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邂逅的是 擁有法式優(yōu)雅、海派風情的寶藏小馬路 ——永嘉路 永嘉路,昔日的西愛咸斯路,東起瑞金二路,西至衡山路,跨越徐匯和黃埔,是上海海派小馬路的代表之一。 這條2072米的小馬路,有歲月雕琢的濃韻洋房,滿懷情愫的石庫門里弄,每間都能講出一大摞的故事。 郎靜山、田漢、徐悲鴻曾在這里工作,宋子文以及孔祥熙、宋靄齡夫婦曾在此居住… 它見證了上海生活和文化發(fā)展史,它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對老弄堂的記憶。 也有斑長喜歡畫廊酒館、網(wǎng)紅咖啡、特色餐廳、創(chuàng)意家居… 拍照、約會、發(fā)呆,享受一個靜謐安逸的下午,在這里你都能找到駐足的理由。 帶上相機,跟著斑長一路故事,一路吃喝,一起走過這條美食與情調(diào)并存的小馬路。 AIMKING MANSION- 永嘉路上的高級公寓 永嘉路750號 從衡山路逛起,這棟高級公寓的存在感實在太強了。據(jù)說這里曾居住過法、德、意等各國駐滬外交官和世界五百強的企業(yè)高管。 馬路對面不遠,是一家叫“知了”的畫廊。 門口的小院,藤蔓圍繞花草錯落,隨性而不凌亂。 斑長去的不巧,畫廊還沒開門,旁邊的茶館給足了驚喜。陽光散落在木質(zhì)地板上,抬眼望到墻上錯落有致的掛著黑白攝影作品。 露天小院、溫柔陽光,一間茶館+一隅畫廊,品調(diào)高雅,別具風味。 還沒走幾步,仿佛就感受到了這條路的精髓:優(yōu)雅也市井,時髦也有底蘊。上?!昂<{百川”的海派精神在這里濃縮。 再往前走,就是永平里了。 永平里 -小資弄堂代表之一 衡山路191號 一條弄堂連接了衡山路和永嘉路,這個“衡山路—永平里—永嘉路”的金三角區(qū)域,創(chuàng)意店鋪云集,每個都很有特色。 弄堂外面的永平里698,最招惹人眼的是G · CLUB老鬼俱樂部。 G CLUB 老鬼俱樂部 老克勒二代助陣的文藝聚集地 店名叫老鬼?曬意思?原來老鬼在上海話里是是老克勒的二代,大咖達人,社會精英階層。秉承上一代的優(yōu)雅、精致和考究。 G CLUB不僅僅是一個酒吧俱樂部,還是屬于“老鬼”的線**驗中心與娛樂社交平臺,這才是專屬于“老鬼”的生活方式。 Garlic大蒜土耳其餐廳 藏匿于永平里的中東美味 Garlic大蒜土耳其餐廳的老板土耳其人,娶得上海太太。為了改變大家對土耳其只有烤肉的刻板印象,因此在永嘉路開了這家餐廳。 一走進去就是滿滿的地中海風情,要是到了晚上烤肉陪著紅酒,吃著奶香濃郁的土耳其甜點、再來上一口酸咸的特產(chǎn)酸奶,享受! 順著永平里的入口往里走,藏著不少好店。 文藝青年最愛的藝術(shù)新地標 杜夢堂Galerie Dumonteil 1982年在巴黎成立現(xiàn)當代畫廊 杜夢堂成立于1982年的巴黎,畫廊的主要作品都是以現(xiàn)當代藝術(shù)為主,如今有拓展到設(shè)計領(lǐng)域、現(xiàn)在在巴黎、紐約、上海都有分店。 斑長去的時候,恰逢歐洲新秀藝術(shù)家——雨果·席德的亞洲首展。色粉、黏土、木材、石膏…都被拿來創(chuàng)作,打破繪畫、拼貼和雕塑之間的界限,非常震撼。 除此以外,杜夢堂一直和藝術(shù)家們保持長期的合作關(guān)系,更是他們的全球獨家代理人呢。來這里多看幾幅畫作和藝術(shù)作品都是超賺的! 松茂窯 皇家血統(tǒng)千年御瓷重現(xiàn)魔都 這里其實是一個文化體驗中心,館名以中國瓷器泰斗張松茂大師的名字命名的。 一樓的花園可以休閑會客,二樓可以藝術(shù)交流,三樓作為臻品收藏,四樓紅酒雪茄。 體驗中心里的瓷器和紫砂分為民用家用及頂級收藏類,還有好茶好酒等,一邊文化品鑒,一邊品鑒好酒說不定還會偶遇文化界的頂級大師和明星喲~ Joyce Flower 典雅文藝范花店 這家清新的文藝花店門面不是很大,但花的類多達60多種,許多都是進口的。