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開始,國內陸續(xù)出現民營航天公司,民用航天技術也漸漸走進大眾視線。教育是立國之本,科技后備人才要從學生抓起,我家對于航天的教育是非常重視的,國務院把每年的4月24號定為國家的航天日,航天教育成為了STEAM教育市場的一個新領域,然而,航天領域高昂的研發(fā)成本以及每個細分領域的技術的小眾化,成為了航天STEAM教育的難以普及推廣的難點,在傳統(tǒng)的航天科普教育中,多以制作航天模型,開展航天科普活動,在科技館天文館觀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浩瀚的星空,成本與設備的局限,限制了孩子們的想象力與進行進一步探究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在另外的一個新技術領域——VR——因其高度的沉浸感、交互性,構想性,在教育領域被越來越廣泛的運用,使用VR教育手段,降低實驗實訓成本,降低風險,降低技術門檻,越來越被教育機構認可。然而VR內容還主要集中于與傳統(tǒng)的科目的結合,如地理、化學、生物等。鮮有人知VR起源于航空航天領域,如何將專業(yè)又高冷的VR航天,轉化成被大眾以及孩子們接受的,有趣且嚴謹的VR航天STEAM教育內容,從而極大降低航天教育的成本與難度,真正意義上推動航天科普教育走向大眾。 發(fā)展VR航天教育意義 圖片來源:酷麒VR航天課程截圖 使用VR設備,帶學生們去遨游太空認識八大行星,看火箭的裝配流程,學習衛(wèi)星的制作,體驗太空艙的生活等等,讓他們親自完成航天工程師們做的事情和工作,這對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來說是非常至關重要的。在課程當中讓學生應用他們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等學科知識解決航天工程當中的物理現象,最終形成一個數學建模的過程,給學生打造一個航天工程師的工程思維。 VR與航天技術結合的教育優(yōu)勢 1、降低對場地和成本的要求 我們都知道航天是一個燒錢的事情,學校想開設航天方面的課程,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才行??珊芏鄬W校教育經費有限,這就讓他們望而卻步。而VR與航天技術的結合,正好就解決了這一問題,學校不必再為沒有場地、沒有資金建設實驗室不能開設航天課程而發(fā)愁。只需佩戴VR設備,在普通教室就可以隨時隨地開設航天相關課程啦。 2、解決實驗材料不可循環(huán)使用問題 傳統(tǒng)的航天課程中,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比較關心的,實驗材料能否循環(huán)使用?最多能支撐幾次實驗拆裝?目前市面上的航天教育產品中,一般最多可支持10次的拆裝實驗,而且拆裝過程浪費大量時間。 VR技術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讓原本昂貴的航天實驗材料得以循環(huán)利用,讓原本昂貴的實驗器材實現隨手可取,有效降低了實驗成本;老師再也不會因為為零部件的損壞沒及時更換而著急。 3、靈活式教育,沉浸式體驗 學生不用再單憑圖片、視頻,來理解復雜的太空、天體運動。通過VR課堂,讓學生可以和航天員一樣遨游太空,學習各種航天器的工作原理,身臨其境地過一把身處太空的癮。 VR航天教育發(fā)展現狀 作為國家戰(zhàn)略性科技領域,航天是最早捕捉并應用VR 技術“商機”的先行者之一。美國宇航局是研發(fā)VR 技術的鼻祖之一。其實,美國宇航局已使用VR技術超過25年。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利用VR設備讓宇航員進行虛擬現實的訓練。ESA(歐洲空間局)的宇航員們則利用VR為自己在ISS(國際空間站)上的生活做準備。 圖片來源:網絡 Tim Peake(ESA宇航員)正在體驗虛擬旅行 |
|
來自: 昵稱m5Gu5 > 《裝備技術發(fā)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