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十六字令,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這里,我選擇了時間較長的《詩韻新編》(十八韻)、爭議頗多的《中華新韻》(十四韻)和傳說中的《中華通韻》(十六韻)。粗略地評價一下,如有不周,請大家諒解。 首先說《詩韻新編》(十八韻),具體韻部如下: 一麻: a. ia. ua. 二波: o. uo. 三歌: e. 四皆: ie.üe. 五支:-i. 六兒: er. 七齊: i. 八微: ei. ui. 九開: ai. uai. 十姑: u. 十一魚:ü. 十二侯: ou. iu. 十三豪: ao. iao. 十四寒: an. ian. uan.üan. 十五痕: en. in. un.ün. 十六唐: ang. iang. uang. 十七庚: eng. ing. ueng. 十八東: ong. iong. 關于六兒韻部,其所包含的韻字有,陰平:(無);陽平:兒、而、陑、洏、耏、鮞、鴯;上聲:爾、邇、耳、洱、餌、珥、鉺、駬;去聲:二、貳、佴、咡。 沒錯,就這些。我想除了少數(shù)的學者詩人以外,恐怕絕大多數(shù)詩詞愛好者們,在用六兒韻部作詩填詞的時候,都會為此而抓狂吧。當然,除了這個微小瑕疵外,《詩韻新編》(十八韻)是我所見到過的眾多新韻里面,編制的最簡明、最合理的詩韻! 其次說《中華新韻》(十四韻),因在前一個問答中已經分析過,就不過多地敘述了。只說一下結論,即其十一庚韻部(eng. ing. ong. iong)和十二齊韻部(i. er.ü)編制的不太合適。 最后說《中華通韻》(十六韻),具體韻部如下: 一啊: a. ia. ua. 二喔: o. uo. 三鵝: e. ie.üe. 四衣: i.-i. 五烏: u. 六迂:ü. 七哀: ai. uai. 八欸: ei. ui. 九熬: ao. iao. 十歐: ou. iu. 十一安: an. ian. uan.üan. 十二恩: en. in. un.ün. 十三昂: ang. iang. uang. 十四英: eng. ing. ueng. 十五雍: ong. iong. 十六兒: er. 關于三鵝韻部(e. ie.üe),隨便選了幾個字,鵝(e)、皆(ie)、學(üe)。很明顯就可以知道,皆與學押韻,而鵝與“皆、學”都不押韻。進而可知,韻母(e)與韻母(ie.üe)不押韻,因此可以說,三鵝的韻部編制的不太合適。 關于四衣韻部(i.-i),也隨便選了幾個字,衣(i)、支(-i)。很明顯就可以知道,衣與支不押韻。進而可知,韻母(i)與韻母(-i)不押韻,因此可以說,四衣的韻部編制的也不太合適。 總體來說,《中華通韻》(十六韻)給人的感覺是:編者們可能被眾多詩詞愛好者對《中華新韻》(十四韻)熱情洋溢的評論所感動,有點兒蒙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