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有人發(fā)起了一個投票,說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我們養(yǎng)娃的圈子里,哪些育兒新詞曾經扎了無數(shù)父母親的心,排名第一的名詞是什么你知道嗎?這個詞叫“陪讀涼涼”。 名詞注解:指陪娃寫作業(yè)陪到人生絕望,生無可戀。 2018年可以說是陪娃寫作業(yè)出事故最多的一年了,有人陪娃寫作業(yè)寫到中風,有人陪讀到心臟病復發(fā),有人干脆陪孩子陪到出家,還有人陪讀竟然順便拿下了教師資格證……最終的結果是:類似于前面兩種的媽媽基本已經進入了自暴自棄狀態(tài),而后面兩類媽媽已然順利成佛。 還有的媽媽實在是陪讀到無奈,索性提前在朋友圈招親,承諾等到孩子18歲一定配房配車配彩禮,只有一點要求,那就是趕緊請未來親家提前把孩子接走,順便把作業(yè)輔導一下。 說來說去保命要緊,錢啊房子啊什么的都是身外之物,隨它去吧……. 看來,每位陪讀的媽媽都有一部辛酸血淚史?。‰y怪有網友感慨:寫作業(yè)簡直是破壞親子關系的第一殺手! 媽媽們都一馬當先搶占了“陪讀”的先機,那爸爸們去哪了呢? 最近一段視頻火了,繼媽媽們陪讀大軍潰敗之后,本來脾氣很好的爸爸們,也開始進入“漸進式崩潰”模式,妻子們則躲在一邊偷拍取笑“你的小情人還可愛不?”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一臉地幸災樂禍。 誰讓你平時看別人輔導作業(yè)咆哮,總會提醒別人要克制自己,結果輪到自己上場…… 調侃歸調侃,自嘲歸自嘲,自己的孩子終究還是得自己操心,那么陪孩子寫作業(yè)這件事真就沒救了嗎?下面這份班主任推薦的超詳細做法值得家長們觀看! 01、你是怎么提醒孩子完成作業(yè)的? “快點去寫!就這點作業(yè)你準備寫幾個小時?” 這些話術是不是覺得很耳熟呢?對號入座一下自己說過幾句吧。 聽了這些話,聽話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自覺地開始寫起來,不聽話的孩子也許會不情愿地走向書桌邊,邊磨蹭邊開始,在你的威脅警告聲中開始艱難的作業(yè)旅程。 其實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聽到有人用以上幾種語言,再加上命令和控制的語氣來跟你說話時,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首先,當我們用以上幾種方式催促孩子寫作業(yè)時,孩子大腦接受到的真實信息是:我在被控制、我在被命令!與此同時,大腦第一時間輸出的信息其實是“拒絕”,而不是去“行動”。 所以當你用命令的語氣要求孩子寫作業(yè)時,已經在把孩子推向抵抗自己的那個方向了。如果一個人不是發(fā)自本能地去做某件事情,那么他就不會認真去完成,至少取得好結果的可能微乎其微! 很多家長在要求孩子去完成某件事情時,最常掛在嘴邊的話語就是“你必須……”“你應該……”“你這時候要……”,如果此時你換個方式、換種語氣,對孩子說“你要不要…..”“接下來你是不是……”“你是想先……”。 不要小看這樣小小的說話語氣的改變,將簡單的一句話分成三五句來講,這樣轉換說話方式,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很累,可能會認為等待孩子自己回答,比你直接告訴他答案要節(jié)省時間。 但是其實對于孩子來說,經過思考,從嘴巴里說出來的話,要比聽到的話有用得多。用后面這種詢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孩子做起事情就不會顯得被動,就會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積極性。 02、讓孩子有參與感是多么重要 記得我家孩子剛開始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每天都會在微信群里提醒家長,要提醒和幫助孩子對照課表把第二天要上課的書裝進書包,以免遺漏。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孩子還小,再大一點自己收也不晚。