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萬物復蘇,萬象更新。 我們在這傳承兩千多年的節(jié)日里,連接著樂和哀,感受著生與死,我們掃墓,寄托哀思,祈請先人的保佑。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清明時節(jié)祭祖掃墓懷親,總免不了感傷,在這個關于祭奠、關于回憶的日子里,其實我們也要明白死亡其實不意味消失,只有被人們遺忘,那才是一個生命真正的結(jié)束。 而親人,永遠在我們心中。 清明,是祭奠的清明,也是詩詞的清明,在這里給大家準備了幾首詩詞,讓我們在先人們的詩詞里一起感受清明的哀與愁、喜與樂,感受生命存在的真正意義! (一) 清明 唐·杜甫 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 渡頭翠柳艷明眉,爭道朱蹄驕嚙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諸將亦自軍中至。 馬援征行在眼前,葛強親近同心事。 金鐙下山紅粉晚,牙檣捩柁青樓遠。 古時喪亂皆可知,人世悲歡暫相遣。 弟侄雖存不得書,干戈未息苦離居。 逢迎少壯非吾道,況乃今朝更祓除。 杜甫的詩詞大多揭露當時的社會矛盾,同時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這首詩是杜甫在臨去世前所作,其詩內(nèi)容深刻,語言精練,風格多樣,以沉郁為主,內(nèi)容涵蓋了唐代長沙清明節(jié)的全部寫照,其“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更是成為千古傳唱。 (二) 《破陣子·春景》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 葉底黃鸝一兩聲。 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 采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 元是今朝斗草贏。 笑從雙臉生。 在古代,每當在清明時分,人們會祭祀土地神,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鄰里聚會,非常熱鬧,古代女子則會在清明時節(jié)停止勞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蕩秋千之類的游戲,這首詞便是以春社和清明為背景所寫。 (三)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若說大家最為熟悉的清明詩詞,莫過于杜牧這首《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更是現(xiàn)代兒童們學習詩詞文化必學的一首古詩詞,在本詩中,詩人先是用“紛紛”二字,形容出清明雨的細與微,接著又用“斷魂”點出清明特征,隨后“借問”“遙指”等詞將人們由詩帶入畫中。 這首詩沒有用一個典故,也沒有多么華麗的字眼,但卻讀后耐人尋味。 (四) 清明日 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fā),黃鸝隔故宮。 在這首詩中,詩人用輕松詼諧的筆法描繪出清明的凌晨,清蛾飛舞,桃花郁金花競相開放,在這風景如畫的日子里,人們結(jié)伴踏青,出發(fā)時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顫顫欲滴,歸來時微風穿過柳絲拂面而來,大家徜徉在春天的懷抱里,這是多么的愜意和舒心啊! (五) 客窗清明 (元)喬吉 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 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鬢發(fā),五十年春夢繁華。 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中國的清明詩,歷來多是憑吊逝者,詩人卻用它表現(xiàn)自身,直抒己見,這首《客窗清明》以其寂寥愁郁的筆觸,即景生情地寫出了傷世情懷。 本詩雖不為人所知,但是口語化表達十分貼近,清晰表達了詩人所要抒發(fā)的強烈情感。 無論是懷念親人的悠悠哀思,還是踏青時的喜悅歡愉,亦或是勘破生與死的豁達豪邁,總之,清明節(jié)帶給我們的都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和文化傳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