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鹵豆干(ID:ludouganquan)【整理摘編:時英平】 很多外國公司,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Google,F(xiàn)acebook,Valve,等等,都已經(jīng)成功的展現(xiàn)出扁平化帶給公司的巨大好處:信息傳遞更靈活,成本更低,更受年輕員工歡迎,等等。國內(nèi)公司也紛紛宣布:我們要進行扁平化管理。他們認為,扁平化管理是吸引新員工的一項巨大優(yōu)勢。 然而,扁平化管理的改革,卻給一些公司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突然多出來很多瑣事,整個部門變得手忙腳亂。 員工的晉升目標變得不再明確,大家開始變得懶散。 裁掉了不該裁的員工,結(jié)果到了關鍵時刻卻沒有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為什么別人的公司能夠成功的運行扁平化管理,但是我們的公司在扁平化改革上卻出現(xiàn)這么多問題呢? 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引入風險共擔:讓公司的每個人都承擔相應的風險。 很多人會對這個說法不屑一顧:“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嘛,當然公司的每個人都需要承擔風險??!” 但是,風險共擔的核心在于兩點:“承擔”和“相應”。 1、相應——風險分解 很多公司希望進行扁平化改革是出于這樣的原因:中層管理者只是高層管理者和基層員工之間的“傳聲筒”。那么我們消滅這些傳聲筒,讓高層管理者的命令直接下達給基層員工,我們的信息傳遞不就更快了么? 連管理學大師德魯克都說過:“盡量減少管理層次,盡量形成一條最短的指揮鏈”。看起來中層管理者真的不太重要,還是扁平化管理好啊! 于是在扁平化管理的變革下,這些中層管理者重新成為了基層員工。這時候,突然出現(xiàn)了很多之前沒有的問題: 高層管理者頻頻收到各種瑣碎報告,煩不勝煩。 基層員工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應該向誰報告。 其實,很多傳聲筒型中層管理者,在公司中的真正工作是風險承擔人。他們承擔了上級給予的項目,與此同時,他們承擔了這個項目的風險。在他們傳達命令時,他們就將風險進行了分解,并且將其分散給了基層員工。 這也是為何在層級式公司中,假如項目出現(xiàn)問題,高層可以批評中層,中層可以批評基層。而到了扁平化公司,假如項目出現(xiàn)問題,任何人都不需要承擔責任,因為很難找到到底是誰的責任。 很多公司在進行扁平化管理前,并沒有合適的準則來執(zhí)行風險分解。因此,當出現(xiàn)問題時,就會出現(xiàn)兩種剛才所說的兩種問題: 高層管理者頻頻收到各種瑣碎報道,煩不勝煩?!L險分解過小 基層員工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應該向誰報告?!L險分解過大 舉個例子: GitHub,美國的著名代碼托管網(wǎng)站,一直以扁平化管理為傲。他們允許員工遠程辦公,給員工開發(fā)了各種聊天室,鼓勵員工在聊天室中討論工作。并且只要喜歡,隨時可以轉(zhuǎn)換自己的項目,也不需要向上級報告。 由于這個公司的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程序員出身,自我驅(qū)動力極強,喜歡在自由平等的環(huán)境下工作。因此,在前6年公司運轉(zhuǎn)一直還不錯。 結(jié)果在2014年,一位GitHub的CEO被爆出性別歧視,不得不辭去CEO職位。性別歧視與“自由平等”的公司氛圍格格不入,在公司內(nèi)部產(chǎn)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機。 雖然其他高層管理者立即表示這不是公司應有的文化,然而由于缺乏中層管理者的風險分解,性別歧視問題在公司中依然很嚴重。