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度屈辱的時期,隨著資本主義的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在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而大清卻還做著天朝上國,四方賓服的美夢。在歐洲的啟蒙運動開展的如火如荼時,大清這個腐朽沒落的老大帝國依然盛行“主子”“奴才”的等級身份觀念。清末,荼毒華夏上百年的風暴即將來臨,喪權(quán)辱國,失地求和等一幕幕上演,只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清彼時還剩一口氣。 清末整體衰敗,但也有“高光”的時刻。如開展洋務運動,左宗棠收復新疆,剿滅太平天國等,每一件事都可稱為天大之功,但是相比較整個國家的死寂,這實在算不上什么閃光點。 然而,就是有人要拿這些微不足道的光芒去妄圖為自己壯膽器,重新裝一下老大帝國的威風。
我們知道,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之后,國力逐漸強盛,隨著日本引進越來越多的西方技術(shù),西方社會觀念,再加上當時日本國內(nèi)同心協(xié)力,上下一心,全力打造日本的未來大廈,所以,當時日本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強國。日本強大后,與日本相鄰的琉球王國就遭到了侵略,被并入日本領土。當時琉球是清朝的藩屬國,并且琉球當?shù)氐暮芏嗳硕际怯芍袊箨懸泼袢サ?,甚至有很多人是奉清朝政府的命令移民去的琉球島。如此看來,當時的琉球稱為中華第二是真的不為過。只是清政府當時很軟弱,面對琉球逃難而來的使臣,清政府大喝一聲:我們表示強烈的憤慨和抗議。 在洋務運動開展以后,尤其是李鴻章上臺,由他一手打造的北洋艦隊實力飆升到亞洲第一,世界第七。北洋艦隊這個硬實力是得到當時世界所有列強所承認的,日本海軍雖然也不弱,但是也比不上北洋艦隊那樣風光無限。李鴻章也憑借自己的家底穿梭在列卿之中,未清政府的存續(xù)搖旗吶喊。不得不提,李鴻章在展開外交方面還是很有一套的。
當時琉球已經(jīng)被日本占領,李鴻章就派遣自己的北洋艦隊去訪問日本,威風凜凜,旌旗鮮明的大炮巨艦一字排開,清軍威風無限,日本膽戰(zhàn)心寒。李鴻章看到琉球事件有了轉(zhuǎn)機,于是再接再厲李,他憑借自己多年的外交經(jīng)驗游走于列強之間,向他們曉以大義,說明利害,最終贏得列強們的支持,大家一起向日本施加壓力,要求日本將琉球群島還給清政府。李鴻章笑的合不攏嘴。 只是,當看到日本拿出的文書上寫著只愿意暫時交還三分之一的琉球土地時,李鴻章憤怒了。他大手一揮,要給就給完,給一點算什么,我不要。于是就沒有在文書上簽字。其實這也不能怪李鴻章,琉球向來都被中國視為蠻荒之地,當時估計整個清朝也沒幾個人知道琉球在什么地方,有多大,長得什么模樣,說的什么話等等。對李鴻章來說也不外如是,日本同意歸還的三分之一琉球土地是靠近澎湖和臺灣的先島群島,嗯,這個群島估計大家都沒聽說過,那么,當時李鴻章在聽到先島群島是可想而知是什么表情了,這個島嶼是什么鬼?一臉懵逼。
李鴻章最終拒絕了日本的這個歸還協(xié)議,隨著后來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澎湖和臺灣相繼被日本割占,澎湖這個事就更不用想了。李鴻章沒有了北洋艦隊,也就再也沒有足夠的底氣去要挾日本了,當年不顧一切的拒絕,現(xiàn)如今都化作悔恨的淚水。琉球最終遠離了大陸,一切都晚了。即使后來二戰(zhàn)日本戰(zhàn)敗,琉球群島重新歸中國政府統(tǒng)治,但是由于其他一些原因,琉球的回歸希望徹底破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