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寶殿西側(cè)的“仙人舊館”內(nèi),始建于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年),元代曾一度荒廢,明代萬歷年間重新修葺。清代咸豐年間,山堂毀于兵火,乃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 重建。因為平山堂名播海內(nèi),歷史上人們便習(xí)慣地將這里的名勝古跡,包括唐大明寺遺址、西園、天下第五泉、谷林堂等統(tǒng)稱平山堂。
平山堂確是個幽靜所在,也是個馳目騁懷的好地方。門外建了石棚,棚上爬滿藤蔓,走入時一片蔭涼。堂前古藤錯節(jié),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廳之上,“平山堂”三個大字的匾額高懸。堂為敞口廳,面闊五間。堂前有石砌平臺,名為行春臺。臺前圍以欄桿,欄下為一深池,池內(nèi)修竹千竿,綠蔭苒苒,因風(fēng)搖曳。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拱揖檻前,若可攀躋”,含青吐翠,飛撲于眉睫似與堂平,“平山堂”之名即寓于此,似乎是把盛唐詩人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名句變成了一幅畫圖,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堂上有一幅徐仁山集句題平山堂聯(lián)對此作了形象的描繪:“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送夕陽,迎素月,當(dāng)春夏之交,草木際天”,風(fēng)景這里獨好。宋代蘇門六君子之一的秦觀有詩贊美:“棟宇高開古寺間,盡收佳處入雕欄。山浮海上青螺遠,天轉(zhuǎn)江南碧玉寬。雨檻幽花滋淺小,風(fēng)卮清酒漲微瀾。游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而同時的葉夢得則直稱“壯麗為淮陽第一”。平山堂頗多前人匾聯(lián),光緒年間兩江總督劉坤一所題的“風(fēng)流宛在”一匾,書法流暢,“流”字少了一點,而“在”字卻多了一點,雖然都是異體字,用在這里卻仿佛因風(fēng)而流動所致,別寓情趣。堂北檐掛著林肇元題“遠山來與此堂平”匾額。游人至此,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堂前朱漆紅柱上有清代太守伊秉綬所作的楹聯(lián):"過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眾賓歡",上聯(lián)以山喻人,再現(xiàn)當(dāng)年高朋滿座,談古論今的盛景;下聯(lián)則借歐公《醉翁亭記》中名句,表現(xiàn)歐公無法施展抱負的郁悶和樂觀自適的落宕情懷。造句既佳,書法古樸,被譽為為平山堂楹聯(lián)之冠。此外如朱公純題平山堂聯(lián)云“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 晚來對酒,二分明月正當(dāng)頭“,正是當(dāng)年溶溶月色入牖,熒熒燭光映窗,煦煦和風(fēng)傳出瑯瑯書聲,遠山近水江融入歡聲笑語的所見所聞;梁章鉅題平山堂聯(lián)“高視兩三州,何論二分月色;曠觀八百載,難忘六一風(fēng)流”則直抒敬仰之情,斯人斯景,千古風(fēng)流。
谷林堂平山堂是游目騁懷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錯節(jié),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廳之上,“平山堂”三個大字的匾額高懸,這是名聞遐邇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歐陽修貶謫揚州太守時所建??删吹氖菤W公不為世俗所羈,一到揚州,就愛上了蜀崗,于是在此建堂。史載,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攜朋友來此飲酒賦詩,他們飲酒方式頗為特別,常叫從人去不遠處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許盆,放在客人之間,然后讓歌妓取一花傳客,依次摘其瓣,誰輪到最后一片則飲酒一杯,賦詩一首,往往到夜,載月而歸,這就是當(dāng)時的擊鼓傳花。如今懸在堂上的“坐花載月”、“風(fēng)流宛在”的匾額正是追懷歐公的軼事。
而“風(fēng)流宛在”的“流”少了一點“在”多了一點、意思是想讓歐公的事跡、品格、流到現(xiàn)在。
歐陽修祠谷林堂北即歐陽修祠,又名六一祠,系清光緒五年(1879年)兩淮鹽運使歐陽正塘建。詞面闊5間,前有回廊,方梁方柱,挑槽飛角。詞壁上嵌有根據(jù)清宮藏本摹刻的歐陽修像,由于光線和觀看角度的關(guān)系,遠看白須,近看黑須,神態(tài)自若。詞中懸有"六一居士"匣額,原為歐陽五塘?xí)}。
2歐陽修編輯北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歐陽修任揚州(今江蘇揚州市)太守,在揚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側(cè)蜀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據(jù)說壯麗為淮南第一。堂建在高崗上,背堂遠眺,可以看見江南數(shù)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蘇儀征)、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和金陵(今南京市)隱隱在目。由于堂的地勢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遠山,正與堂的欄桿相平,故名“平山堂”。每當(dāng)盛夏,歐陽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飲酒賞景作詩。嘉祐元年(1056),歐陽修調(diào)離揚州幾年之后,他的朋友劉原甫也被任命為揚州太守。歐陽修給他餞行,在告別的宴會上,作了這首《朝中措》相送。此詞借酬贈友人之機,追憶自己揚州的生活,塑造了一個風(fēng)流儒雅、豪放達觀的“文章太守”形象。詞中所寫平山堂為歐公任揚州太守時所建。
