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耕耘 人類交易的歷史比國家存在的歷史還要漫長,在部族之間還不能用語言交流的狀態(tài)下,人們就已經(jīng)進行實物交易了。人的需要,除了自己能夠做到的之外,其余都需要與他人合作或交換才能得到。 個人、家庭、社會之間的合作與交換使人們產(chǎn)生共同的意識,他們有了自己的價值取向與根本利益,那就是自由認同、權利平等。交易不止是在物質(zhì)方面,在情感、能力、公共需要等方面都存在著交易。交易就是尋求利益互換與平衡,主觀上都是為自己,客觀上就是共同受益。交易還是一種自由的生存選擇方式,也是實現(xiàn)個人目的利益的最佳途徑。交易拒絕強制,強制不屬于交易。 交易成本的高低由生產(chǎn)水平、政治、經(jīng)濟與貨幣制度而決定,通過自由選擇的方式進行交易,是社會財富永不枯竭的法則。交易首先是滿足人的基本需要,然后才有其它可能。人的基本需要是生存秩序、社會公平、文化信息,還有基本的物質(zhì)需要、健康需要。人的基本需要滿足以后,個人才能有所發(fā)展,人的才智能力才能對社會產(chǎn)生作用。 部族時代,每個家族都有屬于自己的財產(chǎn),外部對個體的搶掠被當作是對部族整體的侵犯,會引發(fā)全面抵抗,每個人都有抵御責任,不得解脫,如果不是這樣,面對強敵,個人利益就沒有安全保證。維護他人利益就是維護自己的利益,實質(zhì)上這是一種行動的交換,雖然它不是對等的,也就是說不是每個人都會遭遇外部侵犯,但通過這種行動與約定保證了每個人的財富安全。 部族時代只有老年人才有管理公共事務的權力,這個標準即客觀又有一定高度,不存在半點虛假,不然就不能活到老年。老年人可以利用他的社會經(jīng)歷參與公共事務,活到老年也需要智慧與能力,年紀小的人可能覺得不公平,但這種方式是為每個人提供了機會,只要誰能達到這一標準,這種方法比世襲制與暴力奪取政權公平得多。 |
|
來自: 秦耕耘博客 > 《我的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