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熟地黃一兩(30g) 肉桂去皮,研粉,一錢(3g) 麻黃五分(1.5g) 鹿角膠三錢(9g) 白芥子二錢(6g) 姜炭五分(1.5g) 生甘草一錢(3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溫陽補血,散寒通滯。 【藥理作用】 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抗腫瘤、抗突變、抗炎、抗菌、增強機(jī)體免疫力等作用。 【中醫(yī)證】 陰疽證。漫腫無頭,皮色不變,無熱,酸痛,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脈沉。 【西醫(yī)病】 結(jié)核疾病、慢性淋巴炎、骨膜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肌肉囊腫、脂肪瘤等病的臨床表現(xiàn)符合陰疽證者。 【方證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營血不足,陰寒凝滯肌肉、筋脈、血脈所致。陽氣虛弱,寒邪內(nèi)生,或寒乘陰血不足而侵入,寒血相結(jié),阻塞經(jīng)氣脈絡(luò),經(jīng)氣壅滯而為腫,則漫腫無頭,皮色不變;寒邪凝滯,則無熱,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脈沉,皆為陰寒浸淫之征。治當(dāng)溫陽補血,散寒通滯。 方中鹿角膠溫補陽氣,通陽散結(jié),強壯筋骨;陰血不足,以熟地黃滋補陰血,填精益髓,與鹿角相用,以滋補陰陽,共為君藥。寒邪凝結(jié),以干姜、肉桂溫陽散寒,干姜偏于助鹿角溫陽散寒;肉桂偏于助熟地黃散血中之寒,共為臣藥。絡(luò)脈不通,以白芥子通絡(luò)化痰散結(jié);麻黃開腠理,啟玄府,透邪于外,助白芥子化痰通絡(luò)消腫散結(jié)?!锻饪谱C治全生集》曰:“非麻黃不能開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雖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開,寒凝一解,毒亦隨之消矣?!惫矠樽羲?。生甘草益氣解毒,調(diào)和藥性,為佐使藥。諸藥配伍,以奏溫陽補血,散寒通滯之效。 配伍特點:補血藥配溫陽藥,血得陽而化生,陽得血而生化;辛溫藥配滋補藥,補中有開結(jié)通絡(luò),宣中有滋補陽氣陰血,補偏救弊。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是治療陰疽證的基礎(chǔ)方,臨床應(yīng)用以皮色不變,漫腫無頭,口不渴為辨治要點。 2.加減用藥:若血瘀明顯者,加穿山甲、皂刺,以通絡(luò)散結(jié)消腫;若陽虛明顯者,加巴戟天、仙靈脾,以溫補陽氣;若腫塊堅硬者,加牡蠣、貝母,以軟堅化痰潰堅等。 3.注意事項:陽熱證者慎用本方。 【附方】 1.小金丹 (《外科證治全生集》)白膠香 制草烏 五靈脂 地龍 木鱉各一兩五錢(各 2.犀黃丸(《外科證治全生集》)牛黃三分( 陽和湯、小金丹與犀黃丸均治陰疽證,陽和湯中既用溫陽補血藥,又用散寒通絡(luò)化痰藥,是治療陰疽證的基本代表方;小金丹中既用攻毒通竅藥,又用活血滌痰藥,治療寒濕痰瘀之陰疽證;犀黃丸用小金丹中麝香、乳香、沒藥,又用牛黃,以治療瘀毒痰結(jié)夾熱之陰疽證。 【方論選錄】 張秉成:“病因于血分者,仍必從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補陰血之藥為君??植菽緹o情,力難充足,又以鹿角膠有形精血之屬以贊助之。但既虛且寒,又非平補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溫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領(lǐng)熟地、鹿膠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營,麻黃達(dá)衛(wèi),共成解散之勛,以宣熟地黃、鹿角膠之滯。甘草不特協(xié)和諸藥,且賴其為九土之精英,百毒遇土則化耳。”(《成方便讀》) 【方歌】 陽和湯法解寒凝,熟地鹿角炮姜桂, 麻黃白芥草相乘,溫陽補血消陰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