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但很少有人真的去思考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我們習慣于每天見到某些人,習慣于每天做些什么,說些什么…… 這些習慣被不斷鞏固,于是成為我們性格的一部分,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可能會成為我們的人格特質(zhì)。 不信? 看看這些評價吧:
這些評價都是基于行為習慣而得出來的。 亞里士多德說:
所以不要小瞧習慣的力量。 相信不少人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壞習慣,但總是拿它們沒辦法,今天檸檬就來跟大家介紹一個理論——習慣改變之黃金法則。 我們首先來看下什么是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某件事你做得多了以致成為自然,它核心的運作方式是一個誘因引發(fā)一個例行公事和一個獎賞。
所以說想要改變習慣,要先找出潛藏的渴望,然后用比較健康的行為來獎賞大腦。 以這步驟來說,改變壞習慣總共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步,思考觸發(fā)點。 當你意識到自己又順從這個壞習慣的時候,問問自己: 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點,我在哪里,跟誰在一起,剛剛做了什么,此時我是什么情緒? 讓你產(chǎn)生這個習慣的觸發(fā)點就在這五個因素里面。 第二步,檢驗一下這個習慣給你帶來了什么獎賞,或者說滿足你了什么需求,然后測試它。 結(jié)合這兩步我舉個例子讓大家理解一下:
針對每個可能存在的原因去實驗,你可以用另一種獎賞去替換它。 比如說不吃外賣改吃壓縮餅干,如果吃完不想點外賣了那說明你只是餓。 或者你也可以用相反的獎賞去替換它,比如不點外賣,改成跟朋友聊天。 如果這時你完全不想點外賣,那說明不是餓的原因,那就繼續(xù)試驗,直到找到你真正的需求。 第三步就是改變原先的習慣。 經(jīng)過前兩步你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觸發(fā)自己習慣的誘因,以及你習慣背后的內(nèi)在需要了。 下面你要做的就是找一個同樣可以滿足你需要,你的另一個相對更好或者更健康的行為去替換原來的行為。
研究表明,改變舊習慣最好的方式不是消滅它,而是找一個新的習慣替代它。 查爾斯·都希格在《習慣的力量》這本書中,介紹的習慣改變之黃金法則也許可以幫助到你。 只要你能發(fā)現(xiàn)自己習慣背后的誘因、例行行為和獎賞,按照上面的三步法操作就可以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