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化學習中,詩詞和對聯(lián)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創(chuàng)作詩詞,最重要的技能是對聲調(diào)、音律和格律的把控。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王力說:“詩寫下來不是為了看的,而是為了‘吟’的。古人所謂‘吟’,跟今天所謂朗誦差不多。因此,詩和聲律就發(fā)生了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聲律,而所謂聲律只有兩件事:第一是韻,第二是平仄。其中尤其以平仄的規(guī)則最為重要;可以說沒有平仄規(guī)則就沒有詩詞格律?!毕壬囊幌?,道出了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精髓。 如果說《聲律啟蒙》是以吟誦的方式讓孩子感受“韻”的魅力,那么《詩詞格律》(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開篇的第一句話,則直截了當?shù)靥岢觥绊嵤窃娫~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通過這本書,王力先為讀者介紹了詩詞格律的一些基本概念,而后,就詩律、詞律、詩律的節(jié)奏及其語法特點進行了講解,接著,又對一些具體問題,比如平仄、押韻和對仗等進行了答疑?,F(xiàn)代漢語的音韻與古代漢語的音韻存在一定的音異。因此,王力先生又對詩韻里的“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的字詞進行重點列舉。最后,作者還列舉了一些古代常見的詞譜,特別是宋代之前出現(xiàn)的詞,以供讀者參考。 雖然詩詞格律有規(guī)律可循,但是如果只是生硬地套用規(guī)律來理解古代詩詞,不僅枯燥,而且有相當?shù)碾y度。王力在編寫過程中,顯然考慮到了與讀者的互動溝通。例如在講音韻時,特意標出了字的讀音,以期讀者知曉什么是押韻。 眾所周知,漢語是有聲調(diào)的,也就是四聲。但古代的四聲與現(xiàn)在有所不同。相對而言,我們現(xiàn)在讀的第一聲,即是古代的平聲,其他的三個聲調(diào),我們都可以看作古代的去聲。當然,這種規(guī)律不能嚴格認定,也就是一個古代音調(diào)的大致概念。由四聲,王力引出了平仄的概念。平仄在詩詞中的交替出現(xiàn),形成了誦讀當中的抑揚頓挫,也就是所謂的調(diào)。詩詞中的對仗或者對偶,成就了今天的對聯(lián)。遙想當年學堂傳出的瑯瑯讀書聲,無疑是一場又一場的音律盛宴。 如若談到詩的種類,我們參考《唐詩三百首》,可以把詩分為古詩、律詩和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律詩要押韻,還要分平仄。這其中有規(guī)律可循,但也有不少講究,或者說是忌諱,比如孤平。 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有的詞牌來自于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有的是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如《憶秦娥》;還有的本來就是詞的題目,如《漁歌子》詠的是打魚。詞分單調(diào)和雙調(diào)。雙調(diào)分為前后兩闕,兩闕的字數(shù)要基本相等,平仄相同。詞譜呢,就是每一詞牌的格式,可以依譜所規(guī)定的字數(shù)、平仄來填詞。像李白、辛棄疾都寫過《菩薩蠻》,白居易和劉禹錫都寫過《憶江南》。找來對比著讀讀,可以品讀出不同的韻味。 詩詞格律,看似枯燥,其中卻暗藏精妙的藝術(shù)享受。正如王力先生所說:“我們說一首詞好,一方面要看它的思想內(nèi)容,一方面要看它的藝術(shù)技巧?!惫旁娫~不僅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還是一門吟誦的藝術(shù),值得我們深入學習、鑒賞、傳承。(夏麗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