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 關(guān)于物質(zhì),我國古代的莊子曾提出上述問題,一尺的東西,今天拿一半,明天拿一半,后天再拿一半,如此這般每天都拿剩下的一半,真的永生永世都拿不完嗎? 長跑冠軍與烏龜賽跑,讓烏龜先跑10千米,則長跑冠軍永遠也追不上烏龜,因為每當長跑冠軍跑到烏龜領(lǐng)先的那個地點時,烏龜又往前爬了一段距離?!ブZ悖論 芝諾悖論中提出長跑冠軍只能無限接近烏龜,但卻永遠追不上烏龜,這明顯與常識相違背,但從它的理論上又的確難以找到破綻,這是怎么回事呢? 以上兩個問題,一個涉及到物質(zhì),它的本質(zhì)是空間問題,一個涉及到距離,它的本質(zhì)是時間問題,時間問題和空間問題是人認識世界的基本問題,作為經(jīng)驗主義哲學(xué)的集大成者,休謨首先開始對二者進行了思考,個人認為,休謨的思考完全可以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PS:以下純屬個人對休謨思想的理解,如有偏頗,歡迎指正。 人都有時間觀念,吃飯需要時間,工作需要時間,干什么都需要時間,時間過一分少一分,過一秒少一秒,可有誰問過這個問題:時間的本質(zhì)是什么? 每個人都了解時間的重要性,一寸光陰一寸金,但當他試圖給時間下個定義時,會忽然覺得異常艱難,是手機上跳動的數(shù)字、手表上轉(zhuǎn)圈的指針嗎?不對,那只是人類計時的工具,是秒分時、日月年嗎?不對,那只是時間的單位。那么時間究竟是什么呢? 休謨認為人對時間觀念的理解來自于經(jīng)驗,當一個人經(jīng)驗到外物的變化時,他就感受到了時間,所以時間的本質(zhì)是物體的變化過程。如果一個物體從頭至尾不會發(fā)生任何變化,那么人將無法從中獲取時間觀念。試想假如一個人長生不死,站那兒一動不動,周遭的環(huán)境也不會發(fā)生任何變化,那么我們會說對于這個人來講,時間停滯了,或者是說,時間消失了。 人并不是因為直接看到了時間、聽到了時間才有了時間觀念,而是通過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感受到了時間,所以時間并不是人直接體驗到的事物,它是一個抽象觀念。 人同樣具有空間觀念,但如果要給空間下個定義,那同樣也是異常艱難的。在幾何學(xué)上,有點、線、面、體的概念,人們普遍認為,如果一個點開始拉伸,它就成了線,線開始拉伸就成了面,面再拉伸就成了體,體就是空間。 但休謨認為人們對于點、線、面的定義也是有很大缺陷的,比如說線,什么叫做直線?一般來講,直線的定義如下: 直線由無數(shù)個點構(gòu)成,它沒有端點,向兩端無限延長。 休謨認為這個定義實際是很模糊的,根本無法讓人理解到底什么是直線,曲線不也符合上述定義嗎?為了彌補這一漏洞,幾何學(xué)家們可能會說,兩點之間,最短的那個叫直線,但休謨指出,這不過是直線的一個特征,而非其定義,并且這句話屬于循環(huán)論證。什么叫最短?當一個人提起最短的時候,他腦子里的第一印象就是直線,所以將“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翻譯過來就是“最短就是最短”,這會讓人對直線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認識嗎? 再比如平面,平面的定義一般如下: 這樣一種面,面上任意兩點的連線整個落在此面上。 或者如下: 直線沿著一個水平的面移動形成的路徑就是平面。 在這兩種定義中,不是描述面的特征,就是以平面定義平面,由此可見,人們對基本的點、線、面都缺乏清晰的定義。 那么人們?yōu)槭裁磿锌臻g觀念呢?同樣地,休謨認為人對空間觀念的理解來自于經(jīng)驗,當一個人經(jīng)驗到外物時,他發(fā)現(xiàn)有的占位大,有的占位小,有的高,有的矮,經(jīng)過比較,他感受到了空間。與時間一樣,人并不是因為看到了空間、摸到了空間才有了空間觀念,而是通過外物的比較感受到了空間,所以空間也不是人直接體驗到的事物,它也是一個抽象觀念。 關(guān)于時間和廣袤(空間),休謨還認為,時間是由不可分割的瞬間組成,廣袤是由不可分割的例子組成。換句話說,二者都不是無限可分的,都有各自的最小單位?;氐介_頭的例子,莊子認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休謨則認為物體不可能永遠如此一分為二下去,分到最后,總會遇到那個最小單位,也許是原子,也許是夸克,也許比夸克還小,但總歸不可能無限分割下去。在芝諾悖論中,時間被無限分割導(dǎo)致長跑冠軍追不上烏龜,休謨則認為時間同樣無法無限分割,它的最小單位也許為毫秒,也許為飛秒,也許更小,但同樣地,總歸不可能無限分割下去。 隨著人類認識的發(fā)展,人類可以將物質(zhì)的最小單位和時間的最小單位不斷縮小,但這并不代表它們可以無限分割,無限分割只是數(shù)學(xué)家的游戲,因為數(shù)字不管再小,總可以再分一半,但在實際生活中,人類認識范圍內(nèi)的時間和空間無法這樣一直分割下去,那超出了人類的理解范圍,因而是不可知的。作為經(jīng)驗主義者,休謨認為如果有誰對經(jīng)驗不到又無法驗證的事物存在信誓旦旦的信念,那這就不可理喻了。 |
|
來自: 黃元章3355 > 《科技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