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先生編著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校》一書,自1998年出版以來,受到學(xué)術(shù)界和讀者的歡迎,是研究唐代文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應(yīng)讀者需求,中華書局決定重排再版此書。此次重排,我們盡量訂正了原書的一些錯誤,并將原書所附人名索引由按四角號碼排序改為按音序排列,以便讀者更好地使用。但限于條件,仍可能存在訛誤之處,原書出版以后新發(fā)表的碑志材料也未及采納,還望讀者諒解。 中華書局編輯部 2018年9月
點擊書影進入京東購買↑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當(dāng)當(dāng)購買↓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罚ǘ氖费芯抠Y料叢刊) 趙超 編著 繁體豎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35817 168.00元 一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是廿四史中唯一的記錄帝室王族之外譜系的巨表,共收入唐代宰相三百六十九人(沈炳震《唐書宰相世系表訂訛》計算為宰相三百五十八人)凡九十八姓的世系,記錄了唐代人物數(shù)萬名。唐代高門巨閥,大多在錄,其中許多人物及其字號、官爵是兩《唐書》紀、傳及其他文獻材料不曾記述過的。它對于唐代歷史、文學(xué)、社會諸方面的研究工作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的編纂工作,據(jù)《宋史》卷三三一《呂夏卿傳》:“夏卿學(xué)長于史,貫穿唐事,博采傳記雜說數(shù)百家,折衷整比,又通譜學(xué),創(chuàng)為世系諸表。于《新唐書》最有功云?!彼未檫~《容齋隨筆》卷六“唐書世系表”條云:“《新書·宰相世系表》皆承用逐家譜牒?!鼻宕w紹祖《新舊唐書互證》卷八云:“想修唐表時,祇取諸家譜系雜抄之。”而岑仲勉先生在《元和姓纂四校記》中把《元和姓纂》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作了詳盡的對比研究。認為《宰相世系表》本于《元和姓纂》,以唐人文集和一些氏族譜牒作補充材料,編集而成。這一看法是比較可信的。 由于唐末五代的兵燹喪亂,唐代的文獻材料損失嚴重。兼以歷代傳抄,難免脫漏訛錯。宋代所見到的《元和姓纂》已有殘缺?!缎绿茣ぴ紫嗍老当怼分幸嚯y以避免錯誤。至于傳刻中出現(xiàn)的字誤、行誤更是常見之事。前人對《宰相世系表》的評價往往不甚高,也在于此。清代沈炳震斥之最烈,其《新舊唐書合鈔》中云:“《新書宰相世系表》舛訛特甚。”《唐書宰相世系表訂訛》中云:“就其所列官爵謚號,或書或否,或丞尉而不遺,或卿貳而反闕,或誤書其兄弟之官,或備載其褒贈之職,更或其生平所偶歷,及未嘗居是官,龐雜淆亂,不可究詰,合之史傳,不勝糾摘?!藭蛔阏餍?,適以滋謬,舉可廢也。” 沈炳震的說法未免過于偏激,《宰相世系表》的史料價值自在,不是由于存在錯誤便可以完全抹殺的。但是《宰相世系表》中的錯誤也是十分嚴重的。為糾正訛誤,使之可靠實用,前人已經(jīng)持續(xù)不斷地做了不少工作。如宋代吳縝《新唐書糾繆》、清代錢大昕《廿二史考異》、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以及一些金石著錄等等。以后,又有沈炳震《唐書宰相世系表訂訛》、羅振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補正》等有關(guān)此表的專門校正著作。尤其是岑仲勉先生《元和姓纂四校記》一書中對《元和姓纂》進行了詳盡全面的考證工作,其中部分內(nèi)容涉及到《宰相世系表》,所以,它也是對此表的精確考證。 岑仲勉先生 但是,以上諸家的訂正各自成書,既缺少編次索引,考證內(nèi)容又各有出入,所采用的體例亦不相同,在查證《宰相世系表》時,檢尋使用都很不方便;而且由于新的出土材料不斷發(fā)現(xiàn),在前人補證以外尚可有新的證明和補充;因此,我們覺得有必要將有關(guān)《宰相世系表》的所有校正考證材料合并成文,統(tǒng)一編排,加以補充訂正,使之成為較為可靠、利于使用的文史工具。 近年來,筆者協(xié)助周紹良先生編集《唐代墓志匯編》,其間接觸到大量唐人世系記載,可以補證《宰相世系表》者甚多。遂由此開始,收集前人校正材料,陸續(xù)綴集成文。承周紹良先生支持,并將他早年所撰《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校異》一文惠贈,周紹良先生手稿中所引文獻材料側(cè)重于唐人文集,可與出土材料翼佐。故此作為一家收入。此后,又以初稿請教于唐長孺先生,得到唐長孺先生的贊同和陳國燦先生的熱情幫助。書稿交出后,又承趙守儼先生審正,這件工作得以完成,是與前輩學(xué)者的支持、幫助分不開的。謹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謝。 二 現(xiàn)將本書所訂補的問題及有關(guān)體例簡介如下: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存在的錯誤,詳細歸納,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世次舛誤:如《宰相世系表》所載裴僑卿曾孫叔猷。