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傳奇。 從一個農(nóng)家婦女,到水餃皇后,從到香港孤身一人,饑寒交迫,到知名企業(yè)家,從擺攤謀生,寸步難行,到產(chǎn)品行銷全世界。 她用一生的坎坷和40年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震動著世人。 當鮮花和掌聲落下,汗水和淚水已成過往,她撒手人間,走完了傳奇的一生。 如果說苦難是一筆財富,臧建和可能是最好的注解。 1命運

1977年的深秋,臧建和流落到香港,一左一右牽著兩個小女孩,面對著川流不息的人群和熙攘嘈雜的街道,她迷茫,無助,如游魂般不知所措。 在這里,她滿眼荒涼陌生,舉目無親,不懂語言,沒有朋友,無處落腳,看著兩個年幼的女兒和即將面臨的未來,她的眼淚止不住的流下來。 她蹲下來安慰著兩個女兒:媽媽一定要給你們公平,給你們更好的生活。 她怎么也想不到,人生竟走到今天這一步。 從小就懂事的臧建和,5歲就開始下田干農(nóng)活,10歲就會做飯了,熱情、善良、開朗的她,備受鄰里喜歡。 14歲時,父親出走,加上天災,一家人徹底斷了生路,母親便帶她離開家鄉(xiāng)日照,輾轉到了青島,靠著縫縫補補度日。 多少個深夜醒來,她還看到母親在燈下穿針引線,兩眼布滿血絲。 為了減輕母親負擔,臧建和早早地輟了學,在一家醫(yī)院當了一名護工。 在那里,她遇到了自己的丈夫——一位來自泰國的華僑醫(yī)生。 很快,他們便有了兩個可愛的女兒。 然而,好景不長,6年后,丈夫突然要回國,并許諾回去幫他們母女三人辦手續(xù),全家泰國團員。 這一等,就是三年。 等到臧建和帶著兩個女兒來到泰國時,丈夫早已停妻再娶妻,并育有一個兒子,由于重男輕女觀念深重,臧建和母女三人并不受婆婆待見。 兩個女兒遭遇了令人難堪的不公和嫌棄,臧建和無法容忍這樣的生活,也無法和別人分享丈夫,只能離開。 然而,她退,已無法面對青島父老,工作辭了,一切都沒了,進,不知去向何處。 好在手中還有香港的護照,只好輾轉到了香港,帶著客居異鄉(xiāng)的無限孤獨感和失落感,重新開始。 為了不讓女兒看到媽媽的落魄和無奈,她連眼淚都不敢流一滴。 2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告別泰國,站在香港的街頭,臧建和的心在滴血,但她沒有流一滴眼淚,她不能讓女兒看到媽媽的脆弱和落魄。 再大的困難,再大的痛苦,人總得活著。 為了尋找棲身之處,臧建和迷迷茫茫,深一腳淺一腳的不知道問了多少人,走過了多少街道,才終于在銅鑼灣舊電車廠附近的一棟舊樓里,找到了一個只有4平米的棺材房,除了上下鋪,什么都沒有,而這就是她的新家。 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有工作。 但臧建和不懂英語,也不懂港語,根本無法和當?shù)厝藴贤ǎ缓萌フ夷欠N不用說話,只賣力氣的活。 很快,她便在一家酒樓找到了一份雜工,主要負責洗碗,洗廁所,月薪600. 600元要應付房租、生活費,還有孩子的學費,幾乎是不可能的。臧建和只好再打兩份工,一個給糖尿病人打針,一個晚上11點后去洗電車,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困窘至此,換了很多人恐怕早就熬不住了。 但上天似乎覺得她的苦難還不夠,不肯放過她。 在一次搬重箱子時,不慎被撞倒,腰骨裂傷,住院期間,甚至還查出了患有嚴重的糖尿病,無法再干重活。 那一刻,臧建和簡直萬念俱灰。 走投無路之下,臧建和要求酒店老板工傷賠償,卻不料,對方不僅不愿賠償,甚至還說她窮瘋了,想敲詐,并扣工資辭退。 失去工作的臧建和只好四處維權,最后在一位好心的律師幫助下,她打贏了官司,老板被迫同意支付3萬元賠償金和4500元工資。 但倔強的臧建和覺得,尊嚴比錢更重要,她只拿回了自己的工資。 并對老板說,我就是要你記住,你曾經(jīng)是怎樣欺辱過一個老實的新移民婦女的。 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是臧建和一生的信念。 她甚至還拒絕了香港福利機構提供的援助,為的是怕吃救濟失去斗志,讓孩子做人直不起腰。 在無限的艱難中,臧建和終于病倒了,而這時,上帝卻突然為她打開了一扇窗。 有一次,一位朋友突然來探望她,臧建和親手為她做了一頓水餃,朋友吃后大呼好吃,并說道:這么好吃的水餃,拿出去賣,一定很賺錢。 言者無心,聽著有意。 考慮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擺攤可以隨時休息,臧建和當下決定擺攤賣水餃。 多方打探之后,臧建和將擺攤地址選在了灣仔碼頭。這里是香港島和九龍島的交界處,由于當時還沒有地鐵,兩地相通只能輪渡,灣仔碼頭因此成為連接兩地的重要接口,人流不斷,各種攤販叫賣聲不絕。 出攤必須有手推車,市價很貴,臧建和買不起,只好在垃圾堆里撿來木頭自己做,折騰多時才終于上路。 然而,從沒做過生意的臧建和初次擺攤,卻根本張不開嘴叫賣,她感到很難堪,只好只顧埋頭包餃子,等了很久也不見一個顧客。 直到一群學生經(jīng)過,才賣出第一單。 