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出血風險高就不抗凝?錯!房顫治療要點這篇文章理清了!丨南方會

 板橋胡同37號 2019-04-12

出血高風險患者通常也是卒中高風險患者,抗凝治療帶來的獲益往往高于出血帶來的風險。

整理丨徐徐

匯報專家丨曾武濤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來源丨醫(yī)學界心血管頻道

4月11日,第21屆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SCC)盛大開幕。充滿初夏氣息的廣州迎來了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心血管領域專家、學者,共聚一堂,探討心血管領域前沿進展,分享寶貴的臨床經驗與實戰(zhàn)技能。

圖1:南方會會場

下午,在血栓論壇,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的曾武濤教授做了題為“房顫的綜合管理”的精彩分享,小編整理了以下重點內容,以饗各位讀者。

把房顫視為“慢病”,綜合管理!

2016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發(fā)布的房顫指南提出,房顫患者作為一個特殊人群,應該將其視為慢病如高血壓進行綜合、結構化管理,這可能解決現(xiàn)存的房顫預后不良、新診斷房顫患者管理不足等問題。

綜合管理的具體組成部分有四大部分(見表1),其主要目的是達到醫(yī)患臨床依從性的雙提升,對于患者而言,是提高其長期治療的依從性;對臨床醫(yī)生而言,是提高對指南的依從性以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表1:房顫患者的綜合管理組成部分

對于新診斷房顫患者該如何處理呢?曾教授表示,要從5大方面進行評估:

  • 對于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或受限、癥狀嚴重的患者應進行急性心率和節(jié)律的控制;

  • 對于存在誘發(fā)因素如甲狀腺毒癥,膿毒癥或術后房顫等、以及潛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管理誘發(fā)因素,以降低心血管風險;

  • 評估卒中風險,有卒中風險的患者要口服抗凝藥治療;

  • 評估心率以判斷是否進行心率控制治療;

  • 評估癥狀,以考慮是選擇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電復律、導管消融或左心耳封堵手術等。

圖2:評估5大方面

“新診斷房顫患者在治療1個月后,應前來門診復查藥物不良反應、出血情況、肝腎功能等等,之后根據(jù)患者的腎功能情況決定隨訪頻率,如腎功能良好的患者可6個月隨訪一次,腎功能差的患者有任何情況都要及時就診。”曾教授如是說。

65歲以上,都要篩查房顫!

2016年ESC房顫指南強調了房顫篩查的重要性,提出65歲以上的患者均應進行房顫篩查:

  • 對于>65歲的患者,脈搏和心電圖檢測時,應注意檢查患者是否伴有房顫(I,B);

  • 伴有TIA或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推薦普通心電圖檢測后,再進行持續(xù)心電圖監(jiān)測≥72h,以篩查房顫(I,B);

  • 建議定期程控起搏器或ICD,以檢測是否伴有心房高頻事件(AHRE);AHRE患者需進一步心電圖監(jiān)測以篩查AF,然后再起始治療(I,B);

  • 對于卒中患者,可考慮使用額外的心電監(jiān)測,如長期無創(chuàng)心電圖監(jiān)測或植入式心電記錄儀,以篩查無癥狀房顫(IIa,B);

  • >75歲或伴有卒中高風險的患者,可考慮系統(tǒng)的心電圖檢測以篩查房顫(IIa,B)。

今年1月美國心臟病學學會/美國心臟協(xié)會/心律協(xié)會(ACC/AHA/HRS)聯(lián)合頒布的新版房顫指南提出,對于體外動態(tài)監(jiān)測不能確診的隱源性卒中患者(不明原因的卒中),植入設備檢測房顫是合理的(IIa,B-R)。

高出血風險,不抗凝你就錯了!

對于房顫患者而言,血栓栓塞無疑是最大的威脅。據(jù)統(tǒng)計,老年房顫患者并發(fā)血栓栓塞的年發(fā)病率高達5%,是非房顫患者的6倍,切實有效的抗凝治療可顯著降低房顫患者致殘率和死亡率?

令人臨床醫(yī)生頭疼的是,都知道房顫要抗凝,但實施起來卻發(fā)現(xiàn)問題一大堆。

比如說,

出血風險高要不要抗凝?

抗凝藥物怎么選?

合并癥的患者如何抗栓?

患者進行外科/介入/消融手術時要不要停藥?

何時重新啟動抗凝?

看見這一大長串的問題,不少盆友已經眼冒金星,不知所云了。圍繞這些臨床上抗凝治療的常見問題,曾教授在會上做了詳盡的回答。

1.全文背誦并掌握,兩大評分標準

2019ACC/AHA/HRS指南建議除中度和重度二尖瓣狹窄或植入機械心臟瓣膜者外,分別應用CHA2DS2-VASc評分、HAS-BLED 評分評估房顫患者的卒中、出血風險。

表2:CHA2DS2-VASc評分

表3:HAS-BLED評分

“必須糾正一個誤區(qū),不應將HAS-BLED評分增高視為抗凝治療禁忌證?!痹淌谔貏e提醒道。

需要關注的是,高出血風險的患者,通常也伴有高缺血風險,因此2019 ACC/AHA/HRS 房顫指南的建議是,定期評估卒中和出血風險,以便重新評估抗凝治療的必要性及藥物的選擇。

而不是直接放棄抗凝!

