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達到3小時59分15秒,這是世界競走歷史上女子首次打開4小時大關。 折合配速達到了驚人的4分47秒,換句話說,如果劉虹以這個配速去競走馬拉松,她只需要3小時22分左右就能完成,這絕對大多數(shù)大眾跑者來說,這絕對是一個相當高水平的成績。 扎心的是,人家是走完的,而我們是拼死拼活跑完的,95%的跑者還沒人家跑得快。 當然,其實拿劉虹跟大眾跑者進行直接比較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競走不同于走路,是一項技術含量極高的競技性項目,也同樣是競速項目,劉虹是世界上競走最快的女性,她走得比大眾跑者跑還要快這當然并不意外。 只是通過這樣的比較讓大眾跑者理解競走的速度能快到什么程度,以及思考跑步是否可以借鑒競走技術。 劉虹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小時候就表現(xiàn)出良好的運動能力,經(jīng)常參加各種運動會。后被江西省田徑隊的教練看重開始業(yè)余競走訓練,之后走上競走專業(yè)訓練道路。 劉虹從青年到成年,在各級各類比賽中不斷斬獲金牌,但她的奧運之路卻并非一帆風順。在北京奧運會上以1小時27分17秒的成績獲得第四名,創(chuàng)造了個人最好成績。 多年來只要一想這一幕她就感到遺憾:“我一直忘不了那個畫面,北京奧運會時我的壓力特別大,特別希望在家鄉(xiāng)父老面前發(fā)揮最好水平,而其實那時我的訓練水平還不具備爭金實力。” ★ 2011大邱世錦賽上,劉虹以1小時30分00秒獲得銀牌; ★ 2013年莫斯科世錦賽上,她以1小時28分10秒的成績獲得第三名; ★ 而在她十分看重的倫敦奧運會上,劉虹以1小時26分又只獲得一個第四名次,再次與獎牌失之交臂; ★ 直到倫敦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亞軍卡尼什金娜的銀牌被剝奪后,劉虹才遞補獲得了一枚倫敦奧運競走銅牌。 進入里約奧運周期的劉虹競技狀態(tài)逐漸達到了巔峰: ★ 2015年8月,在北京舉行的世界田徑錦標賽女子20公里競走比賽中,劉虹以1小時27分45秒的成績獲得冠軍。 ★ 2016年的里約,劉虹最終用一枚金牌終于實現(xiàn)了她的奧運金牌夢。 在奧運會結束后,劉虹選擇淡出一線,暫時回歸家庭,2018年1月,劉虹升級為母親。 隨后于2018年下半年開始恢復訓練,劉虹將復出的首站選在了中國香港,在2019年1月1日進行的一項競走比賽中,劉虹以1小時30分43秒順利完賽,并奪得冠軍,那是劉虹時隔2年4個月后重返賽場,也是她個人職業(yè)生涯獲得的第25個冠軍。 2月17日,在日本全國錦標賽男女20公里競走中,劉虹以公開組嘉賓選手的身份參賽,她最終以1小時27分56秒的成績獲得冠軍,這個成績比另一位名將楊家玉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時的奪冠成績還要出色。 劉虹在今年第三場比賽中再次創(chuàng)造佳績,大幅度提升了女子50公里競走世界紀錄,要知道在去年的雅加達亞運會上,男子50公里競走奪冠成績也不過是4小時3分30秒。 這也意味劉虹創(chuàng)造的世界紀錄足以拿到亞運男子金牌,甚至這個成績距離世錦賽男子達標成績也僅僅差了15秒,而世錦賽男子參賽人數(shù)也就是50人; 不夸張說,劉虹的50公里水準,大致已經(jīng)到世界男子百強行列。 事實上:頂尖選手生過孩子后復出,同樣取得佳績的也有史可查。 比如瑞士網(wǎng)球名將克里斯特爾斯就是其中的代表。 女性選手生育后,通過恢復體能,加之升格為母親后往往心態(tài)更為成熟,因此有很大可能性比年輕運動員更具競爭力。 當然,劉虹的復出之快還是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她是從去年下半年10月才開始恢復訓練,僅僅兩三個月,就已經(jīng)基本回到巔峰狀態(tài),真可謂天賦異稟。 劉虹是專業(yè)競走運動員,這賦予她極強的耐力,競走與馬拉松同為耐力項目; 因此,項目間轉化也不是難事,很多人可能知道劉虹還跑過馬拉松,最好成績是2小時51分左右。 2018年7月,在崇禮168國際超級越野賽中,劉虹以4小時28分09秒位居該組別女子組第二名。 2018年10月底,在河北河間詩經(jīng)馬拉松賽上劉虹奪得10公里女子組冠軍,就是在就在這次馬拉松比賽后,劉虹宣布自己將復出,正式備戰(zhàn)2020年東京奧運會。 