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文化不同于詩詞歌賦那般優(yōu)雅而富有哲理,也不同于戲劇那般婉轉而動聽,它通俗易懂,容易被廣大勞動人民所接受,日常交流中往往一句恰當?shù)乃渍Z可以讓談話更加風趣,也解決了人際交往的種種矛盾。也可以說俗語是用最為簡單的語言,總結了人世間的種種道理,多去了解俗語對我們的生活大有幫助。今天我們來了解一句關于商業(yè)以及人際交流的一句俗語:“人無笑臉莫開店,會打圓場自落臺”。 “人無笑臉莫開店”是古人對從事商業(yè)活動的人們的一個要求和警示,是每個商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常說和氣生財就是這個理。一個人若是想從事商業(yè),那他就必須得有以笑臉待人的素養(yǎng),具體說就是要有優(yōu)質的服務。買家對商人來說是很重要的,擱現(xiàn)在來講,顧客就是上帝,客戶的意見永遠是首要考慮的要素。就好比如今的服務行業(yè),開店做生意,你首先要學會對每個進店的人微笑,無論你的店鋪怎么樣,首先給顧客一個良好的印象。這是一種懂禮貌,有涵養(yǎng)的行為,會讓顧客感到放心,并考慮在你這里消費的可能。所以說開店做生意,最為基本的要求不就是開門微笑歡迎客人嗎,古時候如此,當今在文明社會更應該如此。 換一種角度來講,“人無笑臉莫開店”中的笑臉是平等的,也就是對待不同的客要有一樣的態(tài)度,要平等對待每一位顧客,把微笑的準則落實在每一位顧客的身上。做生意,就不能對顧客有等級之分,對打扮光鮮亮麗的顧客態(tài)度恭維而對衣著樸素的顧客就態(tài)度冷淡,這是不對的。顧客的要求不一樣,需要也不一樣,作為生意人你提供的服務必須是一樣的,這樣生意才能興隆紅火,店鋪才能長久生存下去。 再者,常言有說“會打圓場自落臺”,會打圓場同樣也是生意人要有的技能,大生意也好小生意也罷,客人的需要都不一樣,有些人好說話,有些人則喜歡討價還價,交流少不了意見不同的種種矛盾,這時候就需要會打圓場。生意場上是這樣,為人處事也是這樣,在遭遇比較尷尬的情況要學會給自己找臺階下,在談話陷入僵局的時候學會用話語去緩和氣氛。倘若如此,何嘗開不好一家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