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對中唐社會困境的超越。中唐社會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使白居易淡化了對儒家兼濟彼岸的追求,轉而注重內心,追求身心自適。“中隱”東都,使白居易解決了其現(xiàn)實危機,實現(xiàn)了身心之“適”。“適”這一人生觀,反映了中唐文人既不具備老莊道家以“身隱”抗“勢統(tǒng)”的精神,又淡化了儒家以天下為己任的“道統(tǒng)”。 ——婁歡俐 駐心道佛“中隱”于世,我們靜靜品味下白居易這首《中隱》 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 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 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閑。 不勞心與力,又免饑與寒。 終歲無公事,隨月有俸錢。 君若好登臨,城南有秋山。 君若愛游蕩,城東有春園。 君若欲一醉,時出赴賓筵。 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歡言。 君若欲高臥,但自深掩關。 亦無車馬客,造次到門前。 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 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 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 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 流浪大師沈先生意外走紅后,其邋遢的外形和清晰的口才、邏輯思維清晰的表述以及娓娓道來的人生履歷,包括名牌大學畢業(yè)和妻女車禍身亡等謠傳,讓大眾和媒體對他的身份和經歷倍感好奇,圍觀拍攝和采訪蜂擁而至。對沈先生的過度媒體化消費,顯示出一種在自媒體視域下鏡頭時代的扭曲奇觀,到底誰的內心在流浪!是飽讀圣賢書,但自深掩關的沈巍,還是拿著自拍桿的主播們! 沈先生的體制身份,讓不少人感到意外,而根據他自己表述,自己并不熱愛審計局工作,以及在單位做分類垃圾被冷眼相看。當然,這份工作還是提供了兜底性的保障,26年來每個月都會給他發(fā)放2000多元的工資。沈巍就屬于白居易詩中所說的中隱!每月領俸錢,而無車馬喧! 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閑。沈巍用自己幾十年的流浪生涯展示出一個中隱大師的哲學價值觀——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 ![]() 活在當下,身不由己,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曾流浪過!彷徨過!大師不都在流浪,只有極少的小丑還在殿堂! 有能力你可以做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大隱,看破紅塵,原理塵世,你可以入丘樊山林,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迷路人! 出家也是一種選擇! 如果你還得贍養(yǎng)父母、撫養(yǎng)子女,照顧家人,經營事業(yè),那還是安穩(wěn)的早點把工作的材料寫完,下班把幼兒園的孩子接回家,給做完晚飯的妻子一個擁抱,然后刷會頭條關燈睡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