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壇群星璀璨,要說詩寫得最好的,自然非李白、杜甫莫屬;但若是說起詞,那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花間派”鼻祖溫庭筠。這個出身沒落貴族的大才子,一生恃才傲物,卻唯獨(dú)對寫詞這件事情有獨(dú)鐘。他的情詞總是那么凄婉動人,無論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中的癡癡等待,還是“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雨夜相思,都是驚艷世人的千古名句。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溫庭筠的一首《玉胡蝶》,當(dāng)相思入骨遇到秋風(fēng)蕭瑟,便成了這首絕美之作,短短幾句美得令人心醉,其中10個字更是被譽(yù)抵得上歐陽修幾百字的《秋聲賦》。 《玉胡蝶》-(唐-溫庭筠)秋風(fēng)凄切傷離,行客未歸時。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芙蓉凋嫩臉,楊柳墮新眉。搖落使人悲,斷腸誰得知。 這首詞的大意是:凄切的秋風(fēng)颯颯吹過,讓人感受到一絲冷意,遠(yuǎn)方的人兒還未歸來,心中的憂傷難以消除。想來現(xiàn)在塞外的草也已枯萎,可這江南來的大雁卻遲遲沒有抵達(dá)。我日夜盼著你歸來,芙蓉般的臉龐已然如花凋零,新眉也似楊柳飄落。一陣秋風(fēng)吹過,百花飛舞而下,讓人心中更添一分悲傷,但這樣斷腸的相思又有誰能知道呢? 詞的上片前兩句,一句寫了往日的離別,另一句寫出了今日的盼歸?!扒镲L(fēng)凄切”既烘托的是當(dāng)日離別時的女主人公的傷離情,也襯托出現(xiàn)在思念丈夫的愁苦,女子等了多久我們無從知曉,但她的愁苦全在這飄蕩在這秋風(fēng)中。 上闋結(jié)尾兩句寫得很巧妙,“草先衰”“雁到遲”的這組對比,被晚清著名詞人陳廷焯評為抵得上歐陽修的《秋聲賦》。歐陽修的這篇賦是悲秋名篇,洋洋灑灑寫了幾百字,而溫庭筠卻僅用這10個字就寫盡了,令人贊嘆不已。其中“江南雁到遲”有兩層意思,一層是丈夫遲遲未歸,另一層“大雁”在古代一般象征家書,人沒回來,家書也沒有,思婦傷離之情已然不言而喻。 下闋前兩句連用“芙蓉”和“楊柳”兩個比喻,將思婦的現(xiàn)狀寫盡。女為悅己者容,丈夫不在,沒有悅己者,所以自然粉黛也不施了,蛾眉也不畫了,任由自己如花般凋零,柳永那句“為伊消得人憔悴”大概就是如此吧。最后兩句,縱覽全文,抒發(fā)離情,這秋景想到當(dāng)日的離別,又不免傷感于韶華易逝,她心中的苦悶無人訴說,只能獨(dú)自傷感。 溫庭筠的這首詞不長,寥寥幾句,卻將秋風(fēng)蕭瑟中一位相思入骨的女子寫得躍然紙上,這是他的高明之處。對于這首詞,大家有什么看法?歡迎一起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