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學習不上心,讓家長很頭疼。但是還有一部分孩子,對成績過度關注而焦慮,影響學習,也讓家長很擔心。學習焦慮,已經給很多孩子和家長帶來困擾,帶來很多心理問題。過度焦慮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痛苦,嚴重影響學習效率。怎樣引導孩子進行情緒調節(jié),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呢? 過度焦慮的原因孩子過度焦慮除受自身的性格因素影響外,更主要的外部因素是家長對待學習成績的態(tài)度。 家長對學習成績比較典型的兩種說法:
另一種,
過分強調成績的重要性會讓孩子太關注成績,容易過度焦慮而不能專心學習,而不重視成績雖然會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但是孩子會因此不重視學習,不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焦慮曲線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通過研究證實,焦慮水平與效率之間不是線性的關系,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呈倒U型的關系: 焦慮水平過低時,處在乏力區(qū),缺乏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效率很低; 焦慮水平過高時,處在破壞區(qū),效率反而會隨這焦慮水平的增加而不斷下降,因為過度焦慮和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會干擾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的正?;顒?; 焦慮水平處于中間位置時,處在舒適區(qū)和學習區(qū),效率雖然沒有達到頂點,但是這個區(qū)間可以維持長時間的學習,這兩個區(qū)間也被稱為最佳喚醒水平。 如果我們安慰孩子成績不重要,這樣的話不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在成績不理想時也不會難受。但是如果孩子對學習沒有追求,不能在這個過程獲得成就感,有能力提高的自我效能感,那么孩子很可能在學習上缺少自信,習慣選擇逃避。 如果我們過多跟孩子強調成績的重要性,那么孩子會過度關注表現(xiàn)型目標,對學習本身,以及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反而沒有那么重視。通常這樣的孩子在平時沒有學習的動力,到考試之前卻會過度焦慮。 如何調節(jié),將動機調動到最佳喚醒水平?我們要改變自己和孩子對學習的認知,認知會左右我們的情緒,改變錯誤認知可以降低應激水平。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在平時有一定強度的動機水平,在學習區(qū),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不會因為對成績的過分看重,導致考試時焦慮緊張發(fā)揮失常。 對學習與成績錯誤認知 家長平時對孩子說的話,會影響孩子對學習和成績的認知:
這樣會給學習成績賦予了太多額外的意義,卻忽略了學習本身的重要性,那孩子就不能平衡平時學習和考試時的壓力水平。 *對學習和成績的正確認知 學習知識只是學習其中的一個目的,知識可能會過時,所以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包括思維策略、解決問題策略;學習方法,包括目標計劃、時間安排、學科技巧。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學會精力管理和情緒管理,學會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能調節(jié)情緒和壓力水平,養(yǎng)成堅韌和有毅力的品格。 學習過程需要經常性的反饋,平時的作業(yè)、考試都是對學習是否準確、有效的反饋。不要把考試看作僅僅是對所學知識點和技能的考察,通過考試還要反思學習計劃、學習方法是否有效。 “把作業(yè)當成考試,把考試當成作業(yè)”,可以讓孩子在平時學習和考試時都保持比較適合的壓力水平,避免平時學習動力不足,和考試時過度焦慮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