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span>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明天就是雨水了,五行中水生木,春天是肝木的季節(jié),有水才能涵木,所以雨水來了。
北京上周才迎來了痛快淋漓的初雪,雨水一到,伴著濕,伴著倒春寒,對剛從春節(jié)假期的暖被窩里走出來的人們來說,又是一場清冽嶄新的挑戰(zhàn)。
雨水后該怎么養(yǎng)?有兩個大主題。
養(yǎng)肝升陽,防濕健脾 春天萬物抽新,萌勃生長,《內(nèi)經(jīng)》里講春天是肝經(jīng)活躍的季節(jié),所以順應自然,養(yǎng)肝是大主題。 但為什么說雨水過后要開啟「祛濕」季了呢? 因為雨水后濕氣漸盛,尤其現(xiàn)在「濕」人越來越多,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變化,導致大家多少都有一些脾胃問題:虛胖、不消化、水腫、習慣性便秘、大便粘馬桶、腹瀉、沒食欲、口臭…… 在濕氣破寒而來的這個節(jié)氣,春氣應肝本身就對脾有壓制,這個時候不提前把「祛濕健脾」提到日程上來,到了濕重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所以說,這時候,健脾防濕這件事,一定一定,要先做,還要做好。
防濕健脾是基礎,不要讓肝「得意忘了形」 春天是肝經(jīng)的主場,但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整體,我們順勢養(yǎng)肝的同時,更不能忘了照顧其他的在臟腑,尤其是脾。
五行里脾屬土,肝屬木,木克土,所以在肝經(jīng)本身就旺盛的春天,我們的脾土就容易被壓制。
再加上雨水過后,「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谷雨」,濕氣隨著雨水增多而漸漸喧囂,「濕氣通于脾」,我們脾的運化開始被纏住,也是對脾的一種壓制困擾。
雙重外力下,健脾防濕就格外重要了。
具體怎么做呢?
首先大前提是不要作,調(diào)理脾胃是個很大的話題,但其實也是很小的事,注重細節(jié),健康作息,保持好心情,不用過多操作,也能有一副好脾胃。
再來,可以多喝粥。 孫思邈說過,「春時宜食粥」,粥方溫軟,是養(yǎng)胃和中的好方法,不少百歲老人萬年都是常喝粥來養(yǎng)生。
春雨多了以后,脾濕漸重,推薦喝些健脾除濕的粥方來鞏固脾胃,防祛濕邪。
這里推薦一種好食材,薏苡仁。
它是祛濕界的明星了,《本草新編》中說它「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strong>
關于薏苡仁還有個小典故: 東漢末年有位叫馬援的將軍,他帶兵去南方打仗時,當?shù)貪裥罢螝庵?,士兵們出現(xiàn)了腫脹等病,嚴重影響了作戰(zhàn)力。 后來,軍中常服用當?shù)氐霓曹尤?,身體內(nèi)的濕氣沒了,除瘴氣,輕身爽利,順利打了勝仗。在班師回朝時,他還特意載了一車薏苡仁。 朝中有人嫉妒他,在他死后向皇帝進獻讒言,說馬援從南方貪污了大量珍寶(明珠),帶了一車運回京城?;实鄄淮笈?,不但收回了對馬援的封號,還下令讓他不得葬在城內(nèi)。 之后,人們就用「薏苡之謗」來比喻被人誣蔑,蒙受冤屈。 薏苡仁利濕的作用傾向于滲濕,能升能降,是一點點利水消腫,健脾補中的。
日常我們吃薏苡仁祛濕的時候,要注意分辨一點:有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兩種。
生薏苡仁偏寒涼,利水滲濕最在行;炒薏苡仁能緩和藥的偏性,擅長健脾止瀉。 所以,對于脾虛有濕的腹瀉,要用炒薏苡仁。炒薏苡仁可以在藥店里買,或者自己在家炒制。將洗凈的薏苡仁放入鍋中用文火炒,等薏苡仁變得微黃、鼓起時取出放涼即可。炒后的薏苡仁藥性更為平和,是治療脾虛濕盛泄瀉的良藥。大家在購買時,也要注意分辨,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 (本段摘自路志正《大病預防先除濕》) 日常在家,用薏米熬粥可以參考兩個小方子:
1、黃芪薏米飲 【材料】黃芪10g,薏米30g。 【做法】將黃芪、薏米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燒沸,再用小火燉煮40分鐘即成。 【用法】每日1次,代茶飲。
這也是路老書中的方子,很簡單,容易做,濕邪困脾的人,尤其春天,濕纏住陽氣,生發(fā)不出來,光祛濕是不夠的,還得把氣補足,所以用健脾補氣的黃芪,一邊補氣,一邊利水。脾氣足了,水濕才跑得快。兩味相輔相成,健脾祛濕的效果才好。 我有個朋友,是典型的陽虛脾弱,濕很重,最近總覺得有氣無力,大便粘馬桶的利害,喝了很多薏米紅豆水感覺也濕氣也沒怎么去,反而更加沒力氣,其實就是沒陽氣給她運化的原因。加上一味黃芪,把氣先補上,再去運化水濕,就會有效很多~
