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它的用筆兼用楷書的點畫和草書的使轉,并有它自己的特點。有些點畫因承楷書,但由于書寫速度與節(jié)奏比楷書快,因此筆鋒在點畫中不可能有太多的停留時間,下筆收筆、起承轉合,大都順勢而為,這就造成書寫的點畫形態(tài)與楷書有所不同,形成新的面貌。有些行書接近草書,但為了保持字形容易辨識,則主要借用了草書使轉用筆的原理和筆勢,而在字形上又和草書拉開了距離。因此,行書的用筆有些楷書、草書兩種字體的特征。其主要的用筆特征如下:
一、點畫多用露鋒 在用筆的基本原理上,行書和楷書是一致的,伸由于行書比楷書行筆速度快,起筆和收筆往往順勢起落,造成大量外露的筆鋒,因此行書中露鋒要比楷書中使用的多。藏鋒可包氣,露鋒可縱神。藏鋒用筆顯得沉穩(wěn)厚重,露鋒用筆顯得輕快飛動。
行書露鋒用筆不僅便于書寫,還能加強點畫之間的呼應關系,使字勢顯得活潑、瀟灑,又富于變化。但是行書也并不是完全使用露鋒,如果筆筆露鋒,就會“鋒芒畢露”,顯得太過輕薄、俗氣。因此,行書中也穿插用藏鋒,使得字形既沉穩(wěn)又活潑。如米芾雖然“八面出鋒”,但仍能“沉著痛快”。

二、多用側鋒逆勢入紙 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趙孟頫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鼻О倌陙恚霉P的皆以中鋒為主。除了秦小篆網(wǎng)絡以外,幾乎很難找到完全使用中鋒的書法,大部分書作都是以中鋒用筆為主,輔之以側鋒,隨著書寫的推進,中鋒和側鋒之間在不斷轉換,正所謂“中鋒以運筆,側鋒以取勢”。與楷書相比,行書中的側鋒明顯增多,但并不意味著這與中鋒用筆的法則相違背,而是借用側鋒用筆,使得書寫的點畫形態(tài)更加豐富多姿。 行書中側鋒入紙居多,也是與書寫速度相關。快速的書寫需要點畫間筆勢連貫,回環(huán)往復的行筆、點畫的起落要求凌空取逆勢(如樂、與、與、契)。

三、點畫間連帶呼應明顯 行書比楷書書寫速度快,因此點畫之間的呼應更加明顯。有的兩邊之間時常出現(xiàn)以游絲牽連的情況。所謂游絲,指的是行草書中兩個筆順相承接的點畫之間相互牽連的輕細線條,也叫牽絲。行書中適當?shù)剡\用牽絲,既能加強點畫間的連帶關系,使之脈絡通暢,又能賦予字形縈回流轉、婀娜多姿的體勢。但牽絲的使用也要得當,當斷則斷,當連則連,如果牽連太多就會弄巧成拙(如無、茂、興、詠)。

四、化折為轉 行書中的轉折處,用方折的寫法較少,大多采用圓轉的筆法。但轉筆切不可寫成毫無變化的圓弧,當有輕重、緩急的用筆變化,轉中有折,圓中有方,方圓兼施才更有味道(如而、高、通、物)。

五、點畫省略 行書為了書寫更加便捷,在不影響漢字識別的前提下,有些字在書寫的時候可以省略某些點畫。各種點畫當中,點的省略最為普遍。在楷書中,點可以向不同方向延伸形成其他筆畫,而在行書中,有些筆畫就簡化成了點。點的姿態(tài)各異,有多種變化,寫起來要比橫豎撇捺更加快速便捷,同時又豐富了字形(如八、未、言、以)。

覺得不錯,請在右下方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