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究竟是誰?“真我”安住在哪里? 這是很多修行者思考過,并且令修行者困惑的一個問題! 眾生都執(zhí)著一個我相,把肉體現(xiàn)象和精神現(xiàn)象執(zhí)著為我,因此執(zhí)著于肉體的享受和精神的享受。并因此產(chǎn)生了貪嗔癡,產(chǎn)生了各種欲望,導致了墮落和被無明纏縛。因此我相是導致墮落的根源,是輪回六道不能解脫的根源,也是不能破除無明纏縛的根源。所以佛說要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也證明了肉體現(xiàn)象和精神現(xiàn)象都是短暫的,都不能過于執(zhí)著,所以肉體現(xiàn)象和精神現(xiàn)象都不是永恒的我。因為肉體現(xiàn)象和精神現(xiàn)象早晚要消失和滅亡,所以佛陀把肉體現(xiàn)象和精神現(xiàn)象稱之為無我。 既然肉體現(xiàn)象和精神現(xiàn)象是無我(沒有一個永恒的我存在)的,那么是否有一個永恒存在的真我呢?真我應該安住在那里呢?佛陀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即心有明鏡的功能,明鏡照向了什么東西,鏡子里就會出現(xiàn)什么東西!因為鏡子是沒有思維意識的物品,沒有執(zhí)著,所以不會產(chǎn)生貪嗔癡。圣人因為破除了執(zhí)著,把心照向了宇宙中的一切,博愛于一切,即使心中照現(xiàn)出了一切世間的是非善惡美丑,也無所執(zhí)著,心地照樣恒常清凈無染。因此圣人雖分別,雖起心動念,但是卻能恒常清凈無染,因為圣人的起心動念都是清凈的(如普賢菩薩念念清凈、念念菩提、念念都是成佛之路),因為圣人沒有執(zhí)著,所以圣人的分別都被轉(zhuǎn)化為了智慧。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心就如同一位工畫師,能把宇宙間的一切都描繪在自己心間。宇宙存在的一切,只要被心照見了,心就能夠把這一切描繪在自己心間。心的本質(zhì)起初就如同一張白紙,但是心看見了什么,就會把什么描繪在自己心間,因為有無明執(zhí)著的緣故,所以把畫進心中的一切形成了堅固的執(zhí)著。圣人(得道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心的這一種特點,圣人首先破除了執(zhí)著,然后巧妙地利用心的這種特點,把心照向真如自性,把真如自性法性描繪進心間,裝進心間 ,然后不斷的用真如自性法性熏染心性,當心完全把法性當做自己的時候,心就徹底證得了法身。 心能把欲望描繪出來,裝進心間。心也能把貪嗔癡以及一切人事物描繪出來,裝進心間。心也能把真如自性描繪出來,裝進心間。心裝著欲望和貪嗔癡的時候,就是凡夫眾生。心裝著法性的時候,就是覺悟覺醒,當心完全把法性當做自己的時候,當做自己永久的宅舍的時候(肉體只是心臨時的宅舍),心也就徹底證悟了法身。 當心把真如自性當做自己的時候,這時候才會產(chǎn)生一個恒常清凈無染的真我(覺者),當心不再把肉體當做自己住宅的時候,而是把真如自性法性當做自己心的住宅的時候,心就會安住在真如自性法性之中,不動不搖,不去不來,就會覺悟到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 見性成佛(證得了法身)就能夠擁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嗎?不見得!因為見性只是證得了先天清凈無染不變不易的智慧,而后天的智慧還是要靠努力和學習證悟變易的智慧(如何靈活善巧多變的把問題解決好,使行為符合自然法則規(guī)律)。六祖慧能見性得道了,釋迦牟尼也見性得道了,老子也得道了,同樣是見性得道,但是可以很明顯看出他們的差距。六祖慧能只懂有關得道悟道的這一領域的專業(yè),而老子和釋迦牟尼所涉獵的領域和專業(yè)都很廣,他們都解釋了宇宙的誕生,以及事物之間的關系,特別是釋迦牟尼,更是涉及心理學、醫(yī)學、神通、美學,等等諸多領域。三個人都懂得道悟道這種領域的專業(yè),但是慧能除了懂得得道悟道這個領域的專業(yè),對于其他專業(yè)好像并不精通,因為他好像沒有對其他領域和專業(yè)進行過講解和開示。 可見見性成佛并不神秘,不是見性成佛后,就什么都懂了,就有了無窮無盡的智慧了。因此不要夸大見性成佛,不要搞的神秘化,見性成佛并不神秘,即使見性成佛了,也不是什么都懂。 見性成佛只是給心找到了一個永久的恒常清凈的家,不要幻想只要見性成佛了,就一切都懂了,就擁有了無窮無盡的智慧。 見性成佛了只是擺脫了心中的枷鎖和束縛,只是永遠不再墮落,不再六道輪回,心中不再被無明覆蓋遮蔽,不會再產(chǎn)生我執(zhí)和法執(zhí)。 自己不思考,不研究,不了悟,總是幻想著通過見性成佛就可以知道一切,就可以擁有一切智慧,那只是癡心妄想。 萬法都得歸于真如自性,因此得道者可以把握萬法發(fā)展的總方向,但是卻并不代表著得道者什么都懂。六祖慧能就是事實,慧能見性得道了,慧能涉獵的領域很窄,所以慧能只懂得道悟道的相關專業(yè)。 因此得道者自身思考了什么,研究了什么,就會懂得什么,因為釋迦牟尼思悟的內(nèi)容比較廣泛,所以釋迦牟尼的理論涉獵范圍也十分寬廣。 得道者到底懂得什么,自然會在弘法的過程中傳播出來,流傳下來,這也是可以在其遺作中尋找依據(j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