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夏,本來是存在的。民國時(shí)期出現(xiàn)了疑古派,懷疑一切歷史的真實(shí)性,流毒至今,在不少半知半解的人群中,隨聲附和,則大有市場。 所以不論是國家搞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也好,偃師二里頭遺址定性也罷,不論地下發(fā)掘出土了多少落入夏時(shí)代的文物證據(jù),照樣有人站出來說,這些都不是夏,夏朝是不存在的。 這或許就是所謂:“夏蟲不可語于冰”了。 商人祭祀商王乙配享夏禹的青銅器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夏朝的存在,最早并不是存在于考古發(fā)掘的遺址中,而是存在于上古的文獻(xiàn)里。我們的古人不疑古,秦人就在秦公盨上清楚的說明自己的祖先曾經(jīng)服侍夏王的事情。他沒有說的是,秦人的先祖伯益本是夏禹指定的繼承人,后來禹的兒子啟破壞了帝堯以來的禪讓制,變公天下為家天下,伯益被外放為侯(一說被啟殺),到了夏桀時(shí)期,伯益的后人費(fèi)侯在關(guān)鍵的時(shí)候倒戈跑到了商湯麾下,做了商湯的車右,也就是副帥。費(fèi)侯一族成了征伐夏桀的急先鋒。 當(dāng)然,這些事零散見于史料,如果不是對上古人物和歷史有通讀和了解,根本搞不清楚誰是誰的后裔,也就看不懂《清華簡》和秦公盨一類的古代文獻(xiàn)了。筆者不揣谫陋寫文,目的只是為了傳播傳統(tǒng)文化,不喜者請嘴下留情。 關(guān)于秦公盨上記載的夏和秦關(guān)系,詳見筆者文章誰說夏不存在?這兩件青銅器就是夏朝的證據(jù)! 秦公鐘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其實(shí),如果說《史記》不可信情有可原,那么《尚書》《詩經(jīng)》再不可信的話,我只能說這世界上再無可信之事。二次世界大戰(zhàn),蘇聯(lián)解體,美國911之類統(tǒng)統(tǒng)不可信,因?yàn)檎l也沒親眼見到過。 《尚書》乃四書五經(jīng)之首,意思是上古之書?!渡袝繁緛硎谴呵飼r(shí)期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的文獻(xiàn),孔子刪詩書定禮儀,把一部分他覺得不可信不可讀的書放棄了。后來孔子本的《尚書》流行,被孔子放棄的文章就失傳了。再后來又遭遇了秦始皇焚書坑儒,《尚書》被禁。再到西漢初年廢除禁書令,伏生背誦出《尚書》,這些古代珍貴文獻(xiàn)才保存至今。 秦人形象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尚書》的解讀是極為困難的,因?yàn)樯袝奈母宥际乔厥蓟蕰能囃壷暗臅w,所以到了西漢就已經(jīng)很難讀懂了。舉個例子,《尚書》中的臺,就是我。商湯伐桀自稱曰臺小子。后,就是低于王一級的小王。對揚(yáng)王休的休,乃命的意思,就是遵循王的命令。諸如此類,需要一個字一個詞的去釋讀。 夏的存在證據(jù),據(jù)筆者初步歸納總結(jié)了以下,《尚書》56篇,除了《夏書》四篇為本朝文獻(xiàn)以外,《商書》《周書》共有47篇,不算逸文,還有15篇長文說夏,算上則有17篇。這么多關(guān)于夏的史料,出自商人和周人之手,不知道算不算夏朝存在的證據(jù)呢?囿于篇幅,十四篇解讀筆者將分批進(jìn)行,今天先給大家列出一個提綱,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關(guān)注一下筆者頭條。 江西的尚書第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第一篇《商書 湯誓》: ”王曰:「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爾有眾,汝曰:『我后不恤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予惟聞汝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臺?』夏王率遏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xié),曰:『時(shí)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幌牡氯羝?,今朕必往?!埂薄?/p> 第二篇《商書》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 第三篇《商書》夏師敗績,湯遂從之,遂伐三朡,俘厥寶玉。誼伯、仲伯作《典寶》。 第四篇《商書 湯誥》: “王歸自克夏,王曰:「夏王滅德作威。。。天道福善禍淫,降災(zāi)于夏。。。請罪有夏?!?。 夏代 綠松石青銅牌 第五篇《商書 伊訓(xùn)》: “伊尹曰:「嗚呼!古有夏先后。。。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 第六篇《商書太甲》: “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薄?/p> 第七篇《商書 咸有一德》: “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爰革夏正?!?。 第八篇《周書 泰誓》: “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天乃佑命成湯,降黜夏命?!?。 西周墓出土綠松石牌,或?yàn)橄奈?/p> 第九篇《周書 武成》: “我文考文王。。。以撫方夏?!保ㄕ嬷冒矗捍颂幍姆较膽?yīng)該不是夏朝的意思,而是天下的意思,或即夏方)。 第十篇《周書 微子之命》: “庸建爾于上公,尹茲東夏?!保ù颂幫希?。 第十一篇《周書 康誥》: “ 王若曰:「孟侯。。。庸庸,祗祗,威威,顯民,用肇造我區(qū)夏,”(此處同上)。 第十二篇《周書召誥》: “相古先民有夏。。。。我不可不監(jiān)于有夏,亦不可不監(jiān)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 二里頭時(shí)期的文化遺址 第十三篇《周書 多士》: “有夏不適逸;則惟帝降格,向于時(shí)夏。。。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 第十四篇《周書 君奭》: “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 第十五篇《周書 多方》: “帝降格于夏。有夏誕厥逸,。。崇亂有夏。。。亦惟有夏之民叨懫日欽,劓割夏邑。。。成湯,刑殄有夏。。。乃惟成湯。。代夏作民主?!薄?/p> 鑲嵌綠松石的青銅觥,商代 第十六篇《周書立政》: “古之人迪惟有夏”。 第十七篇《周書 周官》: “夏商官倍,亦克用乂”。 《尚書》中《夏書》我就不引用了。由于本文的論文性質(zhì)需要引用很多原文,容易被機(jī)器誤判為抄襲,所以大量文字都被刪節(jié),但可以保證引用的關(guān)鍵要點(diǎn)都在。這些上古文字桀驁難懂,接下來筆者將專門寫一個專欄《真知堂解讀尚書》為大家詳細(xì)解說,在此就暫時(shí)不一一注解了。 殷墟出土鑲嵌綠松石器,年代存疑 對上古史的研究,最重要的可靠文獻(xiàn)就是《詩經(jīng)》《尚書》。由于里面包含的歷史和古文字信息太多,筆者試為之釋讀,如有不當(dāng)之處,請方家指正。 華夏之說,源于《尚書 武成》。解讀《尚書》就能很好的解釋華夏一詞的真實(shí)來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