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代人最缺少的就是敬畏。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德然養(yǎng)生也有敬畏源自《易經(jīng)》智慧的敬畏心:“厚德載物必享福,德不配位終究兇”,這是德然養(yǎng)生的核心智慧理念。古時候懂理的人們不愿意去做一些不道德或者有悖良心的事。有所敬畏,人們自然謙遜守禮,失去敬畏,壞事層出不窮,因為失去了敬畏,人們便敢于為所欲為。朱熹說:“君子之心,常懷敬畏?!本次肥鞘裁??敬畏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tài)度,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禮”、“恭恭敬敬”外,還指做事嚴肅認真,以免犯錯誤;“畏”:除了“擔心、憂慮”外,還形容“戰(zhàn)戰(zhàn)兢兢”,既敬重又畏懼。 敬畏就是對一切神圣事物的態(tài)度??鬃诱f:“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說,君子有三種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語。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談得到良心、義務、責任、道德,才能“德能充滿,功成道顯”,才能形成一個人的自信心、責任心,事業(yè)心,民族精神,只有做到了這些,個人才會成長,社會才會進步。 ![]() |
|