此,對于它何以稱為“母親花”、“忘憂草”,我以前的確是不知其所以然;倒是因為它開花于炎熱的夏季,讓我頗以為苦。 黃花不嫌土地貧瘠,種植容易,但采摘食用難。食用花一般都是取其未開放時,而黃花花朵的壽命一般只有一日,隔日即換上新的綻放。因此,要想摘取好的黃花,能把握的最佳時間只有午間一、兩個小時。俗話說“黃花菜都涼了”、“明日黃花”,指的就是要抓緊時機(jī)。名之為“金針花”,指的就是它待綻放時的樣子,金黃而細(xì)長。這時節(jié),炎夏太陽當(dāng)頂,酷熱難耐。由于采摘不需要大的力氣,所以成了婦孺的主要勞動。孩童時期的我對它自然沒有什么好印象。倒是如今,久已不曾采摘,反而十分懷念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