據(jù)《柳宗元集》卷十一《故試大理評事裴君墓志》及《故處士裴君墓志》,叔猷應(yīng)該是僑卿之子。《宰相世系表》所載世次相差二代。 二、名字訛誤:如《宰相世系表》載劉緝,《元和姓纂》則作劉縉?!段脑酚⑷A》卷四一六李嶠制“朝散大夫行左肅政臺監(jiān)察御史劉縉可封彭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亦作劉縉,當(dāng)以劉縉為正。 三、官爵與文獻記載不符:如《宰相世系表》載劉易從為漢州長史。據(jù)兩《唐書·劉審禮傳》,易從為彭州長史。又其子《劉升墓志銘》 (北京圖書館藏拓)亦作易從彭州長史。 四、兄弟雁序混淆顛倒:如《宰相世系表》載裴度七子:譔、詡、諗、調(diào)、識、諴、讓。據(jù)兩《唐書·裴度傳》載裴度僅五子,為:識、譔、讓、諗、議?!对紫嗍老当怼吩龆耍阈蛞嘞嗷煜?。 此外,尚有世次脫落誤附他系,子孫誤增減,從子孫誤入本支等等訛誤;至于其姓氏起源及先世淵源,多有附會妄言之處,提及漢晉南北朝時先祖世系、名字、官職,亦多有錯誤,此不一一贅引,請見正文。對以上這些問題,凡有材料可考者均作了修正。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此外,根據(jù)文獻和出土文字材料,還可以對《宰相世系表》作大量的補充。各家校正中也有一些這方面的內(nèi)容,本書也一并匯入。 由于采用的校正著作較多,校語又均較長,各家體例不同,文意不易統(tǒng)一,給本書編集造成一定困難??紤]到《宰相世系表》篇幅浩大,不易查找,校正所用資料往往涉及多人等特點,我們擬采用以下方法,以盡力達到既便利讀者,又保持各家校語原貌,便于對照的目的。 首先,我們將《宰相世系表》分段校正,先摘引需要校正的內(nèi)容,在下面附注中華標點本冊數(shù)及頁碼,以便查找。然后,為了分清主要的幾家說法,我們選用了四家主要的校正著作,分別單獨成段摘引,依次排列,其順序一般為:沈炳震《唐書宰相世系表訂訛》(《廿五史補編》本),簡稱《訂訛》。羅振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補正》(家刻本),簡稱《補正》 。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記》(商務(wù)印書館本),簡稱《四校記》 。周紹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校異》(稿本) ,簡稱《校異》 。對四家校語中重復(fù)之處,保留較早一家,引文重復(fù)之處,保留詳盡一家,其余刪去。為了文意通順,作了必要的刪改,并就一些需更正說明之處在引文中附加編者小按(簡稱超按) 。在上述四家校語之后,附加編者校語,簡稱超按。其內(nèi)容包括:以上四家未言及的問題,已經(jīng)涉及但尚可商榷的問題,上述四家以外的有關(guān)考證引文。并就一些錯誤較大又有可靠考證結(jié)果的世系重加訂正排列,擬出新的世系表。 特別要提及的是:《元和姓纂四校記》本為校正《元和姓纂》而作,其內(nèi)容體例與《宰相世系表》往往有出入。我們在《四校記》引用的《元和姓纂》原文中與《宰相世系表》明顯不同者前多加以“《姓纂》作:”以示區(qū)別。對其按語也做了較大的刪節(jié)加工,但其文意有時仍可能與《宰相世系表》不甚相合,請予注意。 《元和姓纂 (附四校記)》,中華書局出版 諸家按語中引書的體例和簡稱也不盡一致,為保持原狀,我們均未改動?!队営灐分幸话阋迷瓡匆龝呒磧伞短茣?。《補正》一般引用原書全名,唯《宰相世系表》作《表》 ?!端男S洝范嘤煤喎Q,其書目簡稱附錄于后,供讀者查閱。但其中亦有使用簡稱不一致處,請注意。《校異》多引用全名,《宰相世系表》省作《世系表》 。編者按語中亦盡力引用原書全名,惟《宰相世系表》從《四校記》簡稱作《新表》 。請讀者使用時加以區(qū)分。此外,《訂訛》等四家所用《新唐書》為殿本,今中華標點本則以百衲本為主,兩種版本有些地方不同,編者已盡力加按,在此一并說明。 限于水平與材料,本書脫漏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希望讀者不吝指正。 趙 超 1987年6月 (選自《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校·前言》) 內(nèi)容簡介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記錄帝室王族之外譜系的巨表,共收入唐代宰相三百六十九人凡九十八姓的世系,記錄了唐代人物數(shù)萬名。唐代高門巨閥,大多在錄,其中許多人物及其字號、官爵是兩《唐書》紀、傳及其他文獻材料不曾記述過的。它對于唐代歷史、文學(xué)、社會諸方面的研究工作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但由于唐代文獻材料損失嚴重、歷代傳抄脫漏等原因,《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存在不少錯誤。為糾正訛誤,使之可靠實用,前人已經(jīng)持續(xù)不斷地做了不少工作。 《集?!纷髡呲w超先生將有關(guān)《宰相世系表》的所有校正考證材料合并成文,統(tǒng)一編排,又利用新出土資料加以補充訂正,使之成為較為可靠、利于使用的文史工具。本書可以說是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簡介 |
|
來自: 公司總裁 > 《古典/古籍/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