老板是一位優(yōu)雅的上海女士,回國開店也有十幾年了。 超多魔都異國美食聚集地 Madeleine Tiffany藍法式面包店 Madeleine 的名字來源于 18 世紀法國東北部科梅爾西鎮(zhèn)的一 種法式經(jīng)典風味蛋糕“**琳”。20 世紀,它被視為最受法國 人喜愛的精致糕點。 隨便切開一個羊角,16層的蜂巢橫截面,滿滿的巴旦木果醬和超級脆的杏仁片,入口就是黃油的香氣,“老板!打包三個!” COLCA秘魯西班牙餐廳 中國第一家以皮斯可酒為主旋律的餐吧 COLCA 是一家全新的秘魯西班牙風格的餐廳&酒吧,以多種多樣的海鮮和烤肉為特色,也將是中國第一家以皮斯可酒為主旋律的酒吧。 連接吧臺的區(qū)域有一個美麗的恰卡納露臺,這個印加十字代表著愛,生命,及和諧。這個符號對秘魯以及印加文化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斑長要特別推薦他們家的布??!來自于主廚Eduardo Vargas名廚奶奶的秘方,質(zhì)感超級濃郁。 精致了百年的永嘉路 人文氣息撲面而來 斑長最愛魔都這些掩映在梧桐樹光影下的,各具特色的小洋房,她們就像風韻猶存的氣質(zhì)美人,經(jīng)過歲月沉淀但依舊風情萬種。 永嘉路上德、法、西班牙等各式花園洋房、石庫門里弄、現(xiàn)代風格的老公寓、以及成排的新式弄堂洋房散落著,形成了永嘉路既有歐陸風情,又有海派味道的獨特風景線。 她們見證著上海的歷史,沉淀著歲月變遷 慎成里 永嘉路291弄 建于1928年的慎成里,是舊時**界、西愛咸斯路上,最大的一條石庫門里弄。 目前,這里有90個門牌號,也是上海迄今保留得比較完整石庫門建筑老弄堂。 田漢寓所 永嘉路371號 原來曾經(jīng)是田漢的寓所,1928年,他還在這里創(chuàng)辦了南國藝術(shù)學院,所以,官方的文件也叫這里是“南國社舊址”。 南國社的法文名稱,Cerele Artistique du Midi,還是徐悲鴻定的。當時,徐悲鴻的畫室也在永嘉路的381號。 孔祥熙宋靄齡寓所 永嘉路383號 建于1935年的一幢帶有德國鄉(xiāng)村建筑特色的花園住宅。解放前,這里是孔祥熙和宋靄齡的寓所。在很多資料上,都說它是民國時期著名建設(shè)師范文照設(shè)計,1936年建造的。 上海電影譯制片廠舊址 1976年到2003年,這里還曾經(jīng)是上海電影譯制片廠的廠址——當時這幢樓內(nèi),有著那個時代中國最好的錄音棚、以及國內(nèi)最富創(chuàng)造力的配音演員團隊。 《葉塞尼亞》、《追捕》、《悲慘世界》、《佐羅》、《尼羅河上的慘案》、《簡愛》、《生死戀》等,迷倒一代人的電影,就是在這里譯制出來的。 唐蘊玉的故居 永嘉路600號 唐蘊玉是現(xiàn)代的一名油畫家,藝苑繪畫研究所成員之一。據(jù)說她在民國時期,可是風靡整條街的女神級人物呢~ 大門緊閉,斑長只能透過投信窗,窺探一二。 上海市第二初級中學 永嘉路388號 除了上面介紹的,永嘉路上還有很多文人正科的舊居: 紗業(yè)巨頭聞蘭亭舊居——永嘉路345弄3號 國府高官宋子文舊居——永嘉路501號 文學翻譯家羅玉君(代表譯作《紅與黑》等)舊居——永嘉路555號 沈翌青舊居——永嘉路345弄6號 攝影大師郎靜山舊居——永嘉路396弄8號,正蕃小筑 中國燃料化工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吳光漢舊居——永嘉路569號 舊紡織大王吳昆生舊居——永嘉路590號 教育家顧毓秀舊居——永嘉路623號 …… ----------------------------------- 時間就像喜新厭舊的人一般,總喜歡讓新鮮事物代替那些年里的記憶, 但上海的小馬路卻是奇特,歷經(jīng)百年,留下了歲月,也更迭出新生… |
|
來自: 攝影姥 > 《1...園林、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