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思想對后世產生了哪些影響? 莊子名周,(約公元前369-286年)戰(zhàn)國時期的宋國蒙地 (今河南商丘市)人。他是老子思想的繼承和闡微者,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后世把他與老子并 稱為“老莊哲學”、“老莊思想”等 天人合一 莊子,世稱南華真人,他的著作《莊子》即《南華真經》,分為內篇、外篇和雜 篇,共計三十三篇。這些篇章主要有《道遙 游》、《大宗師》、《天道》、《列子》、《刻意》、《天下》、《應帝王》、 《達生》、《知北游》、《在宥》、《馬蹄》、《駢拇》等。 莊子的思想在其著作中,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和“超 然物外、道遙酒脫”的精神理念。同時也大量闡述了神仙實有、 神仙可求,以及重生、貴生、樂生二 的理論和方法。 如《莊子·道遙游》說,有座叫藐姑射的山上,山的上邊住著 能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 而神氣不變的神仙。他們的皮膚如冰雪珠玉一樣光滑美好,容 顏猶如兒童一樣永不衰老。他們不吃五谷,只吸風和飲露,能 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莊子 莊子在養(yǎng)生,長壽等方面,其提出了“心齋”、“坐忘”之 法。他的這些理論直接影響和推動了后世道教的養(yǎng)生功法。如 “辟谷、吐納、守一、坐忘、煉形、胎息、氣功”等。 莊子的思想與理論,以及文學作品,藝術風格等,對后世 的文學、宗教學、養(yǎng)生學、煉丹術(古化學)、傳統戲曲(如莊 周夢媒)等影響巨大。被后人譽為“才華橫溢、言辭之美、飄 逸灑脫”者莫過于莊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