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問題是,信息過量、信息碎片化的時候,先學什么,再學什么?從知識管理角度講,人腦比較容易記住的是各種關系、框架和模型,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自己的知識體系,先畫出森林,再逐步描繪每一棵樹。 第一步,是找到運營領域相對成熟的知識體系,以此為目標,做為我們學習實踐的目標。找到知識體系的方法包括:學一門系統(tǒng)課程,看一本學院派教材,考一個本領域的專業(yè)證書,找本領域大拿的演講文章等等。像運營這個領域,網(wǎng)上有不少類似“一張圖讀懂運營”、 “這回終于把運營模塊都講清楚了”等文章,也可以做為參考。再比如,看過一本運營書后用思維導圖的方法,畫出框架。通常這個步驟,可以把書的框架畫起來,大概建立這個領域的概念。 第二步,是根據(jù)當前工作重點擴展自己需要的知識體系。運營這么大的框架,模塊很多。就像我們讀書時,化學是一個大的知識體系,初中、高中學的內(nèi)容,深淺是不同的,可以劃分為更小的一個個知識體系。我們現(xiàn)在要擴展身處崗位(如活動策劃、新媒體運營等)、要完成的某項任務需要掌握哪些知識,要學到哪個層次。知識體系是與需求聯(lián)系的,通過分析當前的崗位和職責,找到框架和缺口,進而持續(xù)高效學習。當然在工作中,并不會有人告訴我們做好某個工作要涉及到哪些知識、要具備哪些能力,需要我們多思考、多實踐、多摸索,構建出框架和模型。這個步驟,把我們面前這棵樹上的枝桿畫出來了。 第三步,是大量的學習積累。集中領域,不斷搜集,大量獲取本專業(yè)的信息?;ヂ?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顯著特點,碎片化的優(yōu)勢在這時候就體現(xiàn)出來了。把這些碎片化的概念、方法,隨時補充到我們的知識體系里,在樹的枝桿上,畫出葉子,拼出完事的一棵樹。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會因為不斷遇到新的信息,對原來設定的體系結構有沖擊,這沒有問題,時代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我們要不斷打破原來設定的知識體系,不斷接受新事務,不斷修訂自己的知識體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實踐。我們畫出了完整的圖,是需要一片葉子,一片葉子去實踐的。就像我們在學校里,在上完課后,要有練習和考試,才算掌握一樣。持續(xù)的學習、實踐、思考,才能真正完成轉化成自己的運營知識體系。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多維度的知識內(nèi)容。按照管理學的觀點,最基本就是技術技能、人際技能、概念技能。在職場不同階段,側重點不同。最后是一些興趣愛好的學習,有時候拼到最后,拼得就是你比別人多的那一點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