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在翻看《史記》之前,有一個問題,按道理來說,司馬遷寫《史記》應該是從華夏文明的開端“三皇五帝”開始講起,一直講到他那個時代,就是漢武帝時期,中間呢有三千年的歷史跨度。可是我們看到的《史記》卻是以“五帝”作為全書的開端,直接跳過了“三皇”。是司馬遷沒有聽說過三皇的上古傳說?人首蛇身,創(chuàng)造八卦的伏羲大神?沒有聽說過女媧補天,盤古開天辟地?還是沒有聽說過燧人氏鉆木取火?神農(nóng)氏嘗遍百草? 他肯定是聽說過的。但是《史記》中沒有關于三皇的專門記載。只有在《秦始皇本紀》里,借李斯之口,說出了一句“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眱H此而已。那么是什么原因讓作為我們?nèi)A夏老祖宗,為人類發(fā)展做出質(zhì)的進步的“三皇”沒能出現(xiàn)在這樣高規(guī)格的史書當中呢? 第一個原因,“三皇”雖然是我們中華文明的始祖,但是沒有真實的直接證據(jù)流傳下來,有的只是口口相傳的傳說,甚至大部分的傳說都是脫離真實生活層次的,簡單舉個例子,比如說女媧造人,暫且不說我們?nèi)祟惖倪M化論,我們知道我們?nèi)祟愂翘ド鷦游?,女媧是用泥土捏的人,顯然這種神話色彩的故事,可以成為故事,但無法成為史書的一部分。 司馬遷又是一個非常嚴謹?shù)氖穼W家,他大量的閱讀古書和史料,實地考察歷史遺跡,親自搜集歷史實據(jù),以作匯總,然后進一步的認真分析和細心選擇。在《五帝本紀》中有這么一句話,“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之首”??梢娝抉R遷對史料的真實性和選擇性決定了他用“五帝”作為本紀和全本書的開端,而不是“三皇”。他不想《史記》作為一部史書,拿神話傳說作為起始,給自己的史書打下一個鬼神的基調(diào),降低《史記》的可信度和史學價值。 第二個原因,完全是我個人憑空猜測揣摩的,我覺得《三皇本紀》司馬遷是寫了的,因為如此美麗的神話故事,作為一位文人,是不可能不技癢,并且從新整理描述,并記載下來?!叭省钡墓适?,更像是一個人年輕時候的一段綺麗的夢,色彩斑斕,光怪陸離,溫馨與震撼,生命的誕生與世界的周轉。這些故事都太美麗了,太迷人了,司馬遷不可能不去寫。 只是,他寫了,但他又非常清楚史書的特質(zhì),堅硬冰冷。所以,他并沒有把《三皇本紀》加進《史記》當中,甚至記錄“三皇”的文章叫《三皇傳說》,《三皇神話》。而這種單一存在的手稿,傳承下來的幾率比一部史書傳承下來的幾率要小太多了。 年輕時七彩的夢,終究會遺失,成年人世界那沉重與冷酷的記載,則得到流傳。 第三個原因,和司馬遷個人有關。咱們前面聊到過司馬遷是一位通曉百家,融會貫通,自成一家的學者。但他身體里“儒家”的基因是占很大比例的。他雖然也說過儒家是費話多,實操少,但同樣他也非常認可儒家的“三綱五常”。這種認可是印到骨子里的,所以他對于世界的評判,很大程度上是依據(jù)和遵循了儒家的“倫理文化”。(其實我們現(xiàn)代人也是,講的是倫理道德) 我們知道“三皇”時期,是遠古時期,人們只是以血緣關系結成了親族集團——氏族。形成了一片片的氏族公社,散落在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為主的各水系周圍。這種氏族公社有一個時期甚至是母系社會,女人是氏族的主體,從生至死,都生活在氏族中,而氏族的男子則施行走婚,就是成年后,要去到其它的氏族公社進行群婚。 “三皇”時期的生存模式,又是女子為大,又是群婚,又是互食,完全沒有倫理道德可言。這在司馬遷眼里是無法認可的。所以他沒有記載“三皇”時期。 當然,司馬遷的《史記》沒有記錄“三皇”,不要說我們,就是他之后的古人,也為《史記》感到惋惜。于是,唐朝貞觀年間的一位史學家司馬貞,專門為《史記》補了《三皇本紀》,描述了伏羲、女媧、神農(nóng)等上古時期神話傳說的人物和部落首領的歷史故事。以慰先人,以饕來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