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生物技術(shù)網(wǎng) 2017-09-28 隨著健身房、旋轉(zhuǎn)訓練課程、超長馬拉松爆炸式的發(fā)展,人們常常感覺到運動既昂貴又極端。但是研究人員們發(fā)現(xiàn),如果想要改善自己健康狀況的話,體育運動是什么形式的其實并不是那么重要。 在一項大型的全球性關注身體活動對心臟健康益處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們發(fā)現(xiàn),每周150分鐘的運動就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最重要的是,這篇近日發(fā)表在《Lancet》的論文表明,所有形式的體育活動對心臟都有同樣的好處。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健康科學系的Scott Lear博士說:“我不會花錢去運動。我們的研究表明,非娛樂性的運動,包括工作、家務、步行等,在降低過早死亡和心臟病風險方面都有益處?!?/span> 即使打掃一下衛(wèi)生或者飯后走半個小時也可以幫助你防止過早死亡和慢性疾病。 研究人員對17個高、中、低收入國家超過130000成年人的運動水平、心血管發(fā)病率(包括心臟病發(fā)作、中風和心臟衰竭)和全因死亡率進行了追蹤。 在對受測者平均追蹤的7年時間里,他們發(fā)現(xiàn),每周進行150分鐘以上體育活動的人比久坐人士更加健康。其患心臟病、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低,全因死亡率也更低。每周2.5個小時的運動就可以使過早死亡風險降低28%,使心臟病風險降低20%。 似乎所有形式的運動都可以降低死亡和心臟病風險,無論是在健身房揮汗如雨,還是做家務,亦或是走路。 紐約大學的Brian Elbel說:“這是個大型研究,覆蓋了大量國家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并考慮了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該研究證實,體育運動是有好處的,而且體育運動的形式并不是那么重要?!?/span> 我們坐的時間太久了,慢性病發(fā)病率在不斷攀升 雖然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運動對于防止過早死亡非常重要,但是我們坐著的時間還是更長了。大部分的人很難滿足最低的運動要求,也無法保證最基本的健康習慣。在美國,只有38%的人飲食健康,只有10%的人體脂水平正常,47%的人運動量足夠。 我們開車更多,坐在顯示器前的時間更多,走的卻更少。根據(jù)一項關于久坐行為對健康影響的研究,在1970年,只有20%的美國人從事幾乎不需要身體運動的工作。2000年,這一數(shù)字上升到40%?,F(xiàn)代美國人每天要花9個小時坐著。 同時,與生活方式相關的慢性疾病增長迅速。2015年,體重過高在全球?qū)е?00萬人死亡,這占了全因死亡數(shù)量的7%。這些死亡的大部分都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其次是糖尿病、腎病和癌癥。 不占用額外時間運動的最簡單方法 美國人常常抱怨說沒有足夠的時間運動。2015年的一項對1000名美國人的調(diào)查中,他們被詢問如果每周有額外的4個小時時間的話,他們將如何支配。排名第一的答案是運動。對運動的渴望超過了與家人一起、睡覺甚至是自己的愛好。 但是這項研究提醒我們,不要把運動想得太復雜,我們也許并不需要額外的時間運動。運動并不一定非得去健身房。你可以在一天中都保持運動。運動也不需要總是那么累,不需要花費什么。 如何在白天的時候增加體育運動呢?在交談、辦事或打電話的時候多走走,就對健康非常有益。多倫多大學的Mike Evans博士建議:
研究人員們還發(fā)現(xiàn),運動量和疾病風險之間存在線性關系,也就是說,運動的時間越多(任何形式),患病和死亡風險越低。而那些每天運動最多的人已經(jīng)把運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走路上班或者做家務。 Lear說:“我還要強調(diào),體育運動是一種釋放壓力的好方法。我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這對于釋放壓力非常有用?!?/span> 目前的環(huán)境使人們?nèi)菀拙米?,這需要改變 隨著我們對運動的重要性越來越了解,我們需要使生活環(huán)境更適合于運動的生活方式。 如果更多的城市多鋪設一些適合步行的道路,并開設一些公共空間,比如瑜珈館、公園等,那么這將非常適合人們運動。 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增加可以騎車和步行的路線能夠提升住在附近的人的運動量。 Lear說:“在高收入國家中,要求整日坐著的職位很多,我們把體育活動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排除了。我們也把運動搞得太過復雜??茖W表明,這一切應該改變了?!?/span> The 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130?000 people from 17 high-income, 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 the PURE study DOI: http://dx./10.1016/S0140-6736(17)31634-3 |
|
來自: 博采簡納 > 《營養(yǎng)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