最后,GitHub不得不聘請了大批的中層管理者來幫助公司分解這些風險,從而度過了這場危機。 出現(xiàn)了重大的風險卻無法解決,是由于扁平化公司未能將風險進行有效的分解。風險沒有被分解成員工能夠承擔的分量,因此員工會感到不知所措。 2、承擔——風險后果 每個人需要承擔的風險都不一樣,而風險會導致的結(jié)果也不一樣: 對于高層管理者,風險決定了項目是否可以產(chǎn)生足夠的利潤。 對于中層管理者,風險決定了項目是否能夠按時并優(yōu)質(zhì)地完成。 對于基層員工,風險決定了自己是否能夠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 舉個例子,對于大學來說,教導學生的風險可以決定: 系主任:能否獲得更多的畢業(yè)率和就業(yè)率,提升學校排名。 導師:能否指導足夠多的優(yōu)秀學生,提升知名度。 學生:能否完成論文,按時畢業(yè),拿到文憑。 在層級式公司中,很少有人會不愿意承擔風險,因為每個人對于自己風險的大小十分的明確,也知道不承擔風險會產(chǎn)生的后果。然而,在扁平化公司中,即使將風險分解的十分明確,如果不必承擔后果,項目也會失敗。 有些文章會說:“如果公司需要進行扁平化改革,那么我們就需要人才。只有高學歷,高素質(zhì)的人才能夠高度自律,他們更能夠接受扁平化管理?!比缓笥肎oogle,F(xiàn)acebook作為例子,證明扁平化管理只有在高素質(zhì)人才的環(huán)境中才能良好運作。 有一家公司,是迄今為止最扁平化的公司——Valve。 他們的公司只有一個層級,沒有老板,沒有管理者,所有員工都是平等的。公司以“興趣驅(qū)動”為核心,任何人可以提出一個項目,并且召集其他人來參與。每個員工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大家一起合作,將項目完成。沒有完成也不要緊,項目可以暫且擱置。任何嘗試,都是公司和員工寶貴的財富。 不僅如此,他們的聘請了前任希臘財政部長作為他們的經(jīng)濟學顧問,為了更好的維持市場的正常運作。按照那些文章的理論,Valve的員工應該可以完美的完成公司的任何項目。 然而,Valve公司的扁平化管理,帶來了一個巨大的缺陷:由于目標不明,公司很容易陷入無止境的研發(fā)——新思路——轉(zhuǎn)移重心——再研發(fā)的怪圈。Valve公司自己也承認,由于組織缺乏內(nèi)部控制和管理者,公司難以在早期察覺錯誤的決策。 例如,在2018年11月,Valve發(fā)布了一個新游戲:Artifact,結(jié)果短短的4個月時間,游戲的同時在線人數(shù)從6萬人降到了300人。很多玩家的評價是:“如果這個游戲是5年前出的,可能會有很多人玩。” 這個耗費了公司4年全力打造的游戲,卻絲毫不受玩家的喜愛。因為公司內(nèi)部對完成這個項目陷入了出奇的狂熱,以至于沒有注意到玩家已經(jīng)不同于4年前,他們的興趣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 產(chǎn)生錯誤的決策,是由于員工只享受了扁平化公司的好處,卻沒有承擔其中應有的風險。員工們從項目中獲得了足夠的樂趣,但是卻缺失了為公司盈利的而努力的動力。 因此,如果我們需要進行有效的扁平化改革,就必須注意到風險共擔:讓公司的每個人都承擔相應的風險。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才能實現(xiàn)風險共擔呢? 3、相應——學會風險分解 西方有一句諺語: 斷了一枚釘子,掉了一只蹄鐵;掉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zhàn)馬;折了一匹戰(zhàn)馬,摔死了一位將軍;摔死了一位將軍,吃了一場敗仗;吃了一場敗仗,亡了一個國家。 這個諺語告訴了我們:不要忽視微小的風險。 然而很少有人發(fā)現(xiàn),這個諺語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風險是有一定連續(xù)性的。 