朝中措
平山堂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fēng)?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
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釋:
平山欄檻:平山堂的欄檻。
手種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歐陽修曾親手種下楊柳樹。
別來:分別以來。作者曾離開揚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作者當(dāng)年知揚州府時,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稱“文章太守”。
揮毫萬字:作者當(dāng)年曾在平山堂揮筆賦詩作文多達萬字。
千鐘:飲酒千杯。
直須:應(yīng)當(dāng)。
尊:通“樽”,酒杯。
衰翁:詞人自稱。此時作者已年逾五十。
3蘇軾詞編輯西江月
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fēng)。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是夢。
注釋:
⑴平山堂:在揚州大明寺側(cè),歐陽修所建。《輿地紀勝》:“負堂而望,江南諸山拱列檐下,故名?!?/strong>
⑵彈指:佛教名詞,比喻時間短暫。《翻譯名義集》卷五《時分》:“時極短者謂剎那也”,“壯士一彈指頃六十五剎那”,又云“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
⑶老仙翁:指歐陽修。蘇軾于熙寧四年于揚州謁見歐陽修,至此為九年,十年蓋舉成數(shù)。
⑷龍蛇飛動:指歐陽修在平山堂壁留題之墨跡。
⑸文章太守、楊柳春風(fēng):歐陽修《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fēng)。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笔菫椤拔恼绿亍?、“楊柳春風(fēng)”所本。
⑹未轉(zhuǎn)頭時是夢:白居易《自詠》:“百年隨手過,萬事轉(zhuǎn)頭空?!贝朔M一層,謂未轉(zhuǎn)頭時,已是夢幻。
水調(diào)歌頭
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靶μm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
注釋:
①此詞于公元1082年(元豐六年)六月作。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strong>
②濕青紅:謂漆色鮮潤。
③平山堂:公元1048年歐陽修在揚州所建。
④欹枕:謂臥著可以看望。
⑤醉翁:歐陽修別號。
⑥“山色”句:出自歐陽修《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
⑦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⑧一葉:指小舟。白頭翁:指老船夫。
⑨“堪笑”三句:蘭臺公子,指戰(zhàn)國楚辭賦家宋玉,相傳曾作蘭臺令。他有《風(fēng)賦》云:“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fēng)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dāng)之,曰:‘快哉此風(fēng),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彼斡褚蚧卮鹫f“大王之雄風(fēng)”與“庶人之雌風(fēng)”截然不同。莊生:戰(zhàn)國時道家學(xué)者莊周。《莊子·齊物論》說,“人籟”是吹奏簫笛等竹器的聲音,“天籟”是發(fā)于自然的音響,即指風(fēng)吹聲。蘇軾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風(fēng)賦》“快哉此風(fēng)”句。但他認為風(fēng)是自然之物,本身不應(yīng)有雌、雄之別,大家都可享受。
⑩“一點”兩句:謂胸中有“浩然之氣”,就會感受“快哉此風(fēng)”。《孟子·公孫丑上》云:“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敝傅氖且环N主觀精神修養(yǎng)。
4方岳詞編輯水調(diào)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蘆葉篷舟千里,菰菜莼羹一夢,無語寄歸鴻。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
菽洲外,山欲瞑,斂眉峰。人間俯仰陳跡,嘆息兩仙翁。不見當(dāng)時楊柳,只是從前煙雨,磨滅幾英雄。天地一孤嘯,匹馬又西風(fēng)。
注釋:
螺紅:紅色的螺杯。 河洛: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地區(qū)。此處泛指淪陷于金兵之手的土地,故詞人有遺恨在焉。
兩仙翁:指歐陽修與蘇東坡。
匹馬:有作者自喻意。
平山堂:在今揚州西北蜀崗上,為歐陽修所建
菰菜莼羹:相傳張翰在外作官時,見秋風(fēng)起,想起了家鄉(xiāng)的菰菜、莼羹和鱸魚膾,就辭官歸鄉(xiāng)。
5王安石詩編輯平山堂 詩
王安石
城北橫岡走翠虬,一堂高視兩三州。
淮岑日對朱欄出,江岫云齊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愷悌,杯觴談笑客風(fēng)流。
不知峴首登臨
附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