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是龍泉窯青瓷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無論造型還是裝飾釉的表現(xiàn)、技藝還是藝術(shù)風(fēng)格都達到了高峰。南宋的青瓷融合了中國制瓷工藝精華,集古代青瓷生產(chǎn)工藝之大成。將早期青瓷和唐代越窯青瓷發(fā)揮到極致,以翠青釉色著稱。南宋開禧二年的《云麓漫鈔》載:“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厚釉的出現(xiàn)讓南宋龍泉青瓷更加注重造型變化,南宋龍泉青瓷如凝脂般堪比美玉的藝術(shù)特征,符合儒家經(jīng)典關(guān)于玉文化的要求,且深受當(dāng)時宋代宮廷的賞識。 南宋 龍泉窯翠青釉刻劃蓮瓣紋五管蓋瓶 龍泉窯翠青釉刻劃蓮瓣紋五管蓋瓶,南宋,通高24、口徑7、底徑7.7厘米。瓶呈塔式,直口,塔式腹,圈足。瓶肩部出五管,管口沿為鋸齒狀,瓶身刻蓮瓣紋和網(wǎng)紋。蓋為覆蓮式,蓋面刻蓮瓣紋,飛鳥形鈕。瓶底部刻“何宅”二字。通體施青釉,釉層均勻,釉色瑩潤。北宋五管瓶中還有瓶身陰刻“官宅”二字的。 南宋 龍泉窯青釉出戟觚式瓶 龍泉窯青釉出戟觚式瓶,南宋,高25、口徑15、底徑10厘米。仿古代青銅觚造型,撇口、長頸、鼓腹、脛部漸豐,高足,外部四出戟,通體施青釉,造型古雅,胎體灰白,釉層明亮厚重,傳世品少見,為南宋龍泉窯青瓷仿古代青銅觚之佳作。 南宋 龍泉窯青釉貫耳瓶 龍泉窯青釉貫耳瓶,南宋,高16、直徑7.5厘米。直口,長頸,頸上部有對稱貫耳,鼓腹,圈足。通體施龍泉青釉,器型素雅,格調(diào)古樸,與同時期官窯器型相類,無紋飾雕刻,以造型、釉色取勝,為宮廷陳設(shè)瓷。 南宋 龍泉窯青釉弦紋盤口瓶 龍泉窯青釉弦紋盤口瓶,南宋,口徑12.5、高22厘米。盤口,長頸,頸部有兩周等距凸弦紋,頸肩部有兩周凸弦紋,鼓腹,腹部有三周凸弦紋,圈足。通體施青綠釉,釉色青中閃綠,釉層厚實光潤。造型及凸弦紋均仿古代青銅器型和出筋紋飾效果,為南宋宮廷仿古陳設(shè)器之佳作。 南宋 龍泉窯梅子青釉堆塑龍紋蓋瓶 英國維多利亞·阿伯特美術(shù)館藏 除上述器型外,新創(chuàng)器型有堆塑龍虎蓋瓶、葫蘆瓶和荷葉蓋罐等。 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堆塑龍紋蓋瓶,現(xiàn)藏英國維多利亞·阿伯特美術(shù)館。高25.5、直徑12厘米。瓶直口,長圓腹,圈足。帶蓋,蓋紐為臥伏狀長頸尖嘴瑞鳥。瓶頸肩處凸雕一只蟠龍,蟠龍圍繞器身,龍身粗壯,爪紋鋒利。通體施翠青釉,呈梅子青色,釉色翠綠欲滴,色澤可人。堆塑紋飾精美,釉色以翠綠晶潤的梅子青裝飾,為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中珍品。其釉層較厚,厚釉施釉數(shù)層,施一層素?zé)淮?,再施釉再素?zé)詈蟛耪綗?,厚釉可達十余層,厚釉的出現(xiàn)以及釉的不透滿足青瓷的玉質(zhì),厚釉與玉質(zhì)的釉面使南宋龍泉青瓷更注重造型變化,給人以澄凈高雅感覺。 南宋至元 龍泉窯青釉凸花葫蘆瓶 龍泉窯青釉凸花葫蘆瓶,南宋至元,高27、口徑4.7、足徑9.2厘米。形狀如葫蘆,撇口,束頸,雙鼓腹,圈足。通體施粉青釉,器表飾凸起的纏枝花卉紋,釉層較厚,釉面溫潤。造型端莊古樸,為南宋新創(chuàng)器型,南宋至元較為流行,是龍泉窯粉青釉中精細(xì)之作。 南宋 龍泉窯青釉雙鳳耳瓶 龍泉窯青釉雙鳳耳瓶,南宋,高15.5、口徑5.3、底徑5.7厘米。盤口,長頸,頸部飾對稱雙鳳耳,斜肩,長腹,淺底挖足。施龍泉青釉,造型典雅,器表有開片紋,同類器型還見有雙魚耳、摩羯耳和魚化龍耳瓶等,上品有梅子青和粉青釉。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