“當出血評分增高時,臨床醫(yī)生應謹慎地進行獲益風險的評估,制定適應的抗凝措施;并積極改善可糾正的危險因素,如未控制的高血壓、INR不穩(wěn)定或停用抗血小板藥物等。”曾教授如是說。

2.非白種人尤其是東亞人,華法林INR難達標

目前,已有充足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表明,除卒中風險低的患者外,大多數(shù)房顫患者接受口服抗凝藥物治療的臨床凈獲益良好。那么,抗凝藥物該如何選擇呢?

2016 歐洲指南、2019 美國指南均推薦非瓣膜房顫患者優(yōu)先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藥物(NOACs)。

表4:歐美房顫指南

《2018年中國房顫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簡稱“共識”)提出,具有抗凝適應證的非瓣膜病房顫患者,華法林或NOACs均可選用,優(yōu)先推薦NOACs。我國共識應用SAMe-TT2R2積分以預測INR的控制情況,建議SAMe-TT2R2評分0~2分的患者可應用華法林治療,>2分時更換為NOACs。

但是基于研究數(shù)據(jù),由于非白人即2分,所以我國房顫患者服用華法林INR更難達標,在服用華法林時應加強監(jiān)測和管理。

表5:SAMe-TT2R2積分

此外,近年來隨著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的積累,NOACs表現(xiàn)出比華法林更優(yōu)的獲益風險比,卒中和全身性栓塞事件風險、大出血風險均優(yōu)于華法林。

圖3:NOACs與華法林的比較

因此,曾教授強調,“除機械心臟瓣膜或中-重度二尖瓣狹窄,其余房顫患者均應優(yōu)先考慮NOACs。”

3.縮短三聯(lián)治療時間

對于房顫合并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或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的患者,該如何抗栓治療?

《2018 歐洲心律協(xié)會(EHRA)指南》建議,擇期行PCI的患者,三聯(lián)只需要7天,1年后替換為單藥抗凝治療;如果患者為ACS患者,缺血風險較高,PCI術后,三聯(lián)療法在3個月左右,如果患者無法糾正的高出血風險,三聯(lián)治療時間還應再縮短。

曾教授提醒,與抗血小板治療相比,抗凝治療更重要。三聯(lián)、雙聯(lián)治療時限最多1年,而抗凝治療是需要長期堅持的。

圖4:三聯(lián)、雙聯(lián)、單一治療時間

4.術前停用和術后啟動

計劃擇期外科手術或介入/消融手術的房顫患者,何時停用以及何時重新服用抗凝藥物,應同時考慮患者的臨床特征(腎功能,年齡,出血史,伴隨治療)和手術因素。

對于腎功能良好的患者,低風險手術停藥1天,高風險手術停用2天;如果腎功能情況較差,停藥時間也要相應延長。

表6:手術前停藥時間

表7:擇期手術出血風險分類

值得注意的是,服用NOACs的患者,停藥期間是無需使用LMWH/UFH橋接治療,這與我們以往使用華法林抗凝有所差異。這是因為既往應用華法林,所需的停藥時間過長(至少要停藥5天)。此外,低出血風險手術后≥24h和高危出血后風險手術48(-72)h后恢復全劑量NOACs?!?/p>

總結 
  • 現(xiàn)代房顫治療更加強調綜合管理,提出了“整體治療”/“多學科團隊”/“患者參與”等理念;

  • 加強房顫篩查意識,確診的房顫患者應及時評估卒中和出血風險;

  • 在無抗凝治療禁忌癥的房顫患者中,不能因為出血風險評分高而停止抗凝治療,出血高風險患者通常也是卒中高風險患者,抗凝治療帶來的獲益往往高于出血帶來的風險;

  • 新指南進一步加強了NOACs在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卒中預防的地位;

  • 合并ACS的房顫患者,新指南推薦根據(jù)患者情況縮短三聯(lián)抗栓治療時間;

  • 房顫患者規(guī)范抗凝治療同時,要重視出血危險的評估與預防以及處理,要根據(jù)不同情況確定何時重新或停止抗凝治療。

專家介紹

曾武濤

曾武濤,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后,廣東省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心血管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介入性心臟病學會冠脈介入專業(yè)委員會常委,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心血管專業(yè)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心血管介入專業(yè)委員會常委,廣州市中、老年健康促進會常務理事,中華醫(y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健康管理城市社區(qū)全科醫(yī)生培訓講師,中國醫(y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高血壓分會全國組員,國家心血管專科醫(yī)師資格準入考官,國家心血管專科醫(yī)師培訓導師,國家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培訓項目冠脈介入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