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中國內陸城市地鐵客運量走勢圖 1. 本月度總結V1版(月初版):包含中國內陸主要城市及香港的版本,內陸包含32座城市(佛山數(shù)據(jù)列入廣州)中的30座(僅長春、無錫2城暫無數(shù)據(jù))。 2.客流口徑說明:客流數(shù)據(jù)為城市同網(wǎng)的“地鐵”,不含不同網(wǎng)的有軌電車、市域鐵路(溫州S1按地鐵運營模式)等;內陸原始客運量數(shù)據(jù)均指進站加換入,香港原始數(shù)據(jù)為進站,為便于橫向對比,將香港數(shù)據(jù)按其線網(wǎng)規(guī)模憑經驗姑且乘1.6的換乘系數(shù),客流同時標出進站與換算客運量。 里程口徑說明:里程統(tǒng)計范圍原則對應客流的統(tǒng)計口徑,北京里程含同網(wǎng)的磁懸浮S1線;上海、長沙不含磁懸浮線(本文本月新單列一個磁懸浮的統(tǒng)計表);部分跨區(qū)域線路如廣佛線佛山段、上海11號線江蘇段均統(tǒng)計在一家;含蓋多家運營商,如京港、北京軌道運營、杭港、港鐵深圳等。里程數(shù)值理應為對外運營里程,但在實際中難免出現(xiàn)工程數(shù)據(jù)與運營數(shù)據(jù)混用的情況,本文數(shù)據(jù)亦或難免存在些小誤差。 3.客流原始數(shù)據(jù)分別來自官方微博、網(wǎng)站或其他可靠渠道,經分析整理而成,未經原單位最終核實,僅供參考。 (聲明:本文由新浪微博@地鐵客流及運輸研究阿牛 獨家數(shù)據(jù)整理與原創(chuàng)分析點評,圖表數(shù)據(jù)由新浪微博@高樓迷diaoburui 整理制圖, 未經授權不得用于網(wǎng)站與公眾號等商業(yè)用途轉載,普通非商業(yè)用途轉載請注明出處,圖文數(shù)據(jù)等嚴禁盜用與洗版) 201903中國主要城市地鐵客運量統(tǒng)計 201903地鐵客運量統(tǒng)計表顯示: (1)概述 中國內陸30城(暫缺無錫與長春)2019年3月總客運量20.15億人次,日均近6500萬人次,環(huán)比上月(春節(jié)淡季)增長31.34%。 中國香港2019年3月地鐵網(wǎng)換算總客運量為2.84億人次(總進站量為1.774億人次),日均換算客運量915.75萬(進站量為572.35萬)。 全中國31城2019年3月總客運量近23億人次,日均約7400萬人次。 (2)構成 月客運量>1億:內陸從高至底依次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南京7家,加上香港共計8家,其中武漢與南京屬本月新晉成員。 月客運量1~0.5億:從高至底依次有重慶、西安、杭州共計3家,其中杭州為本月新晉成員。 月客運量5~1千萬:從高至底依次有天津、蘇州、鄭州、沈陽、長沙、南寧、昆明、大連、合肥、青島、南昌、寧波共12家。 月客運量1千萬~1百萬:從高至底依次有哈爾濱、石家莊、福州、東莞、廈門、貴陽共計6家。 月客運量<1百萬:從高至底依次有烏魯木齊、溫州共計2家。 北京、上海各以超過3.4億人次的量級旗鼓相當稱雄南北,其中上月上海因春運而反超北京居首,本月則北京恢復第一,而近來京滬雙雄之差距越發(fā)接近;廣州、香港均以超2.8億人次,外加居中的深圳以超1.7億人次,合計超7.4億人次,攜手引領大灣區(qū);內陸前“四大”城市約占內陸總客運量的一半以上(56.81%);而北上廣深加香港,前五大一線城市占全國總客運量的六成有余。 (1)日均構成 日均客運量>1100萬:北京1家; 日均客運量>1000萬:上海1家; 日均客運量>900萬:廣州、香港2家; 日均客運量>500萬:深圳1家; 日均客運量>400萬:無; 日均客運量>300萬:成都、武漢、南京3家; 日均客運量>200萬:重慶、西安2家; 日均客運量>100萬:杭州、天津、蘇州3家,其中蘇州屬本月新晉成員; 日均客運量>50萬:鄭州、沈陽、長沙、南寧、昆明、大連、合肥7家,其中合肥屬本月新晉成員; 日均客運量<50萬:青島、南昌、寧波、哈爾濱、石家莊、福州、東莞、廈門、貴陽、烏魯木齊、溫州11家。 內陸前12家“日均百萬豪門”共貢獻了內陸總客運量的近9成(88.78%),剩余的一成多(11.22%)份額由鄭州為首的18家中小兄弟共同分擔。 (2)日客運量走勢圖 內陸日均客運量超百萬前12城與香港的每日走勢圖見圖2,日均客運量100-45萬的各城每日走勢圖見圖3,日均客運量45萬以下的各城每日走勢圖見圖4: 圖2 圖3 圖4 (2)日均增幅方面 環(huán)比上月(春節(jié)淡季),除了溫州在春節(jié)因開通不久屬于“旺季”本月下跌外,其余各城均大漲(其實就是恢復正常水平及以上),上漲幅度前三名分別為深圳(47.01%)、杭州(42.0%)、武漢(41.2%)。以深圳為例,作為新興移民城市春節(jié)跌得最慘(2月環(huán)比1月下跌26.78%為全國之最),本月滿血復活后反彈力度也相應最大;另外杭州2月下跌幅度第二(2月環(huán)比1月下跌20.57%),其本月反彈力度也大體相應為第二。 同比去年3月,增加絕對值最大的為成都(77.05萬),其后依次為廣州(70.47萬)、武漢(62.65萬);增加幅度最大的則為天津(50.31%),其后依次為青島(38.79%)、廈門(35.3%)。 同比去年,近一半城市有新線加入,在未增加里程、客流純自然增長的城市中,廈門以增幅35.3%居第一,其后分別為合肥(23.06%)、東莞(22.09%);在客流200萬以上城市中深圳為唯一一個純自然增長的城市,以其現(xiàn)有基數(shù)增加44.53萬(增幅8.63%)算是較高的成長了;其次杭州以日均增加值27.42萬(增幅18.86%)表現(xiàn)搶眼,正努力準備200萬大關。 (3)休息日與工作日對比 工作日日均客流>休息日日均客流:北、上、廣、深及香港等17家(表中工作日客流強度箭頭朝右上方)。 工作日日均客流<休息日日均客流:武漢、西安、蘇州、鄭州等共計14家(表中工作日客流強度箭頭朝右下方)。 全月工作日日均客運量最大的仍是北京(1252.54萬),但北京休息日(823.53萬)下降絕對值高達429萬,僅剩下工作日的66%;工作日其后依次為上海(1220.05萬)、香港(943.59萬)、廣州(933.92萬);休息日客運量最大的仍是廣州(883.51萬),其次為香港(857.29萬)、上海(847.3萬),北京已降至第四。 在全月日均客運量100萬以下的名單中,鄭州再次在休息日日均突破100萬(原同在此級別的蘇州本月已在日均、工作日日均、休息日日均全線突破100萬,一騎絕塵而去)。 (3)最高紀錄情況 2019年3月有上海、廣州、成都、南京、武漢、西安、杭州、天津、合肥、無錫及香港共計11家日客運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 其中上海1次(2019.3.8日1329.4萬); 廣州1次(2019.3.1日1024.1萬); 成都3次(2019.3.8日451.07萬、15日451.51萬、及22日461.88萬); 南京1次(2019.3.8日408.54萬); 武漢1次(2019.3.8日415.15萬); 西安1次(2019.3.8日312.11萬); 杭州1次(2019.3.8日200.73萬); 天津2次(2019.3.1日161.72萬、2019.3.8日169.41萬); 合肥1次(2019.3.16日61.8萬); 無錫2次(2019.3.8日39.84萬,2019.3.23日43.52萬); 香港1次(2019.3.11日進站624.85萬/換乘客運量為999.76萬,此或僅為2019年的新高); 以上新高僅為當時之新高,多數(shù)在4月已被打破。 (1)內陸30城本月每日平均客流強度為1.31萬人次/公里,其中: 日均客流強度>平均值:從高至底依次有西安、深圳、廣州等共計9家(表中客流強度數(shù)字標黑色的),城市數(shù)量與1、2月一致,也側面說明不管月份或季節(jié)、不管上漲與下跌,客流變化規(guī)律在一定條件下大體是同步的。 日均客流強度平均值~0.7:從高至底依次有南寧、哈爾濱、武漢等共計11家(表中客流強度數(shù)字標綠色的),城市數(shù)量與1、2月相同,前三順序與上月亦竟驚人地一致。 日均客流強度<0.7:有昆明、天津等共計10家(表中客流強度數(shù)字標紅色的)。 (2)中國香港的日均客流強度高達4.12,約為內陸最高水平的2倍,難以逾越,其全城平均水平幾乎接近于內陸最繁忙線路的水平。 本月內陸日均客流強度最大的西安,其次為深圳、廣州;而在客運量200萬以上規(guī)模的城市中,武漢本月休息日客流強度比工作日略大、西安則更明顯,可理解為工作日通勤客流不少,但休息日客流更“火爆“! 2019年3月部分全自動運行及磁懸浮線路客流統(tǒng)計表 說明: 1.全自動運行為今后新建線路主要的技術發(fā)展方向,目前內陸已開通運營的全自動運行線路有2條,其中一條為上海10號線,另外一條為北京燕房線,而燕房線為中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線路,具有國產化示范效應且為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扶持與推崇,因此特關注其客流。 2.磁懸浮目前中國已開通運營的有3條,上海磁懸浮為高速磁懸浮,據(jù)悉日均客流大約1萬人次;北京S1及長沙磁懸浮為中低速磁懸浮,也特關注其客流。 【#地鐵客流小知識#】 關于“客流強度”與“列車擁擠度”的區(qū)別: (1)客流強度=全日(線網(wǎng)或線路)客運量/(線網(wǎng)或線路)長度,單位是:萬乘次.公里.日。這是一個全天的宏觀數(shù)據(jù),衡量線網(wǎng)或線路全天平均每公里的客運量情況,與列車的車型編組及開行數(shù)基本沒有必然聯(lián)系,與列車擁擠度也不是一回事,不能劃等號。 (2)列車擁擠度(高峰)=小時區(qū)間斷面客流(通常看高峰最大斷面區(qū)間)/(列車定員*對應區(qū)間高峰列車開行數(shù))*%,此列車定員與列車的車型(即ABCDL等車型,其空間大小面積不一)、編組數(shù)量、車廂座位數(shù)量及有效空間的人員站立標準(站立標準有4、5、6人每平方米的區(qū)別)等參數(shù)相關。計算列車擁擠度需要詳細的專業(yè)客流及行車數(shù)據(jù)支撐,外界通常難以得知。 (3)以上可看出,客流強度基本上是一個與列車運輸能力無直接相關的“絕對值”,列車擁擠度是一個與列車運輸能力密切相關的“相對值”。因此勿以個體乘車感受列車擠不擠去判別客流強度,反之亦然,勿以客流強度去判別列車擁擠度。當然兩個概念亦有關聯(lián),如某線一天中一定的行車間隔即運輸能力不變時,總客運量變大,則客流強度變大,列車擁擠度(平均)理應也跟著變大;一天中一定的客運量時,如行車間隔變小即運輸能力變大,則客流強度不變,而列車擁擠度(平均)理應變小。來源:新浪微博@地鐵客流及運輸研究阿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