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學(xué)堂,讀到了一些關(guān)于揚州的歷史與概況,更知道了揚州自古繁華,人文薈萃,歷代的文豪、詩人多有記敘揚州的佳作傳世,極大地豐富了揚州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 揚州是江南的明珠,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肥沃的土地、才俊輩出的人脈,自古以來,就因繁華馳譽江南一帶,而真正讓揚州聲名遠播、享譽天下的還是因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文溢美與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特別是得益于唐代的李白、杜牧、宋代的歐陽修、蘇東坡等文學(xué)大家的蒞臨參與,從而使得揚州真正地被賦予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傳承千載,冠絕一時。 千百年來,歷朝歷代的許多文壇名流、詩家巨擘都曾經(jīng)與揚州結(jié)緣;而與揚州歷史文化結(jié)緣最深的當(dāng)屬宋代的大文學(xué)家——“文章太守”歐陽修。 這個被后人譽為“文章太守”的歐陽修是北宋中葉的文壇泰斗,也是當(dāng)時力倡詩文革新運動的領(lǐng)袖,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公元1048年,歐陽修來到了揚州,擔(dān)任知州(太守),成為了揚州的地方行政長官。 揚州瀕臨長江,靠近大海,有運河依傍,地勢平坦,可謂一馬平川。但在揚州城西北郊有一座土丘,巍然獨立,夭矯出群,顯得格外巍峨,這里林木蔥郁,寺廟宏偉,歷來被揚州人視為風(fēng)水寶地。揚州人甚至傳說這土丘乃是四川峨嵋山之余脈,并說丘上的“天下第五泉”與蜀中之水一脈相通,故把這高僅數(shù)丈的小丘稱為“蜀岡”。 蜀岡上的大明寺創(chuàng)建于南朝劉宋大明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歷史了,是唐代鑒真和尚出家的古剎。 歐陽修因望“江南諸山,(如)到此堂下,拱揖欄前,若可攀躋”,遂在蜀岡中峰建造了一座“平山堂”,作為平時講學(xué)、宴游之所,曾于堂上宴會群賢。 平山堂面闊五楹,前加一廡,堂后修有一條短廊與谷林堂相接,渾然一體,其雄偉秀麗在淮南一帶可謂首屈一指。堂上懸掛的“平山堂”三字匾額乃是清代兩淮鹽運使方浚頤所書。堂上有楹聯(lián)甚多,但以清代揚州知府伊秉綬所撰:“隔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眾賓歡”最為經(jīng)典。其余諸聯(lián)也頗新奇:“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送夕陽,迎素月,當(dāng)春夏之交,草木際天”;“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晚來對酒,二分明月正當(dāng)頭”;而大堂側(cè)室懸掛的“風(fēng)流宛在”、“坐花載月”橫匾則是追憶文章太守歐陽修在平山堂上的軼事了。 堂前憑欄處,乃是“隔江喜看六朝山”的佳處,在這里即可看到金山、焦山、北固諸山環(huán)繞堂前,而堂前花樹纏繞,蔥郁蔽日,芭蕉肥美,蒼翠欲滴,遠山近花相映成趣,正所謂歐陽修詩云:“山橫天地蒼茫外,花發(fā)池臺草莽間。” 遙想公元1048年夏日的清晨,歐陽修邀集一眾文人墨客和江南才俊匯聚在平山堂上,又派人騎馬到邵伯湖中摘取剛剛開放的荷花百余枝,遍插盆中,陳列于平山堂上,賓主們縱情詩酒,放浪形骸。酒過三巡之后,歐陽修命一歌妓取出一枝荷花,穿插往來于賓客之間,每經(jīng)過一個客人身旁時就讓他摘取一瓣荷花,摘取最后一瓣荷花的人就必須作一首詩,喝一杯酒。宴會很是熱鬧,興致高漲,往往是明月當(dāng)空了,大家才散席回去,這就是歐陽修在平山堂上“坐花載月”典故的來歷。 這種“太守之宴,與眾賓歡”的動人情景在《避暑錄話》中記載道:“歐陽文忠公在揚州作平山堂,壯麗為淮南第一堂。據(jù)蜀岡,下臨江南數(shù)百里,真、潤、金陵三州,隱隱若可見。公每于暑時,輒凌晨攜客往游,遣人走邵伯湖,取荷花千馀朵,以畫盆分插百許盆,與客相間。酒行,即遣妓取一花傳客,以次摘其葉,盡處則飲酒,往往侵夜載月而歸。余紹圣初年始登第,嘗于六七月,館于此堂者幾月。是歲大暑,環(huán)堂左右,老木參天。后有竹千馀竿,大如椽,不復(fù)見日色,蘇子瞻詩所謂‘稚節(jié)可專車’是也。寺有一僧,年八十余,及見,猶能道公時事甚詳,傳為一時佳話。歐陽太守撰有《朝中措》詞志其事。詞云:‘平山欄桿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楊柳,別來幾度春風(fēng)。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p> 在歐陽修擔(dān)任揚州太守之后,蘇東坡曾經(jīng)三過揚州,還曾經(jīng)出任揚州太守。蘇東坡出自歐陽修門下,有著深厚的師生情誼,為此,蘇東坡作《西江月》詞一首,詞云:“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fēng)。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這首詞感情深摯,膾炙人口,千百年來傳誦不衰,后人刻石嵌于堂前廊壁間,從此,游人到此必讀。 歐陽修曾在平山堂前植柳,人稱“歐公柳”。歐公柳死后,人們在原地補植,依舊稱“歐公柳”。后來有一個名叫薛嗣昌揚州知府,東施效顰,附庸風(fēng)雅,也在平山堂前種柳一株,自稱“薛公柳”,但他離任之后,“薛公柳”便被砍去了。 歐陽修在揚州時,除了在大明寺旁建平山堂,又在瓊花觀中筑無雙亭,觀中瓊花一株,號稱天下無雙。宋人詩云:“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東風(fēng)萬木競紛華,天下無雙獨此花?!?/p> 后來,歐陽修離開揚州后,經(jīng)常懷念揚州的景物,他有一首《西湖戲作示同游者》詩云:“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寧復(fù)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p> 歐陽修在揚州為官時間雖短,不足一年的光陰,但他留給揚州的不僅僅是平山堂和無雙亭的古跡,更為揚州留下了綿延千載不衰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才俊輩出的文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