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衛(wèi)福部104年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10大死因的第3位,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然而腦中風最可怕的地方不只於此;據統計,因中風送院的患者中,有40%的患者會導致長期臥床或殘障、生活無法自理,另外有20%的患者雖然能夠自理,卻也會留下部分失能的後遺癥。中國醫(yī)藥大學附設醫(yī)院神經部檢查室主任劉崇祥指出:「大中風發(fā)生後,每分鐘約有200萬個腦細胞死亡,時間流失就是腦的流失,一定會有後遺癥,這就是中風最辛苦的地方;有一半左右病人沒辦法自己走出去,對醫(yī)療和家屬長期照顧是很大的負擔?!?/p> 「心房顫動」引發(fā)的中風 比其它成因更危險在中風的高危險族群中,有一群較不為人知、但占全臺人口約1%的「心房顫動」患者。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患者因為心房收縮功能異常,導致心房內的血流緩慢,容易凝成血塊,提高血管內栓塞的機會;如果血塊流到腦部,就可能成為缺血性中風。劉崇祥提醒「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機率約一般人的五倍,而它所導致的中風也較惡性、致死率更高,追蹤一年約有5成的死亡率?!挂罁y計,因心房顫動導致中風的個案逐年上升,發(fā)生機會也隨年齡而增加。 常規(guī)藥物控制 年長者需謹慎使用目前心房顫動患者血栓的預防以服用抗凝血藥物為主,但心房顫動患者多半合併其他疾病,而傳統的抗凝血劑本身有出血及與其它食物、藥物交互作用等風險,使用時有諸多顧慮;而新型的抗凝血劑雖已有大幅改善,但仍不是每個人適用,尤其是年紀較大的患者,出血風險更高。以案例中的吳先生為例,「即使原本吃藥吃得好好的,看起來很穩(wěn)定,但他也會越來越老,可能會忘記吃藥或吃錯藥;藥物越用越多、交互作用影響也越大。治療這樣的患者時,我們會考慮用不同的方式、更『防呆』的方法幫他解決未來的問題,而不是期望一位自理能力正減退的長輩能夠照顧自己?!箘⒊缦檠a充。
從源頭根絕威脅 預防也能事半功倍心房顫動患者預防中風的另一個解決方案是「左心耳封堵術」,從源頭解決中風威脅。左心耳是左心房延伸出的囊室,指頭一般大、形狀像耳朵,是胚胎時期留下來的無用組織;如果把心臟血流想像成河流,左心耳就是特別容易導致泥沙淤積的河灣,也就是心房顫動患者血栓生成之處。中國醫(yī)藥大學附設醫(yī)院心臟血管系副主任羅秉漢說明「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的血栓有90%都是來自左心耳,而且它形成的血塊較大、導致的栓塞也更嚴重;相對地,只要解決左心耳的血栓問題,大概就降低了九成的風險。」 左心耳封堵術與內科心導管手術相同,是用一根導管把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內,堵住不必要的血流進出,降低血栓形成,手術全程出血量少,成功率超過95%,目前全球已有超過55個國家採用,左心耳封堵術儼然成為不適合用藥、卻又有高中風風險的心房顫動患者另一個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