當時,臧建和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她唯恐做得不好吃,再也沒有勇氣擺下去。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隨著一個女孩突然大呼好好味的廣東話,眾多學生每人要了一碗,臧建和的餃子才終于打開了銷路,也讓臧建和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 擺攤并不容易,當時,她們還要經(jīng)常躲警察,有一次,小女兒貪玩,忘了望風,臧建和被逮了個正著,上來就開始拿東西、罰錢,嚇得小女兒哇哇大哭,說:警察叔叔,你放了我媽媽吧,不是媽媽的錯,是我的錯,我沒有看好你。 那一晚,臧建和徹夜無眠,看著可憐的女兒,她心疼不已,自己受苦受累,竟連累的兒女也不得安生,她再也不想把壓力轉移到女兒身上了。 等到攢夠錢后,臧建和便在碼頭邊上搭了個木棚,專門賣水餃。 就這樣,沒有任何廣告,也沒有任何銷售技巧,臧建和的水餃就這靠著口碑慢慢做起來了,吸引了不少回頭客。 當時,一名報社記者,聽說灣仔碼頭有一家非常好吃的餃子,便前來品嘗,卻不料一發(fā)不可收拾,一連吃了三碗,才心滿意足的離去。 回去后,這位記者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登在報紙上,盛贊這次經(jīng)歷,一時引發(fā)大量人群前來品嘗,使得吃一頓水餃都要等待兩個小時以上。 3 創(chuàng)建自己的品牌

1982年,就在臧建和的小生意越做越好時,突然有一家日本的大丸百貨公司老板尋求合作。 原來,這家日本公司老板有一個吃飯極其挑剔的女兒,什么都不愛吃,飯量極小,但在一次party上吃臧建和的水餃時,卻連吃了20多個,令這位老板大為驚訝,他便想,如果把這個水餃鋪到超市,肯定能大賺一筆。 他當即提出,要帶考察團去參觀臧建和的水餃工廠。 但臧建和只是一個小攤販,只有一個小鋪子,哪有什么工廠。 日方感到便提出:由我們出資,為臧建和建工廠,生產(chǎn)出來的水餃貼貼我們的標簽即可,但被臧建和拒絕了。 日本人只好讓步,又提出把地址和電話改成他們的,臧建和又不贊成,表示,如果沒有電話,自己如何和顧客溝通,堅決不行。 面對臧建和這樣一個破的不能再破的爛攤子,日方感到無可奈何,只好全部答應了他的要求。 然而,讓日方大跌眼鏡的是,臧建和竟然把批發(fā)價定到了12.5元,而當時他的零售價才11元,氣的日方大為憤怒。 但臧建和表示,水餃要進超市賣,肯定得重新設計包裝,才多出1.5元,不貴了。 日商嘆息道,自己做了20多年生意,第一次遇到敢把批發(fā)價賣到比零售價還高的供應商。 就這樣,灣仔碼頭餃子一經(jīng)問世,便大受歡迎,日本大丸百貨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雙方這一合作,就是二十年。 灣仔碼頭餃子至今仍是香港第一冷凍食品品牌,占據(jù)了10%的水餃市場和30%的冷凍餃子市場,飽受歡迎。 4 規(guī)模化
和日商的合作,讓臧建和大獲成功,也讓她更謹慎起來。 臧建和深知,自己成功的關鍵是口碑,如果做的餃子不好吃,隨時都可能失敗,因此,對蜂擁而來的合作商,挑選極其苛刻。 當時,有一家美國的合作商,Pillsbury食品公司三番五次前來,都被臧建和拒絕了。 無奈之下,對方只好提出不求合作,只求參觀一次即可,并買好了機票等她,臧建和只好去了,頓時便被對方的研發(fā)中心和現(xiàn)代化管理驚呆了,立馬改變態(tài)度,達成合作。 雙方各出1000萬美元,在香港建議做1200平米的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基地。 從此,灣仔碼頭餃子開始了規(guī)?;a(chǎn)。 之后,灣仔碼頭餃子又開始進軍東南亞、歐洲、澳洲、加拿大等眾多國家,成為了一個國際化的水餃品牌。 1997年,香港回歸后,又開始進軍內(nèi)陸,成為和思念、三全三足鼎立的水餃品牌。 據(jù)尼爾森調(diào)查公司數(shù)據(jù)顯示,灣仔碼頭水餃市場占有率高達44¥,在廣州、上海更是高達56%-60%,每年銷售額超過15億元。 5 結語
從身無分文,舉世無立錐之地來到香港,到成為一代杰出企業(yè)家,到如今兩個女兒都已是一方翹楚。 臧建和經(jīng)歷了無數(shù)苦難,無數(shù)心酸,但她從沒有抱怨過,更沒有放棄過,而是一路奮力向前,創(chuàng)建了一代商業(yè)帝國,成就了家人,更成就了自己。 如果當初她像現(xiàn)在很多人那樣,喜歡抱怨,事事找借口,哀天怨地,或許就沒有今天的灣仔碼頭餃子。 要知道,她有很多東西可以抱怨,她可以抱怨父親的出走,抱怨命運的不公,抱怨丈夫、婆家的蠢和渣,抱怨老板的欺人太甚,甚至抱怨香港的貧富失衡,窮人只能蝸居棺材房...... 但她不在意這些,只一心努力的活著,努力的做好眼前的一切,腳踏實地,做好吃的餃子,做實誠的生意,最終成就一世傳奇。 回憶這一生,臧建和自當無悔。 作者:周松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