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大家兩個問題:如果孩子想讓家長配合拍一段抖音,作為家長你是欣然接受、積極配合呢,還是不予理會并且批評孩子玩手機呢?或者你的孩子壓根就不會跟你一起玩抖音呢? 在孩子成長教育的三個階段中,中學階段是父母最頭疼的時期。因為小學階段孩子還小,相對比較聽話,即使不太聽話,也不敢反抗父母的權(quán)威,翻不了大浪。而成年以后,孩子心智逐漸成熟,能夠體會父母的不易,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自然變得讓父母省心。中學階段是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這一時期是親子關系最緊張的階段,也是孩子成長最危險的階段。所以也是父母最艱難的時期。很多家長在這個是階段被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搞得焦頭爛額、心力憔悴。 一般而言,孩子從14歲也就是初二的時候開始進入青春叛逆期,到16歲上高中時達到巔峰,并一直持續(xù)到高中畢業(yè)甚至大學期間。青春期的孩子問題特別多,集中表現(xiàn)在:逆反心理特別嚴重、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沉迷手機和網(wǎng)絡游戲、早戀、學習成績下降等幾個方面。甚至有的學生與老師對著干、逃課、抽煙、結(jié)交社會不良人員、犯罪等。面對這些問題,家長們心急如焚但又束手無策,很多家長不得不求助于學校老師。其實,在孩子的成長問題上,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老師在知識教育上可能比家長更專業(yè),但是老師代替不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與陪伴,老師給不了孩子家庭的溫暖。而這些恰恰又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影響孩子,學會與孩子相處。那么,父母具體該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要認識到孩子青春期叛逆是正常的,是成長的規(guī)律,并不是你的孩子突然變“壞”了、“不聽話”了。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發(fā)生一些變化,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不會再什么事都聽大人的,這樣難免會與家長的想法產(chǎn)生沖突。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勢必加重逆反心理。學習壓力和各種困惑也會使他們變的焦慮,各種誘惑時刻考驗著他們的自制力。他們也很不容易。 其次,要學會與孩子相處。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爸爸與兒子要像哥們兒一樣相處,媽媽與女兒要像姐們兒一樣相處。試著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不要總是問成績,偶爾也聊一下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其實孩子不愿意跟家長多說話的原因就是跟你沒有共同話題。他說的你不懂,你說的他不感興趣。試想一下,如果你收入不高,別人老問你工資多少,你反感不反感?如果你小孩成績不好,別人老跟你聊孩子成績,你是不是很尷尬,你還愿意跟他多說嗎?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如何跟孩子聊天。還有,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隱私,既要陪伴,又要給予適當?shù)目臻g。比如,孩子關著門在房間里不知道在干什么,與其耳朵貼在門上偷聽,不如選擇相信他在學習。你可以在平時給孩子留下開明理解的印象,直接跟孩子說,想玩手機就放心大膽地玩,玩夠了學學習。說不定孩子反而不好意思一直玩手機了呢。 再次,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少說教,多影響。有的家長不讓孩子玩手機,但是自己卻整天機不離手。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位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多給孩子灌輸正能量,培養(yǎng)孩子的積極心態(tài)。不要總是用反面教材警示孩子,用讓人悲觀的現(xiàn)狀“激勵”孩子。比如,總是在孩子面前嘮叨:我們家條件不好,父母多么辛苦地拼命賺錢供你上學,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不好好學習就對不起家長,千萬不要像誰誰誰那樣不爭氣,我們都是為你好……巴拉巴拉。告訴你,沒有任何作用,只能讓孩子徒增壓力,產(chǎn)生負面情緒。因為你給孩子灌輸?shù)亩际窍麡O悲觀的思想。試著換一種方式教育,比如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內(nèi)容,讓孩子自己體會你工作的辛苦。以自豪的口吻告訴孩子,自己的收入比同事或同行高,因為自己比其他人更努力、更有方法、更有效率、知識水平更高等,讓孩子自己體悟幸福生活都是努力奮斗得來的道理。這樣,孩子就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效果比你說“一定要好好學習呀,千萬不能像我一樣沒知識沒文化,只能一輩子出苦力”要好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