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有一位著名的美軍軍事家,此人飽受爭議,他就是巴頓將軍,一個優(yōu)點、缺點都相當突出的人。巴頓,人稱“美國陸軍第一劍客”、“美國第一勇士”,并創(chuàng)建了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這在美國軍事史上是一件大事。 坦克首次出現(xiàn)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在1916年的索姆河戰(zhàn)役中取得了勝利,從此名聲大震,為各國效仿。 當時的巴頓機緣巧合,正在美國第一個五星上將——潘興的手下當副官。不巧,巴頓是一個不受拘束的人,他喜歡打仗,希望到前線去出力,在后方安逸的環(huán)境中對他來說其實是一種折磨。 于是某天,他就和潘興提出:他要到前線作戰(zhàn)部隊去。 潘興非常了解巴頓,他知道巴頓是一個耐不住寂寞的人,于是給了他兩個選擇。 潘興作為巴頓的上將,十分欣賞巴頓,比如在對士兵軍容軍紀上,潘興要求十分嚴格。潘興的部隊一次急行軍前往墨西哥,到達目的地后士兵們都十分疲勞,沒有擦皮鞋就休息了。潘興看到以后特別生氣,批評當時的值日軍官,命令士兵們立即起來擦皮鞋。就在潘興批評的時候,他看到了巴頓的皮鞋,大感滿意。 巴頓的皮鞋什么樣呢?四個字來形容就是:锃明瓦亮。幾乎達到了潔癖的程度。 于是命令眾人,照著巴頓的皮鞋擦,他什么樣,其他人也得什么樣。 在巴頓提出要到前線部隊的時候,潘興心中正在考慮組織一個坦克部隊,在他眼中,巴頓是一個很合適的人選。但他沒有直接跟巴頓說,而是同巴頓講:你要離開,我沒有意見,現(xiàn)在有兩個崗位給你選擇,一是指揮一個步兵營,二是組建坦克部隊。 巴頓聽了,覺得都不是他想要的崗位。他想當騎兵。 巴頓出身富裕,家中養(yǎng)了很多馬,巴頓很早就接觸到了馬,對馬術和劍術的癡迷程度常人難以理解。 1912年,他和他的妻子比阿特麗斯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參加軍事五項全能會,順道要去巴黎旅游,他的妻子很高興,對巴頓說:這是我們第二個蜜月。結果巴頓把妻子領到了索尼爾騎兵學校,拜訪了當時著名的劍術大師克萊里,聽他講了整整一周的課。 回國后,他自己研制了一種馬刀,這種馬刀后來被騎兵部隊采納,巴頓因而有了“美國陸軍第一劍客”的稱號。 但是巴頓在騎兵上再怎么有造詣,潘興沒給他這個選項也是白搭。 他陷入了兩難。 組建坦克部隊是小事,如果組建失敗,就會在自己的履歷上留下一個不良的印象,從而影響他的仕途;可步兵他又不愿當。 這個時候他想起了一個人——他的岳父艾爾。 艾爾是美國著名名流,是一個紡織巨頭。巴頓寫信給岳父,向他請教自己該怎么辦。 很快,岳父的回信就到了: “我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對戰(zhàn)爭一無所知,這里我對你的建議是,應該選擇那些你認為對敵人打擊最沉重,對自己傷亡最小的武器?!?/p> 一個重要決定就因一封信產(chǎn)生了。 巴頓找到潘興,說他愿意去組建坦克部隊,他認為自己能用這種新式武器給敵人最大的殺傷,給自己最小的傷亡。后來的事實也證實了這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