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愛玩兒是出了名兒的,琴棋書畫四大雅,花鳥魚蟲四大玩兒,合在一起呢,這話應該怎么說?說玩意兒有點兒不合適,花鳥魚蟲還湊合,琴棋書畫很高雅的東西,如果您不以它為職業(yè),算休閑,那也算玩兒,但是說玩意兒還是有點兒不太合適,應該說是老北京人的八大愛好吧! 老話兒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shai)。真是愛好什么的都有,然而這琴棋書畫、花鳥魚都好理解,蟲兒是什么呢?不是毛毛蟲、豆青蟲這類的蟲,那玩意兒大肉蟲子,看著怪膈應的,誰養(yǎng)它呀?蟲兒指的是草蟲兒、也叫鳴蟲兒,就是草稞兒里蹦的、那些個愛出聲兒(出聲兒不一定拿嘴叫)的蟲兒,比如蟈蟈、蛐蛐、油葫蘆等。 國畫大師齊白石就喜歡畫草蟲,畫的那是相當好,價格當然也是相當貴,一幅畫里有沒有草蟲兒,價格差很多。國人將草蟲兒作為寵物養(yǎng)著,起碼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比如宋朝歷史上就有人工畜熱養(yǎng)蟈蟈的記載。到明朝,養(yǎng)蟈蟈、斗蛐蛐已經(jīng)比較普遍,明朝不是還出過一個“蛐蛐兒皇帝”呢嗎? 幾十年前有個動畫片兒,相信稍微上點兒歲數(shù)的朋友小時候都看過,片名好像就叫《蛐蛐》吧?說的是皇帝愛斗蛐蛐兒,讓百姓抓蛐蛐上貢,結(jié)果有個小孩兒把父親好不容易逮到的蛐蛐兒弄死了,一害怕跳井自殺了。小孩兒死后變成了蛐蛐兒,不但戰(zhàn)勝了所有對手,還懲罰了沉迷于斗蛐蛐的人。這個動畫片就是根據(jù)明朝的事跡改變的,應該是出自蒲松齡的《促織》。 其實這部動畫片對現(xiàn)在也有現(xiàn)實教育意義,因為前兩年還聽說有人將斗蛐蛐作為賭博手段,據(jù)說賭注還不小。這就是個玩意兒,養(yǎng)著玩兒還行,斗蛐蛐作為娛樂項目也沒問題,但是指著它“發(fā)家致富”就不應該了(當然養(yǎng)蛐蛐、賣蛐蛐掙錢發(fā)家致富還是提倡的)。 原本對于全國來講,養(yǎng)草蟲兒的也不止北京,但是一般將蛐蛐、蟈蟈兒、油葫蘆合稱為三大鳴蟲兒,而北京多了一個金蛉子,所以老北京叫四大鳴蟲兒。這四大鳴蟲兒里只有蟈蟈兒屬于螽(zhōng)斯科,蛐蛐兒、油葫蘆、金蛉子都是蟋蟀科,其中又以金蛉子體積最小。 金蛉子又叫金蛉或唧蛉子,北京話愛加兒音,所以也叫金蛉兒。但是寫作金“鈴”子就不對了,盡管這小家伙兒因為身體油亮如金、叫聲清脆如金鈴兒而得名,那也不能用這個“鈴”,因為那是中藥。金蛉子因為長得小巧可愛、叫聲悅耳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大家都知道,玩兒蟲兒得有專門兒的家伙什兒,比如蟈蟈葫蘆、蛐蛐罐兒、過籠兒之類的。 (這是出土的南宋時期蛐蛐兒過籠) 養(yǎng)金鈴子也一樣,有專門的器具,但是材質(zhì)就比較多樣了,像什么牛角的、竹子的、木質(zhì)的、甚至包括現(xiàn)在有塑料的、有機玻璃的等等。但是金蛉子由于體態(tài)弱小,所以抵抗力也比較差,比較嬌氣,不太好養(yǎng)活,遠沒有蛐蛐兒、油葫蘆和蟈蟈皮實,所以玩兒金蛉子的、相比于玩兒其他三大鳴蟲兒,要少一些。 (金蛉子罐兒) 如果說金蛉子是袖珍版的蛐蛐兒,那油葫蘆就是增強版的蛐蛐兒。金蛉子的體長不過7-9毫米左右,而油葫蘆能達到20-30毫米。油葫蘆又名結(jié)縷黃,北京人習慣讀輕聲,叫油戶鹵。油葫蘆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人說是因為它身體油亮,仿佛從油葫蘆里撈出來一樣;也有人說是因為它愛吃油脂類食物,比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叫油葫蘆;還有人說是因為其叫聲如同從油葫蘆里往外倒油的聲音,因此而得名。 甭管怎么說吧,油葫蘆的叫聲最有特點,這是很多人喜歡它的主要原因。別看油葫蘆和蛐蛐兒長得很像,但叫聲區(qū)別很大,不像蛐蛐兒那么“屈屈”的叫,而是一叫一長串兒,發(fā)“呦呦呦”的聲音,最好的油葫蘆講究十三呦。就好像人突然哪兒疼發(fā)出的聲音,所以老北京人喜歡開玩笑,形容某人因為疼痛發(fā)出的呦呦聲(含貶義):“瞧這小子讓人打的,直學油戶鹵叫?!?