放在公司之中,我們可以這么解釋: 基層員工控制基層風險:釘子與蹄鐵。 中層管理者控制中層風險:戰(zhàn)馬與將軍。 高層管理者控制高層風險:敗仗與國家。 如果沒有中層管理者的分解,就會出現(xiàn)下面的情況: 基層員工:我不就少釘個釘子么?怎么國家就亡了? 高層管理者:將軍怎么死的?國家怎么莫名其妙亡了? 因此,假如我們想要實行扁平化,減少中層管理者,只有依靠以下兩種途徑: 讓基層員工分解中層風險。 讓高層管理者分解中層風險。 由于人數(shù),時間與利潤率的關系,讓高層管理者幫助分解中層風險是不切實際的。因此,讓基層員工提前學會分解中層風險,才能夠有效減少風險分配的問題。 鑒于每個公司的風險不一樣,每個公司對于基層員工的風險分解培訓方式也不相同。但是,有幾個要點需要注意:
4、承擔——進行風險整合 僅僅將風險分解還不夠,我們還需要讓員工了解到不承擔風險所帶來的后果。 在層級式公司中,基層員工僅僅需要控制基層風險。而在扁平化公司中,基層員工不僅要控制基層風險,還要有將基層風險重新整合為中層風險的能力,敢于承擔中層風險后果,從而方便高層管理者進行決策。 那么,如何在公司中尋找那些能夠整合中層風險,承擔中層風險后果的員工呢? 我們現(xiàn)在有兩個員工,假定他們職位相似,并且都不是靠關系混進來的: 員工A,衣冠楚楚,每天西裝筆挺的上班。他有著光鮮的學歷,良好的舉止,好像每件事情都運籌帷幄的樣子。 員工B,衣冠不整,每次穿著都不太注意個人形象。他可能初中畢業(yè),語言粗俗,也并不能特別清楚的解釋每件事情。 那么我們應該選擇哪個員工呢?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員工A更靠譜吧! 如果你需要進行扁平化管理,我建議你選擇員工B。 在高中時,我經(jīng)常在學校見到一個人:35-40歲,留著披肩長發(fā),戴著粉紅色墨鏡,叼著一根煙,走路拽拽的。遠看像混混,近看像非主流。每次我們都會敬而遠之,還會默默思考,為何重點中學還允許這樣的人進出。 結(jié)果,有一天,我在學校的宣傳冊上看見了他:他是學校奧賽班的數(shù)學老師,教導出無數(shù)個數(shù)學奧賽一等獎,每年都受到學校和市里的表彰。 為什么打扮這么奇葩的老師,會有如此強的能力呢? 這是因為,這種B型員工缺乏自我包裝能力(打扮地像非主流),因此他們往往會付出更大的努力,承擔更多的基層風險(專心教導學生,有自己的教導方式)。由于他們對于基層風險會更加的了解,也就更加清楚不承擔風險會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所以也更愿意去承擔風險,也更容易做出正確的抉擇(成為優(yōu)秀教師)。 正如同每個軍隊中,最寶貴的資源都是老兵一樣。老兵經(jīng)歷了更多的基層風險,也知道更多的風險會帶來的危害。因此在應對突發(fā)事件時,盡管老兵無法清楚地解釋自己為什么會做出決定,但是依然能夠良好的承擔風險,完成任務。 因此,風險共擔是扁平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想要實現(xiàn)風險共擔,必須掌握以下兩點:
幾個常見的問題: “基層員工又解決基層風險,又解決中層風險,這不比層級式管理更累么?” 沒錯,對于基層員工來說,扁平化其實是以更大的中層風險壓力換取更多的自由度。如果不能適應這種額外壓力,員工就會感到無所適從。這也是為何扁平化公司更適合于自我驅(qū)動型員工,就是因為自我驅(qū)動型員工對于壓力的承受度更高。 “那么,高層管理者就什么事情都不用干了么?” 在扁平化改革前,高層管理者負責制定風險共擔條例,在扁平化改革后,高層管理者負責優(yōu)化風險共擔條例。因此,對于高層管理者,扁平化管理是以更多的風險管理過程來換取更快捷的信息交流速度。 “那些善于自我包裝的A型員工就放棄了么?” 不是,這種員工更適合于維持公司的穩(wěn)定性,維護員工的和諧度,協(xié)調(diào)公司中的上下級沖突(如同軍隊中的政委一樣)。不過如果公司的所有員工都是自我驅(qū)動型,那么這種A型員工存在的意義也相對來說較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