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是在楷書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一種新字體。在寫法上介于楷書(又稱真書)和草書之間,行書既有楷書的清晰獨立的單字圖形和點畫的承前啟后的意連關(guān)系,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草書筆畫流轉(zhuǎn)貫通、顧盼呼應(yīng)的運動感。 歷代書法家因此又將行書分為兩種:一是行楷,二是行草。清代劉熙載說:“行書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縱于真,草行近草而斂于草”。意思是行楷接近楷書,但比楷書要自由放縱一些;行草接近草書但又比草書要規(guī)矩、收斂一些。從實用的角度講,行楷具有既易于辨識,又清秀、瀟灑、活潑和流暢的優(yōu)點,因此為更多人所喜愛和練習(xí)。 硬筆行書從一開始就受到毛筆行書的影響,它除了具有毛筆行書筆畫簡潔、流暢、造型生動而富于變化書寫速度快等特點,又由于書定工具的決定,它形成了自身瘦硬、勁健的特點。 行書的基本特征 一、減省點畫: 為了書寫簡便,行書對楷書的某些部位作了簡化,或減省點畫,或并合線條。如“話”字的“言字旁”,原楷書繁寫為七畫,寫行書就只有兩畫,省去了五畫;“然”字的四點水,由四點變?yōu)橐粰M,省去了三畫;“近”字的走之旁,由一點三彎折加一平捺,簡化為一豎橫折,也省掉若干彎曲波捺;“佛”字中間原是變形的“弓”字,現(xiàn)用橫折彎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兩彎。減省點畫,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二、筆勢流動 增加勾挑與牽絲 寫楷書是一筆一畫地寫,要求點畫分明,寫行書則可點畫連起來寫,在點畫之 間增加勾挑與牽絲。勾挑是在沒有勾挑的點畫上,順勢寫出短勾,如“古”字的橫畫,“好”字的撇畫;牽絲是在前后不相連的點畫之間順勢用細(xì)細(xì)的牽絲相連,如“絲’字中間的點畫,“心”字的中右兩點。行書的點畫之間有了勾挑與牽絲,便顯得筆勢流動,意態(tài)活發(fā).但勾挑與牽絲不能太多,太多了,用筆就顯得不干凈,造型也不美觀。 三、筆法靈活 行書的筆畫是在楷書的基礎(chǔ)上變化、衍生而來的。但行書的筆畫不受楷書“藏頭護(hù)尾”、“無往不收,無垂不縮”這些法則的束縛,楷書偏重于“法”,而行書偏重于“勢”,行書的筆畫因字法、章法的形勢、氣勢而定。 例如:提手旁的一挑,可以依照楷書寫法,用牽絲把豎勾與斜挑連起來寫,也可以寫出豎鉤以后稍按筆由上回鋒寫一挑;方字旁可以按照楷書的筆順寫,也可以用草書的偏旁。 四、體態(tài)多變 行書是介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其活動范圍廣,表現(xiàn)力豐富,往往一個字有幾種寫法,體態(tài)多變。如“是”字的四個字尾,寫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寫意,同中有異,多樣而統(tǒng)一,因此,行書的姿態(tài)可謂變化多端。 用筆靈活、體態(tài)多變是行書最大的長處,更具有書寫的節(jié)奏,被人們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币舱侨藗兿矚g它的主要原因。 |
|
來自: 靜里乾坤f1k68u > 《行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