/p> 說完了袖珍版和增強版,來說說蛐蛐兒本主兒。蛐蛐兒當屬蟋蟀科的“代表人物”,因為它本身就叫蟋蟀,另外還有像促織、將軍蟲、斗雞、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等等多種稱呼,是四大鳴蟲兒里名字最多的。同時蟋蟀的種類也很多,不但能叫,能斗,有的還能吃,據(jù)說在緬甸就有專門賣炸蟋蟀的。 (蛐蛐籠) 相比于其他三大鳴蟲,中國人玩兒蛐蛐的歷史也最長,從唐朝天寶年間就開始了。最早人們養(yǎng)蟋蟀就是為了斗,后來才發(fā)展成有人養(yǎng)著玩兒,光聽聲兒,不斗。斗蛐蛐要養(yǎng)公的,也就是后面兩個尾巴的,母的后面多個產(chǎn)卵器,看上去好像三根尾巴,北京人管它叫三尾(yi)兒,小孩兒們更是戲稱為“三尾兒大扎槍”,母的不打架。 玩兒蛐蛐兒最講究的蛐蛐兒罐兒,什么瓷罐兒、陶罐兒、澄漿罐兒,制作蛐蛐兒罐兒最有名兒的當屬趙子玉。以至于后來蛐蛐兒罐兒成了一種文玩收藏品。蛐蛐兒罐兒不講究多少個,講究您有幾桌,如今您要是有一桌子玉罐兒,甭說一桌,半桌都好家伙了,再說邪乎點兒,您能有一個真的趙子玉都不簡單了。 (這是子玉罐兒,仿的) 最后來說說蟈蟈兒,四大鳴蟲兒里只有蟈蟈兒是綠色兒的(當然也有白的黃的甚至藍的,不過以綠的為主),長得跟蝗蟲有點兒像。蟈蟈兒也叫哥哥、蛞蛞、蚰子等,在我國分布也很廣,種類也不少,像什么草白、山青、翠蟈蟈、鐵蟈蟈兒等等。 北京這邊兒愛玩兒鐵蟈蟈兒,鐵蟈蟈兒又叫鐵皮蟈蟈兒、也叫京蟈蟈兒,因為通體深綠、發(fā)鐵黑色而得名,主要出產(chǎn)在京郊山區(qū),其中又以西山為主。鐵蟈蟈兒個頭兒大、叫聲洪亮(當然是公的?。?,從而深受廣大鳴蟲愛好者的喜愛。夏天養(yǎng)蟈蟈主要用草編或席編的小籠,講究一點的也有竹子的,跟鳥籠子似的。 冬天養(yǎng)則用蟈蟈葫蘆。北京這邊兒最有名兒的講究三河劉、一說是沙河劉,總之大冬天的懷里揣個蟈蟈葫蘆,偶爾一叫,這對養(yǎng)蟈蟈人來說,是一美。您看出來了嗎?四大鳴蟲兒里,除了蛐蛐兒能增加一項娛樂活動——斗蛐蛐之外,其他三種全都為了聽叫聲。說了半天叫聲,其實根本不是用嘴叫,而是這些小蟲兒翅膀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先說為什么要聽叫聲?特別是冬天!鳴蟲兒既叫草蟲兒,也叫百日蟲,有的叫夏蟲兒,有的叫秋蟲兒,因為它們的壽命只有春夏秋三季,活不過冬天。人們或秋天捉蟲,或?qū)iT有人養(yǎng)殖,北京叫份蟲兒,在家里養(yǎng)著,又喂食、又喂水,還得給它“買房”保暖。 (傳說中的三河劉) 就是為了讓它過活過冬天,好在冬景天兒里聽它們鳴叫。這是因為過去的冬天太靜了,人們除了風聲聽不到來自大自然的聲音,不像現(xiàn)在,又有電視,又有電腦,又是手機的,想聽什么聲兒都有。過去是農(nóng)耕為主,尤其是北方,冬天就是休養(yǎng)生息的時候兒,沒事兒可干。除了聽人聲兒(聽書看戲)之外,想聽點兒來自大自然的美妙聲音太難了。 所以人們才通過養(yǎng)鳥、養(yǎng)蟲來實現(xiàn)。再說說北京為什么這么多的愛蟲兒之人?聽說現(xiàn)在有專門的鳴蟲協(xié)會,您別看我在這兒跟您聊還成,我不養(yǎng)蟲兒,更不會份,所以我不是這個協(xié)會會員,但是我身邊兒愛好此道的朋友不在少數(shù)。這主要是老傳統(tǒng),此風應當盛行于清朝。 那時北京云集了大批達官顯貴,更有吃鐵桿兒莊稼的八旗子弟,甭說冬天農(nóng)閑時節(jié),一年四季他們也不用勞動。最后落下一個字:玩兒,變著法兒的玩兒,開頭兒咱說了,琴棋書畫叫四大雅,花鳥魚蟲叫四大玩兒,別看蟲兒排在最后,但那是為了說著順口兒,不表示他最不重要。 當然傳承至今,也叫玩兒,但是早已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在傳承,這里面門道兒還挺多的,我說的對與不對,歡迎您留言指正?;蛘吣歉信d趣,以后咱不妨分門別類的把它們單拿出來專門兒聊聊。 |
|
來自: 零壹貳012 > 《昆蟲綱(六足蟲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