我就每天晚上親自幫她把書包整理得整整齊齊,該帶的物品一樣不落地放進去。那段時間她完全沒有自己整理書包的意識,似乎這件事跟她沒有任何關系。 可是有一天因為加班太晚,我回家累得筋疲力盡,整理書包時少放了一本書進去。第二天放學會女兒一見到我就開始埋怨:“媽媽,從今天開始我不用你幫我整理書包了,你昨天都忘記幫我把語文書放進來了,害我今天上課被老師批評!”從那以后,她自己每天寫完作業(yè)后認真對照課表把書包整理得好好的,一次都沒有遺漏過東西。 很多家長在孩子寫作業(yè)之前幫孩子把書本擺放好,寫完作業(yè)幫孩子書本收好,似乎孩子的任務僅僅是公事化地完成作業(yè)就行了,孩子自始至終沒有主人翁意識,她不覺得學習這件事就包括擺放書本和整理書包,對她而言,似乎只是完成老師和家長的要求而已,這個時候的孩子會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態(tài)度。 對于寫作業(yè)這件事,家長千萬不要喧賓奪主,如果你實在不放心可以監(jiān)督孩子執(zhí)行,千萬不要代替孩子執(zhí)行。只有當孩子從內心認同自己是完成作業(yè)這項任務的一份子,并且是最重要的主體時,他的大腦才會輸出積極主動的信號。只有這樣,他才會有意識去主動完成作業(yè)。 03、如何讓陪讀這件事變得容易呢? 跟孩子溝通時,盡量不要用命令的語氣 把“吃完飯了,趕緊去看書寫作業(yè)?!睋Q成:“我們現(xiàn)在吃完飯了,接下來該做什么?” 把“先去寫語文,寫完語文再寫數(shù)學。”換成:“你想先寫語文還是數(shù)學呀?” 這樣在溝通方式上做一點小小的改變,正是為了讓孩子從被動接受一方轉換成主動思考一方,增加孩子的參與感。 了解孩子寫作業(yè)磨蹭的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 孩子寫作業(yè)慢,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不會,很多家長看來很簡單的題目,有可能在孩子眼里就是逾越不過去的山,很多家長一看孩子這個題也不會,那個題也不熟就開始焦慮,繼而開始發(fā)火。 此時的家長不要急躁也不要催促,一定要了解孩子不會或者不熟的知識點是什么。 其實低年級孩子不會的題目,完全可以依靠多多練習進行提升,家長了解了孩子不會的題目是哪些,可以準備一個專門的本子,把這些知識點記錄下來。針對這些知識點,每天出一兩道相似類型的題目讓孩子利用幾分鐘時間做一下,做錯了也不要發(fā)火,認真給孩子講解,然后再繼續(xù)每天練習,直到孩子熟悉為止。 當然,千萬不要做出一張試卷來讓孩子每天做一遍,那樣做只會加劇孩子抵抗寫作業(yè)的抵抗心理。 讓孩子自己制定獎懲目標和規(guī)則 我家孩子每天晚上回來除了寫作業(yè)以外還要彈一個小時鋼琴,但往往是寫完作業(yè)之后再彈鋼琴,彈完鋼琴就快十一點了,原因是每到彈鋼琴的時候她就很抗拒,而她一抗拒就很磨蹭,一磨蹭一個小時的彈琴時間往往就變成了一個半小時。 后來,我跟孩子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溝通,了解到孩子彈琴慢的原因是因為每次彈完琴我就催促她趕緊睡覺,剝奪了她睡前看書的權利(她并沒意識到是因為她彈琴浪費了很多時間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后來孩子自己提出一個方案,那就是把學習時間調整一下,放學回來先彈琴,如果彈琴認真就允許她看20分鐘課外書,吃完晚飯再寫作業(yè),如果寫作業(yè)又快又好,睡前再允許她看20分鐘課外書。 就這樣愉快地決定了,有了看課外書的動力,孩子現(xiàn)在基本上都會在十點鐘之前就準備入睡了。 讓孩子主動參與到計劃的制定中來,提出合理的意見并采納,是制定學習獎懲目標的關鍵要素。 當你懂得了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將對自己負責的權利交還給孩子,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陪讀這件事根本就不是事! |
|
來自: 柳家李紅 > 《形色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