2、薏苡仁黨參粥 【材料】薏苡仁30g,黨參15g,粳米200g, 【做法】取薏苡仁洗凈后濾去雜質,放入涼水中浸泡2小時;黨參洗凈后切成薄片,粳米淘洗干凈,然后將三者放入鍋中,并加入1000ml(適當)清水。先用大火煮沸,鍋開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上約半小時。等到粥熟后,可依據(jù)個人口味放入冰糖調(diào)味。再燜煮一會后,就可以了。
跟上面思路是一樣的,黨參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yǎng)血而不偏滋膩,跟薏米配合,既能健脾胃,又能祛脾濕,還能補氣血,相對于黃芪來說,黨參性味要平和一些,平時脾胃濕熱比較重的小伙伴,可以選擇這種。
除了飲食上多吃一些利水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藥、赤小豆、白扁豆、陳皮等,春天還可以多摩腹,做做八段錦,按按足三里,多管齊下,把濕邪拿下~
養(yǎng)肝升陽是主題,給自己的身心做個spa 再說一下養(yǎng)肝,春天的大主題。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篇》里說:春三月,此謂發(fā)陳……此春氣之應,養(yǎng)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什么意思呢,是說春天是順應肝氣養(yǎng)生機的時候,春天肝氣沒有升發(fā)起來的話,夏天生長的基礎就沒有打好,那么到了夏天,就容易得寒病。
很多小伙伴,愛生悶氣,一整個春天昏沉犯困,陽氣不升,肝氣郁滯住了,到了夏天就算大太陽曬著,也容易手腳發(fā)冷,要么就不耐受空調(diào)房,總是頻繁腹瀉、起夜,女孩子還容易宮寒痛經(jīng),出現(xiàn)一些姨媽問題。
說到底都是春天的基礎沒有打好的緣故。
怎么養(yǎng)肝升陽呢?有幾個小要點
1、多聽音樂少生氣 春天養(yǎng)肝主要還是調(diào)情志,《內(nèi)經(jīng)》里講肝主疏泄而藏血,其氣升發(fā),喜條達而惡抑郁。
是說肝是個喜歡通暢不喜歡淤堵的臟器,我們說「怒傷肝」,情緒不舒很容易就中傷了它,肝經(jīng)一郁滯,氣血通道就容易堵,百病生于氣,其實就是生于「氣不通」。
調(diào)養(yǎng)肝臟,心情愉悅是很重要的,聽音樂是個很好的舒和情緒的好方法,春天應木,根據(jù)「五音療法」,這時候適合聽一些角調(diào)的音樂,來舒緩肝木。
可以在午休的時候,或者入睡前,播放音樂,配合冥想靜坐,效果更好。
2、多做運動少生氣
春天養(yǎng)生,所以養(yǎng)肝的同時,還要注重升陽舉氣,讓陽氣動起來。
中醫(yī)講「動而生陽」,陽氣起來了,濕氣也漸漸化去了。
冬眠過后,適合動一動了~春天天氣回暖,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適當?shù)膱猿郑袷锹?、散步、打球…?/span>
八段錦是很好的功法,日??梢宰銎饋怼?/span> 3、多喝花茶少生氣 花類芬芳,多是輕揚發(fā)散的走向,走肝經(jīng)容易幫助肝氣活躍。所以肝郁的姐妹,適合來點兒花茶。 玫瑰花、玳玳花、茉莉花,這些都可以,日??梢宰约篸iy配方,還可以適當?shù)募臃鹗?、薄荷、枸杞、山楂……精致漂亮,常喝花茶,還能和悅臉色,讓人紅潤起來。 …………………………美麗的分割線………………………… 這次春分福袋,主題也是健脾養(yǎng)肝,對于「以肝為先天」的仙女來說,春天是很重要的季節(jié),肝氣的主場,有利,也有弊。 春天柔肝養(yǎng)血非常有自然優(yōu)勢,但本身就肝氣偏旺的人,在春氣加持下,就容易過而郁滯,甚至會壓制脾經(jīng)氣血,造成肝脾不和的狀態(tài)。 ?脾氣暴躁 ?經(jīng)前乳房脹痛 ?經(jīng)期失眠 ?消化不良 ?水腫 ?痛經(jīng) ?月經(jīng)推遲 所以春天調(diào)養(yǎng)身體,伺候姨媽,養(yǎng)肝固然重要,健脾也是絕對不能忽略的。 春分的調(diào)經(jīng)福袋已經(jīng)開始預售,不同的月經(jīng)類型,給你私人訂制不同的調(diào)養(yǎng)方案,經(jīng)前、經(jīng)期、經(jīng)后、排卵,不同的調(diào)理原則,健脾補腎、柔肝養(yǎng)血,缺一不可~ 春天不適合過于糾結,繁瑣的調(diào)理原則和選品思考我們都已經(jīng)幫你做好,你只需要測試月經(jīng)→下單→收貨→按照折頁使用,就好了~ 落雨是沁人的柔軟,和風是貼臉的愛意。春天來了,養(yǎng)好肝脾,通透輕松。 |
|
來自: 為什么73 > 《活法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