走、跑、跳、投是人類的基本生存技能,正是因為從爬到走,解放了上肢,完成了人類進化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以競速為目的的走則發(fā)展成為競走項目。 當然,競走并不是一個特別古老的運動項目,在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并沒有這個項目,競走起源于英國,1867年,英國舉行了第一次競走錦標賽。 1908年,奧運會正式將競走列為比賽項目。 我們看到中長跑比賽中,每個運動員的動作技術似乎都存在很大差異,但是在競走比賽中,幾乎運動員技術動作完全一致,這是由競走比賽的規(guī)則所決定的。 運動員行進時,兩腳必須與地面保持不間斷接觸,不準同時騰空,著地的支撐腿膝關節(jié)應有一瞬間的伸直,不得彎曲。比賽時,運動員出現(xiàn)騰空或膝關節(jié)彎曲,均給予嚴重警告,受3名不同裁判3次嚴重警告即取消比賽資格。 競走與跑的根本區(qū)別:在于走步時兩腳必須與地面輪換接觸,不能有騰空階段。 田徑比賽規(guī)則規(guī)定:每步中,運動員在后腳離地之前,前腳必須著地,腳落地時,該腿必須有一瞬間的伸直。 在跑步中,我們往往對于是腳跟著地還是前腳掌著地而爭論不休,但是在競走比賽中,腳跟著地卻是最基本的技術,腿部動作是競走技術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前邁的腿在腳落地時要伸直,用腳跟先著地,這樣可增大步長。 競走比賽我們看到運動員臀部都是一扭一扭的,會覺得這個項目特別奇怪,其實競走從來沒有規(guī)定必須要臀部扭動,這是為了獲得更快的前進速度,運動員會明顯加大送髖和骨盆前后轉動,從而形成了這樣特定的技術特點。 而平時我們即使是健走或者暴走,加快了速度,也無法產(chǎn)生競走運動員那樣的動作特點,雖然,競走是耐力項目,同樣也是技術要求非常高、技術及其細膩的項目,因為當走得非??鞎r,如果技術不到位,是非常容易出現(xiàn)雙腳同時騰空的。 雖然,競走技術跟中長跑技術差別巨大,但事實上相當一批運動員,特別是以孫英杰為代表的中國女子中長跑運動員和日本部分女子運動員,都是借鑒了競走技術。借鑒了什么技術? 快步頻,重心起伏小,也即用競走的方式來跑步。 我國著名中長跑運動員孫英杰目前也在從事大眾跑步指導工作,希望能將自己多年經(jīng)驗傳遞給大眾跑者。 孫英杰當年的技術特征也十分鮮明,步頻極高,步幅不大,身體重心起伏很小,不是前后擺臂,而是肩膀自然上下運動。大家可以看看孫英杰這段指導視頻。 雖然對于孫英杰在視頻中的某些說法小編不敢茍同,但其實她的指導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其本質強調極快的步頻,相對小的步幅,很小的重心起伏,說白了就是類似競走的跑法。 你也許并不完全認可這種跑步技術,但孫英杰就是依靠這種技術達到很高水平,也說明跑步技術流派的多元化,沒有最佳跑姿,只有適合自己的跑姿。 其實在中長跑技術中,在中低速度情況下,采用快步頻,相對小的步幅一直是比較被大多數(shù)專業(yè)人士和跑者認可的技術,這樣的技術可以減少重心起伏而達到省力的目的。 慢步頻的劣勢 快步頻的優(yōu)勢 大量研究認為每分鐘步頻在180步左右時,雙腳將更接近與輪子的效率,身體重心起伏較小,跑步的效率將會大大提高。 當然步頻是否需要加快到孫英杰老師說的達到200步/分,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了。 中國在競走項目已經(jīng)形成無可比擬的強大集團優(yōu)勢,除了劉虹,切陽什姐、楊家玉,呂秀芝等運動員個個拿出來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奧運項目女子20公里競走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還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擁有一批世界頂尖選手。 對于大眾跑者而言:借鑒競走技術中快步頻、重心起伏低的技術特點,從而讓跑步變得更輕快也是可以做到的。 每日干貨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文章】 5G時代折疊手機將大流行∣折疊小腿能讓跑步跑得更快嗎?買跑鞋尺碼合適就付款?按照這七個步驟你就是選鞋專家不做間歇跑和長距離訓練|日本著名教練是如何指導眾多跑者破3的你覺得今天的我[好看]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