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蘇合香為金縷梅科植物蘇合香樹。所分泌的樹脂(因為產地得名,《本草綱目》說:'此香出蘇合國,因以名之')。又名帝膏(侯寧極《藥譜》),蘇合油(《太平寰宇記》),蘇合香油(《局方》),帝油流(《現代實用中藥》)。 別名 蘇合油、流動蘇合香。 圖片 產地 產于非洲、印度及土耳其等地。 形狀特征 喬木,高10~15米。葉互生;具長柄;托葉小,早落;葉片掌狀5裂,偶為3或7裂,裂片卵形或長方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有鋸齒?;ㄐ?,單性,雌雄同株,多數成圓頭狀花序,黃綠色。雄花的花序成總狀排列;雄花無花被,僅有苞片;雄蕊多數,花藥矩圓形,2室縱裂,花絲短。雌花的花序單生;花柄下垂;花被細??;雄蕊退化;雌蕊多數,基部愈合,子房半下位,2室,有胚珠數顆,花柱2枚,彎曲。果序圓球狀,直徑約2.5厘米,聚生多數蒴果,有宿存刺狀花柱;蒴果先端喙狀,成熟時頂端開裂。種子1或2枚,狹長圓形,扁平,頂端有翅。 蘇合香樹屬喬木,金縷梅科,高10~15m。葉互生;具長柄;托葉小,早落;葉片掌狀5裂,偶為3或7裂,裂片卵形或長方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有鋸齒。花單性,雌雄同株,多數成圓頭狀花序,小花黃綠色;雄花的花序成總狀排列,雄花無花被,僅有苞片,雄蕊多數,花藥長圓形,2室縱裂,花絲短;雌花的花序單生,花柄下垂,花被細小,雌蕊心皮多數,基部愈合,子房半下位,2室,有胚珠數枚,花柱2枚,彎曲。果序圓球狀,直徑約2.5cm,聚生多數蒴果,有宿存刺狀花柱;蒴果先端喙狀,成熟時先端開裂。種子1~2枚,狹長圓形,扁平,頂端有翅。 性味歸經 【性味】溫:辛;甘。 【歸經】肺經;肝經;脾經;胃經。 功能主治 治卒然昏倒,痰壅氣厥,驚癇,溫瘧,心腹猝痛,疥癬,凍瘡 用法用量 內服:0.3~1g,入丸、散;或泡湯;不入煎劑。外用:適量,溶于乙醇或制成軟膏、搽劑涂敷。 注意事項 陰虛多火人禁用。 相關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1、治骨蒸,殗殜,肺痿,卒心痛,霍亂吐利,時氣瘴瘧,赤白暴利,瘀血月閉,痃癖,丁腫,驚癇,小兒吐乳 白術、青木香、烏犀屑、香附子(炒去毛)、朱砂(研水飛)、訶黎勒(煨,去皮)、白檀香、安息香(別為末,用無灰酒一升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蓽撥各二兩,龍腦(研)、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各一兩,熏陸香(別研)一兩。上為細末,入研藥勻,用安息香膏,并煉白蜜和劑。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井華水化服四丸,老人小兒可服一丸;溫酒化服亦得,并空心服之。(《局方》蘇合香丸) 2、治卒大腹水病 真蘇合香、水銀、白粉等分。蜜丸,服如大豆二丸,日三,當下水。節(jié)飲,好自養(yǎng)。(《補缺肘后方》) 3、治凍瘡 蘇合香溶解于酒精中涂敷之。(《現代實用中藥》) 相關論述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太尉王文正體弱多病,宋真宗憐之,乃面賜藥酒一瓶,吩咐太尉空腹飲用,以和氣血、辟外邪。太尉從命服用,將酒服完后,第二天精神大好,并向真宗道謝。真宗向文武百官說此酒叫蘇合香酒。此酒制法:酒一斗,加蘇合香一兩,調和用文火煮之。此酒極能調和五臟,除腹中多種疾病,外感風寒一杯可愈。大臣稱為奇方。自此百官百姓仿制。沈括稱此方本出《廣濟方》、《外臺秘要》,治疾有殊效?!渡蚴狭挤健肥鲋踉?,然惜未用之。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蘇合丸,其主要成分是蘇合香。 |
|
來自: 常青ABC > 《每天學一味中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