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nfield ChaseHans Zimmer - Interstellar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10日晚 我們看到黑洞的真容 作為首批見證黑洞的人類 要說不激動 那是騙人的 圖片來源:EHT 歷經(jīng)漫長的一個世紀(jì) 我們終于等到了與黑洞打照面的這一刻 當(dāng)然 網(wǎng)友們的腦洞也不甘示弱 輪番上演了一陣黑洞PS大賽 吃貨眼中的黑洞鴛鴦鍋 藏在蜂窩煤里的大宇宙 論窮成狗的主要原因 總之這個最神秘的“天體” 竟然被我們這群幸運的人類看見 但在興奮之余 也別忘了 這次黑洞照片可是具有相當(dāng)重要的意義 在此我們先敲敲黑板 WHY 黑洞照片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 1. 此次觀測證明了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廣義相對論 2. 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黑洞存在的直接證據(jù) 3. 這張照片,是全世界科學(xué)家聯(lián)合起來的結(jié)果,是全球8臺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共同合作的結(jié)果 4. 每年科學(xué)家的觀測窗口期只有10天,而這張照片拍了5天,“洗”了兩年,數(shù)據(jù)量相當(dāng)四萬人一生全部自拍 是不是聽上去不明覺厲的樣子? 而以下關(guān)于黑洞的小小預(yù)備知識, 可以更加讓你漲漲姿勢! 1 黑洞是什么? 黑洞是現(xiàn)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nèi)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nèi)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昂诙词菚r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黑洞吸積盤 2 黑洞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 我們這么理解,黑洞本身是黑的,但是黑洞的周邊就不一定了。如果黑洞周邊有其他的物質(zhì),就會被它吸引,在它周邊堆積成盤,高速旋轉(zhuǎn),相互摩擦,從而變得炙熱無比。氣體摩擦而產(chǎn)生了明亮的光與大量輻射,所以可以被地球上的科學(xué)家通過望遠鏡探測到。 3 黑洞是怎么被我們“看到”的? 從理論來說,黑洞是可以被直接看見的,因為黑洞會吸收所有離它近的光線,留下一個清晰的黑色剪影。但因為黑洞太小,所以這個剪影幾乎不可能被看見。想要被看見,就必須擁有超強的視力。 圖片來源:EHT 所以天文學(xué)家們將分散在歐洲、南美、北美、太平洋和南極的8臺射電望遠鏡聯(lián)合在一起,組成了一臺足有地球大小的“事件視界望遠鏡”,分別在2017年4月和2018年4月,對銀河系中那個超大黑洞,還有5000萬年以外M87星系中心的另一個超大黑洞,進行了聯(lián)合觀測。 這也就是為什么,5500萬年前,地球剛剛出現(xiàn)類人猿,一束光從M87星系中心的黑洞“逃逸”,踏上前往地球的旅程,而它在昨天才被我們看到。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人類要如此“大費周章”在宇宙探索這件事情上?在好奇心的求索之外,我們究竟在宇宙里追尋著什么? 《見字如面3》之《馬程田與劉慈欣的來往信》 往小了說,如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全球變暖”,實際上就是來自于NASA著名天文學(xué)家卡爾·薩根對金星和火星的研究成果。 在他當(dāng)時向公眾發(fā)出警告的時候,人們還并不熟知“全球變暖”這個字眼。 往大了說,或許可以用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見字如面3》的這封信作為回答。 ![]() 《見字如面3》之《施圖林格博士寫給尤昆達修女》 美國宇航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xué)部門副主管厄爾斯特·斯圖林格博士在給贊比亞修女瑪麗·尤肯達的信里寫道: 雖然航天工程似乎在引領(lǐng)我們遠離地球,飛往月亮、太陽和其他行星、恒星,但我相信,太空科學(xué)家對地球的關(guān)注和研究要遠遠多于對所有這些天體的關(guān)注和研究。 地球?qū)⒆兊酶用篮?,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可以將新的技術(shù)和知識用來改善我們的生活,還因為我們對地球、對生命、對人類的理解也將不斷被深化。 ![]() 《見字如面3》之《馬程田與劉慈欣的來往信》二現(xiàn)場 劉慈欣也在給高中女生的信件里回復(fù): 大航海時代塑造了現(xiàn)代世界,而目前人類正處在第二次大航海時代的前夜,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喚醒深藏在血液中的開拓精神,勇敢地到星空中尋找地球文明的未來。 它讓身處渺小空間的人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讓他們的思想馳騁在廣闊的時空中,讓其中一部分人產(chǎn)生沖出儲物間的強烈欲望,這些人中又有一部分人會將這總與欲望付諸行動。 ![]() 所以哪怕看上去那些星系與我們天各一方,但我們實際上卻與它們捆綁一起,關(guān)聯(lián)緊密。 畢竟那些經(jīng)過數(shù)十億年抵達地球的光線,最終會把我們和這個宇宙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是宇宙的一員,也是宇宙史里微小的一個部分。 ![]() 圖片來源:山藥Gon 就像當(dāng)我們看到這張5500萬年前的黑洞照片之時,就足以說明,當(dāng)我們仰望天空,仰望星星的時候,就是在回望過去,就是在回望宇宙上百億年的歷史。 作為一百億星系中的一個,我們太過渺小。而正因如此,正因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我們就必須往宇宙的深處去探尋。 ![]() 當(dāng)1990年旅行者1號飛過海王星軌道之時,在距離地球六十四億公里以外,拍到了以上這張照片。 可見地球在宇宙面前,一切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之時。地球尚且如此,更何況人類之于宇宙的渺小。 記得看《星際穿越》,就深切感受到在宇宙的無盡荒原里,渺小如蜉蝣的人類在宇宙大手面前不足一提,但為了人類的未來邁向未知星際的人,卻又因愛而充滿著如此巨大的力量。 ![]() 我們所有的愛恨眼淚,所有的戰(zhàn)爭和平,所有的毀滅與重建,都不過宇宙里的一粒浮塵。 但我們?nèi)栽谝宰约旱牧α?,為了地球文明的未來,在洪荒的宇宙間求索。 劉慈欣在克拉克領(lǐng)獎的致辭里說:不管地球達到了怎樣的繁榮,那些沒有太空航行的未來都是黯淡的。浩瀚的星空永遠承載著我們無窮的想象力。 而我卻更想用Brian Cox教授在BBC紀(jì)錄片里的一段話作為結(jié)束。 “我們的故事就是宇宙的故事。每個人,你所熱愛的一切,你所憎恨的一切,你所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在宇宙生命最為伊始的幾分鐘內(nèi),由自然的力量合成,在恒星的中心轉(zhuǎn)化,或者在它們?nèi)紵南鲋姓Q生。 而當(dāng)你去世的時候,這些碎片將回到宇宙中,進入無限的死亡又重生的輪回之中,就那樣成為宇宙的一部分是多么奇妙??!多么攝人心魄的故事,多么瑰麗宏偉的篇章?!?/str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